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头条说#
2023年,疫后第一年,为提振经济,全国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旅游牌,淄博烧烤一马当先,火爆全国,近日,石家庄又倾力打造摇滚之城,一夜冲上头条热榜。
文化,是人类文明宝塔之巅、冠上明珠。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文化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各地不约而同祭出文化大旗,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标志着文化意识的苏醒。叫响文化品牌,布局文化战略,旨在增强文化吸引力,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地理、资源优势不足的情况下,种下文化这棵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另外,对于提升城市内涵、品味,振奋市民信心、活跃城市经济、营造繁荣氛围、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疫后经济复苏回暖、社会欣欣向荣可以说是善莫大焉。
文化需要守正。所谓守正,就是守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这是区别于外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本。所以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忘记,需要传承、发展。哪些传统文化属于优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需要国家、地方挖掘、研究,分门别类,形成宝库,增进文化自信。
文化需要时代。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时代不同,文化也不断丰富、与时俱进。中国传统文化、民主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新时代文化……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历史特点鲜明的文化诞生。
文化需要创新。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各国都在进行文化创新。我们国家也需要创造既属于民族、又风行世界的文化,不能只留恋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为全球贡献什么?为全人类贡献什么?不能止步、满足于老祖宗留下的瓷器、丝绸、茶叶、中医、武术、美食……现代文明新时代,需要创造民族特色、全球远播的新文化。
文化需要学习。本民族文化固然丰富多彩,但不得不说,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也需要虚心学习。我们在向外推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引进他国先进文化,洋为中用是一种态度。
文化需要扩围。文化不局限于精神文明层面,物质文明也创造文化。打造芯片之城、航天之城、高端生物制药、机械制造之城、现代农业之城、数字经济之城、人工智能之城、新能源之城……难道不是一道靓丽的文化名片吗?
文化需要品牌。发达国家注重品牌意识,通过品牌营销、渗透,使自己的品牌风靡全球。我们的品牌意识欠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创造的全球品牌屈指可数,文化品牌、商业品牌、旅游品牌、产品品牌……响彻全球的能有几个?酒香不怕巷子深、自我陶醉不足取,要推得广、渗得透、传得久才行。为什么外国品牌传入国内即深入人心,我国品牌却很难恒久立足外国,值得深思。
文化需要积淀。一时兴起、拍脑门自嗨的文化如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不能久长、缺乏生命持久力。根植于民族的、人民创造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化才具价值。中国的戏曲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中国的古建筑、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丰碑。积淀下来的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发展,而不是否定、抛弃、推到重来。文化破坏、断代等于自毁、背叛。
文化需要民生。民生是最基础的文化。吃得起饭、穿得起衣、就得了业、住得起房、结得起婚、养得起娃、看得起病、养得起老、受得起教、买得起车、休得起假、旅得起游、出得起国……创新一套本城市民生保障制度,岂不是最出色的一张文化名片?联合国曾褒扬我国的农村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制度,哪个城市民生保障制度能够创新、优越,就摘得了文化名片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