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462

分享嘉宾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刘文礼

智渔 渔业项目经理

负责闽粤渔业项目和渔村调查研究工作

大家好,我是刘文礼,来自国内一家关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NGO—智渔。我目前主要驻点在福建厦门和泉州地区,负责福建的渔业研究。以下是我的分享。


敲罟(gǔ)一种起源于广东潮汕的传统捕捞方式,从明嘉靖年间一直延续至今。利用几十条渔船一起敲竹板,让石首鱼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致使海里的大鱼小鱼一起昏死,从而一网打尽。

人们或许没来得及预料到,这个原本只在小范围流传的捕鱼方式,有一天会给我国的大黄鱼产业几乎带来灭顶之灾。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敲罟作业捕捞大黄鱼 图源:百度百科•TA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物资极度匮乏。大黄鱼作为我国优质海产品,是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捕捞渔业的主要目标。1956年6月,两艘来自福建惠安县的渔船,来到浙江海域开展敲罟捕捞大黄鱼,其极高的捕捞效率引起当地渔民纷纷效仿。

成本低,效率高,让敲罟捕捞大黄鱼作业方式迅速在三省推广开来。随着敲罟捕捞的大规模推广,大黄鱼不分老幼皆被聚歼。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东海的大黄鱼资源迅速枯竭。1963年3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后,这种有害渔法才得以禁止,大黄鱼获得喘息之机。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船队敲罟作业模型图 图源:网易新闻《渔民 '断子绝孙' 捕鱼术》

但在七十年代,我国东海两次声势浩大的越冬场大围捕中,给大黄鱼带来至今无法恢复的浩劫。这一年的冬春渔汛,两千多对大围网机帆船对巨大的大黄鱼鱼群进行超大规模围捕。该次行动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最高产量记录,但也同时对大黄鱼种群资源造成致命冲击。此后,吕泗洋、舟山等产卵场再难以形成渔汛,大黄鱼种群濒临灭绝。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那些满载大黄鱼而归的盛景,几十年来已成为一段回不去的记忆,甚至连一张清晰的照片也再难找着。人们或许总是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囿于无鱼可捕的窘境,才开始思考“人-鱼-海”和谐共存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大黄鱼后来怎么样了?这些前人没来得及思考的问题,那些后来的从业者又是怎样解答的?

以养代捕,花明柳暗


为了保护大黄鱼资源,我国于1985年开始在福建宁德进行大黄鱼人工育苗和海区养成技术研究,并突破大黄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育苗。1993年,突破了大黄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商品鱼养殖周期从3年缩减至2-1.5年左右,海水网箱养殖成品规格可达500克的商品规格,促进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形成。我国大黄鱼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三省,2018年产量占比分别为:福建83.53%;广东7.05%;浙江9.42%。福建宁德是我国养殖大黄鱼的主产区,养殖量约占全国的70%,这主要得益于气候、自然环境和养殖技术等优势。


随着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大黄鱼养殖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从种苗培育、养殖管理、饲料鱼药供销、收购捕捞等各项工序分工明确。至2018年我国大黄鱼总产量已达19.80万吨,是海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高的品种,形成自己独特的业态,但也同时面临着产业转型优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我国大黄鱼养殖产地分布情况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历年变化(单位:吨)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我国各省大黄鱼养殖产量历年变化(单位:吨)


禁用冰鲜饵料


饲料投入是大黄鱼养殖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项,约占总成本的七八成左右,高昂的饲料成本导致大黄鱼产业的单位利润较低,网箱养殖大黄鱼中所使用的饲料以小杂鱼和配合饲料为主。冰鲜杂鱼一般来自野生捕捞,投喂前一般先将杂鱼解冻然后用绞肉机绞碎,制作成肉糜投喂。目前,杂鱼依然是大黄鱼养殖所用的主要饵料,光福建宁德地区一年的杂鱼饲料就高达80万吨。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冰鲜杂鱼被打成了浆,俗称鱼糜 摄影: 方定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就在我国2019年两会上建议立法禁止用冰鲜小杂鱼作饵料,大力普及高效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养殖环境和保障养殖产品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被滥捕的小杂鱼通常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就大黄鱼而言,5-10斤的冰鲜饵料才能养出1斤大黄鱼,这种“小鱼养大鱼”用更多的资源投入来换取更少的渔业产出,是用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本质上的“赔本买卖”。[1]


杂鱼饵料易带病原菌,冰鲜杂鱼在加工时大量残汁和血水更容易滋生白点等寄生虫,甚至造成整个养殖区域的白点病[2]爆发。而杂鱼营养比较单一,饲料利用率较低,严重浪费渔业资源,残饵多导致氮磷排放高,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虽然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饲料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上百家大黄鱼饲料生产企业应运而生,但喂食颗粒饲料的大黄鱼生长速度慢于喂食冰鲜饵料的,始终是难以攻克的难关。而且目前大黄鱼人工饲料的价格普遍较贵,加上饲料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养殖户采用冰鲜鱼与饲料混合的方式,将冰鲜鱼打成浆,加上一些配合饲料,制作成颗粒状的混合饲料,这样虽然可以有效减少冰鲜鱼的使用和残余,但如何根治冰鲜鱼的使用?仍需从管理制度和技术革新上下功夫。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从捕捞船上收购来的一筐筐冰鲜小杂鱼 摄影: 方定熙


海上鱼排升级改造


以泡沫浮球和木质框架搭建而成的传统筏式网箱是大黄鱼最主要的养殖模式,其产量占9成以上。据粗略估计,福建地区大黄鱼养殖网箱就高达50万个以上,但由于缺乏规划而增长无序,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过高的问题,容易导致残饵和粪便的过量沉积,带来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无序的布局还会造成网箱水体交换率降低,水体溶氧降低,加大疾病、赤潮等危害爆发的风险。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养殖大黄鱼的传统泡沫浮筏网箱 摄影: 方定熙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海上网箱中因病死亡的大黄鱼 摄影: 方定熙


泡沫网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抗灾能力差。我国东部及东南部是每年夏季台风的高发区,普通的泡沫网箱在台风冲击下,寿命仅有三至五年左右,报废掉的木材和泡沫成了海域里最大的漂浮垃圾,尤其是水面上悬浮的泡沫颗粒,严重影响水域美观且存在微塑料污染的隐患。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大黄鱼养殖海域的塑料污染摄影: 方定熙

著名的三都澳大黄鱼养殖区就曾被誉为“浮在海面上的城市”,渔民在网箱里养大黄鱼,上面搭个木屋住人,据说最多的时候住了八千多人,形成一个海上渔城。曾经的世界级良港,却因养殖鱼排而让泡沫颗粒布满海面。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服务大黄鱼养殖户的海上杂货店 摄影: 方定熙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各地大黄鱼产区均在限养区和禁养区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大黄鱼养殖清退和现代渔业设施改造,采用抗风浪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回收的新型塑胶渔排。笔者在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了解到,管理部门在落实网箱升级改造中充分协调渔民、渔具企业、保险、银行等各方,通过资金补助、提供贷款和配套保险服务等方式来保障渔民利益,激发渔民改造网箱的积极性。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新型塑胶渔排 摄影: 方定熙


行业自我规范


多数大黄鱼养殖户年龄都比较大,难以接受新事物,而且常年习惯独立经营,所以比较少见合作社等形式。虽然如此,笔者依然了解到一些有趣的业态,例如:福鼎地区的大黄鱼养殖和苗种业者每年都会聚集起来开会,讨论苗种对市场的供应量,如果当年的苗种数量过大的话,他们就会联合起来由各家认购多余的苗种,将这些苗种放流,就是为防止过量养殖而导致大黄鱼的量大价贱,保持大黄鱼市场价格的稳定。


这个现象很值得进一步研究,虽然福建大黄鱼养殖个体养殖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且普遍没有成立正式的渔民组织,但以利益关系、裙带关系、宗族关系等为纽带,依然可以活化出足以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的行业内生力量。如何有效挖掘行业内生力量,以此推动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究。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大黄鱼网箱收网 摄影: 方定熙

虽说市场价格的涨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究其本质是人类行为决定的。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大黄鱼产业的发展历程,野生大黄鱼捕捞时期的公地悲剧,再到如今大黄鱼养殖产能过剩而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均揭示了多数渔民在选择资源利用手段的时候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这容易将行业发展带向不可持续的方向。


但可喜的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黄鱼产业中的基于供给问题、相互监督问题而形成自组织的端倪已现。如何扩大理性渔民的福利,构建优良的组织形式,使多数渔民不再“单独行动”,或许才是我们解决渔业发展困境该重视的关键问题。

大黄鱼哪去了(曾一度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王者归来柳暗花明)


注:

[1] 文段内容参考自:人民政协网《麦康森委员:禁止用冰鲜小杂鱼作饵料进行水产养殖》

[2] 白点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高的常见寄生虫病,对大黄鱼养殖行业破坏性极大


本文转载自 智渔


互动热议


宏杰乱弹琴:今年水产行业普遍受疫情影响较大,想了解下大黄鱼受疫情影响情况如何呢?

刘文礼:我了解到的今年大黄鱼价格还是很低,形式不好。菜市场和超市卖的冰鲜大黄鱼可能会有所冲击,电商销售的冰冻大黄鱼冲击小一点。


叽呱:现在野生大黄鱼是不是还比较罕见?

刘文礼:现在野生大黄鱼的资源有所改善,从市场价格就可以看出来,以前一条几千块,现在降低了很多。


阿谢爱养蟹:野生资源有没有恢复在学界是有一些争议的,因为有研究表明,现在捕捞到野生大黄鱼的分子鉴定和养殖的种群一样。有一些人认为都是养殖逃逸和放流的。


徐鹏:伏季休渔、增殖放流、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食物链变化可能都对大黄鱼野生种群恢复有帮助。另外,宁德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的比较,基于基因组尺度的数万个分子标记,区别不是很大;但是闽南、浙江、广东的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很容易区分。


叽呱:闽南也有大黄鱼养殖吗?

刘文礼:闽南地区也有大黄鱼养殖,漳州的漳浦县、泉州的肖厝就有大黄鱼网箱养殖。


叽呱:大黄鱼白点病害有周期性吗?

徐鹏:春夏之交升温的时候容易发病。


宏杰乱弹琴:宁德网箱改造的如何了?有大概的数据吗?

刘文礼:具体的数据没有,但是几个地方的都到了收尾的阶段。补贴、保险、金融几个途径双管齐下,宁德对网箱改造的投入力度还是挺强的。


标签: 大黄鱼哪去了 大黄鱼百科 大黄鱼水产百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