民营超市商品管理面临的几个常见问题:
1)民营超市单品管理方面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2) 商品分类表老化,延循陈旧的分类表;
3)商品引进和淘汰随意,没有计划性,商品结构不合理;
4)订单随意,准确性较差;
5)商品库存金额高、周转慢;
6)负库存商品数量多,没有及时有效处理;
7)门店数据不及时传送总部,导致总部对门店的监管不力;
8) 电脑里垃圾数据较多,没有及时有效清理;
9)商品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弱;
10)滞销商品数量多,占正常商品品项数比例较高;
11)一品多货号现象严重,一个货号多个条码现象严重;

超市门店商品管理的两个阶段
一)单品管理
二)品类管理
单品管理
超市商品管理的基础;
需要系统的、长期的、持续管理;
单品管理的内容
(1)正确的商品分类;
(2)商品合理引进;
(3)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组合;
(4)科学合理的商品定价;
(5)准确的商品订单管理;
(6)有效的库存管理;
(7)商品的规范陈列;

正确的商品分类
正确的商品分类表是门店商品管理的关键
(1)大部分民营企业延续陈旧的商品分类表;
(2)没有根据当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整;
(3)商品分类没有逻辑性;
(4)无法准确进行商品分类的管理;
(5)数据分析没有可比性和对比性,无法进行商品的精细管理;
(6)无法保证商品的合理陈列和布局;
商品分类
A.大类
B.中类
C.小类
D.单品

大类:
主要以超市经营的各个品类为主线,其它的都是此大类下的延伸产品。大类的齐全与否是超市是否能立足于市场最基本的前提。
中类:
中类以商品的形态为主线对大类名下的商品进行近一步的划分。使商品在日常经营中更能体现出顾客的需求和消费趋势。
小类:
小类的划分使我们在了解了顾客消费趋势的基础上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新品的开发和引进的进程。
单品:
无论是什么样的分类,最终都体现在终端的单品选择上,单品作为销售的最小层级,在整个分类环节中却是最主要的。
单品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商品的普及程度
2.商品的地域差异
3.商品的价格带
4.商品的季节性
5.商品的损耗
6.商品的尝试

商品合理引进
按照商品分类表,进行商品销售市场分析;
进行供应商体系的引进和搭建;
根据门店商圈调查和门店大小确定门店定位;
进行商品的引进;
新品合理引进的作用
新品巩固现有的生意,也可为生意带来新的契机;
生产商对新品的投入较大,零售商要有效整合资源;
有市场潜力的新品成为零售商相互竞争的焦点;
那些首先引进有生意潜力新品的零售商将保持该新品在未来较高的销售份额;
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把新品的高效引进作为门店和品类的重要策略
新品引进:
1、新商品引进工作采购部全权负责,店铺有新商品引进建议权。店铺每周向采购部提交“新商品引进建议表”,所有新商品资料统一由总部采购录入;
2、新品试销期为3个月,试销期间店铺保证商品陈列丰满;
3、新品在试销期间签订商品购销合同,提供3个月帐期,即试销期间不结算货款;
4、商品从试销期转为正常销售,采购部负责更新卖场陈列图;试销期不达标商品转入淘汰流程;
厦门华颀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专业承接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业务:
1、选址评估;
2、平面图设计——可含水电图、消防点位图,效果图;
3、装修——含场内硬装、软装装修,广告牌等制作;
4、设备商引进——含超市内所有需求设备,货架、灯具、制冷设备、烟酒柜、烘焙、电子秤等;
5、展店筹备,招商策划;
6、卖场布局调整——优化品类、调整合理动线(根据门店实际定位及周边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品类结构,规划合理的SKU数和价格带);
7、公司、门店代运营,岗位人员培训及人才输送(含总部职能各部门管理人员及门店专业技术人员);
8、生鲜商品配送,生鲜联营,生鲜合作经营等;
9、经营问题剖析;
10、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标签: 超市货品管理基本要素 超市品类管理 超市品类管理特色 超市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