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白粉病用什么药(黄杨枝枯病及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129

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油亮翠绿,观赏性佳,在城市绿化中被广泛应用,常作绿篱、大色块造型或其它立体造型。但在栽培管理中常发生一些病虫害,危害植株的正常生长。今天我们来了解下黄杨枝枯病及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黄杨枝枯病

黄杨枝枯病一般危害黄杨的枝干部或根茎部,它是由枝干部位炭疽的轮纹坏死斑引起,发病的枝条上面呈现点片状的斑块,发病后,枝条上部的嫩梢叶片发生青枯。在高温多湿季节,斑块逐渐环移侵染,当病斑侵染枝干一周,病部以上黄杨叶片、嫩枝由上向下开始萎蔫枯死。如果病斑只危害大枝一侧,则有病斑的一侧枝叶发生枯死。

温度高、湿度大时发病重,与夏季的降水量和空气湿度有很大关系。干旱的年份发病轻,遇多雨年份危害加剧。病菌主要借助病残体,依靠土壤风雨传播,通过枝干皮层裂缝入侵,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发生,夏季危害加重,可造成整条绿篱带1/2植株的枯死。

防治方案:

1、病害发生初期

使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植大壮均匀喷施黄杨的根茎部、枝干和叶面,消灭病菌,防止继续侵染。

2、病害发生严重时

使用干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涂枝干,对各类枝干病害特效

3、土壤消毒活化处理

对立地条件差的黄杨更易感染枝枯病,可在根部浇灌“腐菌灵”,活化土壤,激发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繁殖,增强植株的抗病力,使植株恢复强健长势。

2、黄杨白粉病

白粉病是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病原为真菌,也可危害其它黄杨类植物。主要发生在叶片正面,病害初发生时,在叶片上散生许多白色圆形小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病害发生严重时,新梢的感病率可达10%。在整个叶片及新梢表面都出现白粉,并引起病部畸形,病叶皱缩,病梢扭曲、萎缩。

白粉病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以4~6月,9~10月份是两大发病高峰,尤以秋季发病最重。

另外,栽植于树荫下的黄杨发病重,全光照下的植株发病轻;栽植密度大、通风条件差的植株发病重;夏季空气湿度大利于发病;氮肥使用过多容易引起病害发生;温暖干燥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发病迅速;嫩叶比老叶易感病。

防治方案:

喷药防治: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0.3-0.5度石硫合剂或2%多抗霉素水剂200倍液

养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通风透光性,不要使植株密度过大;加强肥水管理,通过浇灌植大壮补充植株营养、强健根系,以增强长势,提高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黄杨白粉病用什么药(黄杨枝枯病及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标签: 黄杨白粉病用什么药 黄杨白粉病严重 黄杨球白粉病 识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