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鸡的6种高发病,鸡得病了再看就晚了!
文/小农人
盛夏即将来临,气温高,降水开始增多,病毒、细菌、寄生虫、蚊蝇等生长繁殖旺盛,各种传染病爆发的机率也比较高,容易成为鸡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此时如果忽视鸡病的防治,极易造成鸡的大量死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各位养殖户们在夏天不仅应该加强养鸡场管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还要切实做好夏季鸡群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经济损失。今天,小农人特地带来了6种夏季鸡群高发病的防治技术,赶快学起来!
一、热应激
鸡群热应激是因为夏季高温、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导致的病症(俗称中暑)。夏季气温高,鸡最最容易中暑了,所以夏季中暑防治很重要。养殖业偷不得懒,在气温突然升高或高温、高湿时,大家一定要密切观察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鸡群状态,给鸡舍做好降温、通风等各项工作,避免鸡中暑死亡。
病症表现
中暑病鸡最明显的特征是呼吸急促、痉挛,张口散热,喘息急促;双眼半闭,反应迟钝;喜卧趴地面,体温会升高至45℃~46℃,用手触摸能明显的感觉到高热灼手(尤其是翅下与胸腔部)。相对来说,肉鸡因体型较肥胖且耐热性较低更易发生中暑病症。
防治措施
- 创建适宜的鸡舍内外环境。在鸡舍周围种植植物遮阳,比如爬山虎等攀援类植物。屋顶可以覆盖草帘,同时在中午太阳辐射最强时对屋顶浇冷水,能吸纳一部分热,降低太阳光对屋顶的热辐射。
- 加强通风换气。在鸡舍纵向两侧安装排气扇,进行纵向通风,以加强换气并排出有害气体。在无风雨天气的晚上可以根据鸡的日龄大小,延长关窗时间,适当创造条件增加日温差,以增强鸡群对寒热的适应能力。
- 实施人工降温。特别是笼养蛋鸡,要注意在每日高温时段,一般是上午10时~下午3时之间,用低浓度的消毒药进行喷雾2~3次。
- 减少额外应激。在炎热季节做免疫、转群等工作时,最好能集中在早晨或晚上天气比较凉爽时进行。
- 供足清凉的饮水。一般禽类动物失水10小时以上就会死亡。产蛋鸡若1天不饮水,产蛋率就会下降30%,且需要1个月之久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夏季大家一定要注意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并经常更换,保持饮用水卫生、新鲜。
- 合理调整日粮及饲喂方法。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相应提高1%~2%,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日粮中添加1~1.5%的植物油添加维生素C200~400mg/kg和维生素E200mg/kg。
- 合理使用抗应激药物。在日粮中添加0.5~1%的碳酸氢钠及补充维生素C,适量添加氨基酸,可增强鸡的抗应激能力。有相关试验证明,在饲粮中添加1%生石膏(硫酸钙)及0.1%延胡索酸,可使鸡清凉、镇静。
- 重视卫生、消毒和防疫。鸡舍粪便要经常清扫,集中外运后堆放发酵。对鸡舍每周消毒1次,坚持每天清洗并消毒水槽1次,结合喷雾降温。
二、感冒
在气温突然降低或鸡舍温度不稳定,寒风侵入时,雏鸡最容易感了。
病症表现
病雏羽毛蓬乱、畏寒、流泪、流鼻液,呼吸困难,打喷嚏。鸡群精神沉郁,闭目呆立,羽毛松乱,采食量减少,排黄白、绿色稀粪便,死亡鸡只严重脱水,爪发干发白。
防治措施
保持舍温稳定,避免贼风侵入,改善鸡群的饲养管理。这时大家要掌握合理的治疗原则:淘汰感冒严重鸡只,将鸡舍内的温度在正常温度基础上升高2℃~3℃,昼夜温差不超过2℃。还可以选择抗病毒、抗菌消炎等药物,抑制感冒病毒的传播,减少死亡,控制继发感染。止咳化痰,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由于气管堵塞导致的死亡。
三、脱水
鸡出现脱水病症,发病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饮水器不合适或放置不当,导致鸡找不到饮水器,水中有碍饮水因子等,此病症多见于雏鸡。
病症表现
鸡群在天气特别闷热的时候,容易脱水,会出现精神萎顿、张口呼吸、羽毛蓬乱,不能“唧唧”鸣叫,喙变蓝色,体重减轻,小腿皮肤因失水变为皱缩等症状。病鸡坐卧于笼内,抓出笼外不能站立。
防治措施
- 饮水器结构要合适,放在保温伞旁边或直接放在垫料上,换大饮水器或自动饮水器时,小饮水器应保留数日并加足水。
- 降低饲养密度,病鸡滴服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连服3天。
四、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本病的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
病症表现
典型的新城疫病鸡会出现打蔫,精神沉郁,张口呼吸,采食量下降,有的腿、翅膀、脖颈会出现麻痹和软瘫,冠和肉垂发绀,腹泻,排黄白色、绿色、褐色或黑色稀便甚至血痢,有时可见粪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甩鼻,部分鸡可见眼睑肿胀,流泪,跛行,后期还可能出现扭颈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肉鸡增重缓慢。
防治措施
- 做好计划免疫。在雏鸡10~14日龄时进行新城疫Ⅳ系苗免疫,3周后加强免疫,60~70日龄时用新城疫Ⅳ系进行免疫,110日龄左右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以后每隔半年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免疫即可。
- 40日龄前发病,可用4倍量的LaSota疫苗饮水,第2天用恩诺沙星饮水。
- 用I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防治。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雾滴要小。门窗封闭要严,喷后闷半小时,一般24小时就会减轻病症。病情不好转的再注射抗体0.5~1毫升,3~4天即愈。
五、白痢
此病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种蛋直接传播。温度多变,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以及饲料营养缺乏等情况都很容易诱发此病。
病症表现
病鸡畏寒,群聚,精神倦怠,昏睡,呼吸困难,肛门周围有白色糊样粪便,肛门露出,频频伸缩。成年鸡表现为局部和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下降。
防治措施
- 搞好预防投药。可以选用以下方法:1~3日龄雏鸡用0.03%浓度的多西环素拌料;4~14日龄用0.04%浓度的多西环素拌料;用0.05%~0.1%氟哌酸拌料,连喂5天停3天后再喂;用0.1%~0.2%土霉素拌料;每公斤100毫克浓度的氨苄青霉素饮水,连饮7天停3天;每公斤50~100毫克浓度的强力霉素拌料或饮水,连喂7天停3天;每公斤100~200毫克的氟哌酸拌料,连喂7天停3天等方法都能有效地防止白痢病发生。
- 降低鸡群密度,改善卫生条件,并用浓度为0.1%的卫可溶液带鸡消毒,用0.1%强力霉素和双倍量多维素拌料,连喂5天即可。
- 加强日常管理。要保证合理的鸡舍温湿度和雏鸡密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雏鸡要及时检查出来并隔离饲养。如果饲养的是种鸡要坚决淘汰,如果是商品鸡可以用多西环素、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治愈后的鸡仍要单独饲养,否则会成为新的传染源。小农人重点提示:不要引进带菌雏鸡,引种要到信誉好、无鸡白痢的种鸡场进雏,严把进雏质量关。
六、鸡白冠病
病症表现
发病鸡精神萎靡,贫血、消瘦,闭目呆立,羽毛散乱,步态不稳,食欲降低或废绝,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常有血便发生,鸡冠及肉垂苍白,大多病鸡死前抽搐和痉挛,个别病鸡死亡前后会口鼻出血,产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薄壳蛋、软壳蛋增多。
防治措施
- 用氯奎拌料,按每千克拌料200毫克的方法,连喂3天,隔2天,再喂3天。
- 用复方泰灭净拌料,前3天用0.8%,后面7天用0.2%拌料喂服,疗效很好。
- 如果病鸡食欲下降或废绝,可以用盐酸二奎宁,每支1毫升(含药0.25克),按每只鸡胸肌注射0.25毫升的量,每天一次,连用4~5天。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啰,精选的6种夏季养鸡常见病的防治技术有没有帮助到你呢?一定要继续关注我哦,小农人将持续为大家推荐更加精彩的内容!
【特别鸣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兽医师杨定勇老师对本文的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贾希芝,尹凤.夏季常见鸡病及综合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10):188-189
[2]梁伦柱.夏季常见鸡病的发病特征与综合防治[J].畜牧市场,2009,(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