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水温迅速回升,天气逐渐回暖。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对延长当年鱼的生长期,提高商品鱼的产量和质量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此,鱼塘养鱼春季管理必须要做好。同时,就给大家讲一讲养鱼技术——鱼塘养殖春季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做好养殖动物的保健
越冬后的养殖动物体质较差,抗应激能力下降,免疫力较低,再加之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引起一些病症的发生,如水霉、烂鳃、肠炎等,此时应注重鱼体的保健,在选择饵料时应选择质量有保证的饵料,从而达到促进消化,改善摄食,补偿营养,促进生长等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肝健体,减少应激。
二、水质监控、适当增氧
调水位,增水温。初春鱼塘水位应控制在0.6~0.8 m,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并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生物。以后每10~15 d加水10~15 cm,以减小对鱼类的刺激,遇连阴雨时,为防止水温大幅度变化,可适当增加水深。
调水质,促生长。由于冬季对鱼塘的水管理较少,鱼塘的水质往往会出现老化并清瘦,生产中应排出部分老水,注进新水,及时施肥并进行水体消毒,以营造适宜鱼类生长的水质。
三、勤改底、巧稳水
气温升高,存于池底的各种虫卵开始萌发,因此改底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这个季节的天气变化频繁,水体容易出现水红、水黑、水浑等现象,这些都是水质不稳定的表现,易引起鱼种摄食差或不摄食等问题,在改底的同时也要注意稳定水质。
改底可以通过破坏虫卵的生存环境,使得后期虫的数量和危害大大降低,养殖中坚持使用对池底进行维护,可以有效去除池底污泥,减少有机质的含量,消除池底恶臭,保持池底状态良好。
四、提早防病
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春季每半个月亩用生石灰20kg化水泼洒,以调节水质,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或用1ppm漂白粉消毒杀菌。春季鱼池常发生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多因管理中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引起。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标签: 春季池塘水质管理 春季池塘管理是怎样的 春季鱼塘水的深度多少合适 春季 池塘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