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血液中的微生物——附红细胞体
(EP)引起猪发热,贫血、黄疸、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是目前猪场很常见的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除猪外,还可感染牛、羊、马、鸡及人,啮齿动物——鼠类为重要的带菌和传播动物。该病的主要危害,1、母猪不发情、不孕、流产、无乳,母猪是猪场盈利的根本2、该病可导致仔猪生长缓慢,贫血、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使疫情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导致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一、病原与流行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血液原虫,寄生于血液中的红血球的表面,附红细胞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对干燥、化学药品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剂都可将其杀死,但对低温抵抗力极强。附红细胞体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而对多西环素、土霉素、三氮脒、砷制剂等敏感。
发病猪、带菌猪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老鼠可诱带并传播附红细胞体。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猪都有易感性,但多发生于仔猪,妊娠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外购仔猪由于长途运输的应急,常能造成该病的爆发。该病传播方式包括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母猪与胎儿之间的垂直传播、蚊子叮咬传播和注射针头传播。
其中吸血昆虫、蚊、蝇、虱、疥螨是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剪牙、阉割、打耳号、断尾、感染的注射针头。总结这几年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的经验,其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仔猪、中小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别是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最易发病。二是饲养管理不良,环境气候恶劣、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三是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较易暴发。四是混合继发感染较多。五是隐性感染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
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染,血液稀薄,凝固不良为典型特征。
多发生于断奶仔猪。急性体温达42℃,厌食,猪皮肤潮红,指压不退色,成为“红皮猪”
育肥猪:临床症状似仔猪,高热,毛孔处针尖大小出血红斑,尤其耳颈部更加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常因继发感染而症状严重,慢性以贫血、黄疸为主要症状。
毛孔处弥漫性渗血点斑以耳部、颈肩部、臀部明显;病程长者可见便秘、拉稀、流涎、呼吸困难、结膜炎等;慢性体温一般正常,主要表
现贫血和黄疸,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3、母猪:常于分娩后一周发病,急性期持续高热,厌食,母猪流产和死胎,个别猪皮肤毛孔呈针尖大小出血,产奶量下降。慢性猪呈现黏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四、猪附红细胞病的预防
预防和净化附红细胞体,药物抑杀病原,斩断传播途径,提高猪群抵抗能力的综合防治措施一、进猪前所有猪舍一定要彻底清圈并严密作好消毒。沏底消灭外界病原菌。
五、预防以及治疗:
猪场严格消毒,驱虫,驱蚊,防疫注射一个猪换一个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