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457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事业发展过程中凝聚的宝藏,在现代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发挥出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职能。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在学生管理中通过红色文化的有效渗透,运用科学的文化传播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出红色文化与学生管理之间的融合路径,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引领性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意识。

教育引导是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教学课程设计中,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教师需要整理课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根据专业教学的主要特点和具体教育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红色文化诞生源头,发挥教育引领性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在教学工作开展中践行民族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了解现代化民族发展的战略决策,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红色文化中凝聚着革命先辈不惧艰难险阻为国家建设做出的重大决议。在红色文化吸收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革命先辈昂扬的精神面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效预防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能够主动履行社会发展职责,以过人的意志力突破艰难险阻获取成功,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性作用,整合红色文化素材,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主动投身于知识吸收和自主实践中。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杜绝不良信息对学生生理、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社会性人格。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管理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结构,让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红色文化教育阶段传递乐观主义精神,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能够做到以苦为乐,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学生管理中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的教师,需要挖掘红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励志教育元素,传达乐观主义精神内核,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美好品质,能够主动面对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学会珍惜生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自主创业阶段秉持着包容性的发展态度,克服自卑心理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思想引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职责,创新红色文化融入路径,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发展观念,将个人理想变为思想行为的约束标准,强化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不会冲动行事。自我克制是达到身心发展平衡的必要条件,任何决定都需要经过系统的思考与辩论,沉着冷静的做出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行为,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民族发展国家富强做出不懈奋斗。学习革命先辈严于律己的美好品德,将为人民服务职业理念作为个人创业就业的重要参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战略发展进程中,改变学生的心理认知,让学生脚踏实地的完成阶段性人生规划。

学生管理是围绕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心理状态开展的一项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引导和心理建设。通过红色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关注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让学生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管控能力,定期对某一阶段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道德素质形成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让学生能够认可与了解个人在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师设定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下,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多种教育形式,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将红色文化转化为自身发展所需的参考原则,合理利用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在教学目标制定阶段,一切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标,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采取阶段性教学总结的方式,建立适合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载体。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发挥舆论导向性作用,依托网络载体打造素质教育线上平台,以新媒体传播为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学生在信息获取后,在特定舆论环境的影响下树立乐观向上的发展信念,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多元化红色文化传递路径,让红色文化通过不同形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改善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面向当前的城市建设环境,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有计划的安排传播路径,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宣传氛围,打造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文化传播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强化学生管理的同时,将网络平台作为学生理想信念构建的前沿阵地,不断改进文化传播载体,不断创新文化宣传内容,抢占网络教育制高点。筛选校园网中的教育信息,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建立服务型思想育人平台,成立红色专题网站,打造健康的红色信息宣传模块,抵抗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红色文化教育渗透的关键在于实践,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整合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成果,将其转化为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主动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辈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辉煌历史,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职业院校需要与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其纳入到研学旅行路线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阶段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采用动态化系统开发的方式,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研究室等重点机构之间的有效信息对接。高职院校宣传部门改变传统单一的文化宣传模式,打造多部门联合开发教育机制,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红色文化教育文献,做好红色文化教育成果的总结与记录,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教育活动,保证道德实训基地的开发效率。职业院校主动与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在企业和当地教育机构的共同支持下搭建红色德育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环境的束缚。

建立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平台,借助信息化教育手段,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优秀精神渗透,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教研小组,定期召开红色文化宣传大会,反思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探究、社会体验等多个方向,让学生牢记红色文化教育理念,改变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深化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专题教育改革模式,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场景创设,制定与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教育课题,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综合成绩考评阶段实时关注与红色文化宣传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思想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充分激发红色文化教育具有的专业育人职能,整合海量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本科文化知识教学渗透阶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理论修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不懈的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造社会化、项目化实训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中,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指导思想进行有机结合,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协调动态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机制,做好红色文化教育项目审批与考核,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性作用,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成果。

在学生管理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前提,周围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公平、公正的思想教育环境能够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改进学生管理条件。高校辅导员和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为了保证学生管理成效,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文化建设、学校法规制度构建、网络宣传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引导。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范畴内致力于红色文化宣传与普及,让学生能够了解红色文化的经典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不懈努力,积极响应社会发展号召。创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文化产品,定期开展多媒体鉴赏大会,让学生主动接触红色影视作品和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娱乐歌曲,让学生在体会时代发展特长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将红色文化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连接,明确红色文化理念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教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体验场景,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范围,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与学生一同走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到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历史痕迹。

红色文化包含革命先辈奉行的指导思想,对国家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在实践教学设计阶段整理红色文化教育元素,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思想教育指导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主动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重任。在学生管理中落实红色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感受文化气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保证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落实,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始终,保证学生管理成效。

(作者:颜坤,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

标签: 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研究目的 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红色 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