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名称】蒲公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被白色丝状毛。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2.5~3.5厘米,全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先端呈爪状;花冠黄色,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先端平截,5齿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产地分布】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有产。
【有效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
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的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ψ-葡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豆甾醇、β-谷甾醇、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蝴蝶梅黄素、叶绿醌、维生素C_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_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叶黄素和毛莨黄素。花粉中含β-谷甾醇、5z-豆甾-7-烯-3β-醇、叶酸和维生素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核黄素1.43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8毫克%。
【药理研究】蒲公英注射浓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100亦无效。其1:80的水煎剂能延缓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取物31毫克/公斤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酋亦有抑制作用。小白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58.88±7.94克/公斤,小鼠、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对肾脏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国外研究,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也有认为它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可能是由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的缘故。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
【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肝、胃经。
【禁忌】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百度百科
您觉得我们的努力对您有帮助吗?想了解更多本草知识,就关注我们吧!您的关注是我们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