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生活排放的易腐有机污染物在降解过程中会自然释放前身生长吸收的能量,这个能量是以沼气的形式释放出来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由甲烷(CH4)占50%-80%,二氧化碳(CO2)占20%-40%,两个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组成,另外还有少量氢(H2)、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氮、氨等成分。
有研究资料显示,“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在排放到大气层后的20年时间里,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CO2)的100倍,因此;甲烷减排是遏制短期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方式”。
有数据显示:沼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或高温就会爆炸,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25℃时,1m3甲烷的质量大约是0.657kg,甲烷的燃烧热值为55.5MJ/kg,1m3甲烷爆炸产生的能量大约为36.46兆焦,换算成kg后,得出1kg甲烷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大致是18兆焦。公开的数据是-1kgTNT炸药爆炸后,产生的能量大约是4.184兆焦。据此计算,1m3甲烷的爆炸势能是1KgTNT炸药的4倍多。
沼气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及公共财产损失的事故时常见诸各种媒体报道,甚至有在路面正常施工遇沼气爆炸的事故发生。因此,下水道的窨井盖下存在沼气就是一个个不定时炸弹,已成为公共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沼气爆炸还会损坏污水管道,造成污水的泄漏,对地下水形成污染。
沼气中的硫化氢是剧毒气体,硫化氢浓度达到1g/m³以上时,人员吸入可在数秒内致闪电型死亡。事实上关于沼气爆炸与人员中毒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
生活排放对环境影响最大、最难处理的主要是生活污水与易腐有机垃圾,当前处理模式存在的缺陷是;污水处理只注重水资源回用,对于污水内的粪污及其它易腐污染物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没有收集利用,任由其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可以认定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是只做了一半的治理,鉴于沼气这个重要温室气体巨量的排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大局考量,应该将沼气收集利用放到与水资源回用同等的位置,才符合资源良性循环的科学治理原则,所以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沼气收集利用对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性。
生活易腐有机垃圾的易腐性是公认难处理的主要原因,夏天高温2-4小时内就会发酸变质,易腐垃圾从家庭排放到分类被处理需要一个昼夜,易腐垃圾排放随时随地在发生,无法做到在降解发生前将这些垃圾进行处理。我们经常在小区垃圾桶边闻到一股臭味,尤其是垃圾收集站更是在几十米范围外下风处就可以闻到臭味,易腐垃圾从产生到被处理这个过程中,腐烂发酵会释放大量腐败有害气体,厨余垃圾汤水以及腐烂发酵产生的腐败液体在转运中很容易造成渗漏,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家里的垃圾袋破损,剩饭菜里面的汤水洒漏的窘境,有时候渗漏的汤水是从家庭到电梯间直至垃圾桶边一路洒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现在全国推广施行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家庭要放置几个垃圾桶,肯定影响家庭的美观,也势必会给家庭处理垃圾带来更多繁琐与负担,形成抵触情绪,造成垃圾分类推广难。
当前的垃圾处理模式使厨余垃圾在最终处理前,大多数都严重变质、降解,所产生的腐败气体都散发到大气环境中,更有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站在工作场所发生人员沼气中硫化氢中毒与沼气爆炸事故时常发生,造成人员的伤亡,2021年11月16日北京环卫集团房山循环经济园发生沼气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2022年5月17日全国最大的垃圾渗滤液厂福州红庙岭渗滤液厂新调节池发生爆炸,事故致3死3伤。这是专业的处理厂工作发生事故,社会上的沼气中毒与沼气爆炸安全事故每年都有发生多起,甚至有报道称:中毒事故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第一杀手”。
沼气造成人员窒息成污水行业第一杀手
现有的生活污水与易腐垃圾都存在处理难的问题,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污水沼气没有收集利用,易腐垃圾与污水一样,被处理的都是末端,易腐可降解垃圾在被处理前降解产生的大量沼气都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应该说方法不对,治病没有治根,需要对其进行变革才能消除生活排放易腐污染物对环境带来重大破坏的问题。
关于城市生活污水沼气为什么没有收集利用的问题,我曾电话咨询过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研究所总工程师,他给我的解释是:“生活污水沼气没有收集利用,就像很多铁矿因含量太低,不够开采价值,因为城市污水虽是产生的沼气量巨大,但因水流量太大,沼气太过于分散,无法收集利用,这与开采铁矿是一个道理”。
为了克服生活污染水产生沼气量巨大,但太过于分散无法收集利用这个弊端,针对解决这个问题,要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模式进行变革,将原有的大集中处理改变为小集中处理,以一小时可以流入到处理系统为单元,在污水内的易腐污染物没有降解前的前端,建设片区式污水集中过滤拦截系统,代替原有众多的化粪池,将污水在易腐污染物降解前直接由管道输送到过滤拦截系统内,通过过滤拦截下固体污染物,通过系统内的刮板装置将沉淀后的稠浆排出过滤拦截系统,集中到降解池内,经过催化手段,使之加速降解产生沼气收集利用。
这样改变原有的污水产生沼气太过于分散的弊端,变不利为有利,通过人为从排放的前端,将污水中易腐固体污染物分离后集中起来,排出到降解系统内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收集利用,补齐污水处理治理缺少另一半的短板。
实施在污水排放前端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后,可以将易腐厨余可降解垃圾与厕纸全部进下水道处理,不但解决易腐垃圾处理难问题,更能增加沼气降解所需可降解易腐污染物原料,增加沼气产量,达到真正的资源良性循环,科学治理的目的。
具体实施的价值分析如下:
一、生活污水处理没有将沼气收集利用,造成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存在重大缺陷。
自人类创造农耕开始,人类与牲畜的粪便以及人们生活产生的有机垃圾都是用来作为上等有机农家肥料,这些粪便与易腐有机垃圾施入农田,被农作物吸收为养分,能量转化成作物的种籽与秸秆,种籽作为人类的粮食被食用,秸秆被当作牲畜的饲料以及燃料使用,这样形成了一个物质能量良性循环,被利用了几千年。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始,化学肥料的逐渐普及,加上化学肥料在机械化种植使用中的便捷性,农家肥被逐渐放弃了使用,终结了粪便与易腐有机垃圾作为农家肥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中断了粪污及易腐有机垃圾被农业利用的能量转换,这些物质的能量没有被利用,巨量的粪便与易腐有机可降解垃圾被遗弃,打破了原有的能量循环机制,这些可降解有机物的能量依然会自然释放,但这个释放的能量没有被收集利用,则变化成有害之物,成为环境的重大杀手。
冲水厕所使得粪污流入到地下污水管道内,带给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促进人类进步是直观的,但对污水的处理向人类提出新的挑战,现有的污水处理注重的是水资源的回用,考核的是最终排出水质,对于污水中污染物降解产生的沼气这个能量释放对环境的危害被严重忽视,沼气没有收集利用,这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不符合资源良性循环与环境科学治理的宗旨,尤其是当前的双碳目标实现,给生活污染物排放处理带来新的挑战。
二、改变生活污水大集中处理为小集中处理,将污水中固体污染物在降解前过滤拦截下来进行沼气收集利用。
现有的生活污水从排放到处理可以划分为四个分段,①是源头,也就是排放源头,包括家庭、宾馆、饭店及所有人类生活涉及的排放源。②是前端,是排放源后端的化粪池,所起的作用就是对固体污染物最初的沉淀。③是中端,是漫长且区域广大的污水管网,污水中的易腐可降解物大多数是在化粪池与漫长管道中完成降解的。④是末端,也就是污水处理厂,这里是真正的处理之处,处理的目标是控制最终排放水质,但没有对沼气收集利用的措施。
这种处理模式存在最大问题,就是从化粪池到污水处理厂整个污水管网广大区域内都沉积着粪污,这也是现有的处理模式所必须要有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如果没有这个巨大的沉积范围来阻滞粪污的流动,一旦所排放的巨量粪污都快速流入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会不堪重负的。二是人们生活随时都在产生着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在管网内自然沉积这是必然的,根本没有能力能够进行及时清除。
我的专利创意就是从污水排放的居住点,废除掉众多的化粪池,改由管道从各楼栋直通由规模人口所建设的片区式污水集中过滤拦截系统内,一般以污水排放后3小时左右能够流入到过滤拦截系统内为单元,也就是在污染物降解前的范围建设过滤拦截系统,经过系统内设置的过滤拦截装置,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过滤拦截下固体污染物,然后通过系统内设置的刮板装置,将拦截后沉淀的污染物稠浆向稠浆抽出泵处刮动集中,通过稠浆抽出泵将这些稠浆排出到稠浆沼气降解系统内,将固体污染物集中到降解池内,进行厌氧发酵降解产生沼气收集利用,该系统可设计成模块式组合,对因无条件与城市污水管网相连接的偏远居住点,在过滤拦截固体污染物后的污水,可以直接增加后续处理工序,成为一个小型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处理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
对于人口与建筑高密度集中的大城市中心地带,因土地紧张,可以将过滤拦截系统与沼气收集系统拆分开建设,只设置小型的稠浆池,过滤拦截下来的稠浆可以转运至城市边缘土地宽裕地段建设的沼气降解池进行沼气产出利用。对因人口数量少、偏远独立无法与污水处理厂连通的居住点,除对污水过滤拦截的稠浆进行沼气收集利用外,经过滤后的污水可以增加后续处理工序,直至达到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
该专利创意正是针对沼气研究所专家所解释的“生活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沼气太过于分散,无法收集利用”的弊病,在污水排放前端将固体污染物分离出来,集中进行降解产生沼气收集利用。这样的配置,可以使所有的居住点都具备独立的污水处理能力,使所有的污水排放水质都得到管控。
三、现有污水处理的是末端,使源头至被处理前的广大区域污水管网塞满了粪污对水环境的危害被严重忽视。
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一开始是学习的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这种处理模式在我国也发展了几十年,其处理的目的是水资源回用,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出现,都是围绕怎么提高最终排出水质的延伸,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缺乏对沼气进行收集利用这个缺陷的创新。
而污水中粪污及其它固体物比重大于水,会自然沉降,从化粪池到整个污水管网都淤塞满粪污等污染物,按规范要求,应该定期进行清理,但生活排放随时都在产生着,前面清理后面又会立即流淌来粪污,要做到及时清理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也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的,很多污水管网索性就没有得到过清理。
高密度的巨量人口造成巨量的污染排放,化粪池及漫长的污水管道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污水管网内塞满粪污,也就是城市面积有多大,污染的面源就有多大。这些污染物在污水管网内不断发酵,降解产生沼气,为降低管道内沼气浓度,所有窨井盖必须留有空隙与通气孔,以使沼气可以自动溢出,这不但造成沼气被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对大气环境产生重大破坏,同时;因产生沼气使污水管网不能密封,在遇短期强降雨天气浸漫污水管网或大洪水淹没城市时,化粪池及污水管道的粪污会与公共水域化为一片,洪水退却回落时,会将粪污带到公共水域,覆巢之下无完卵,洪水肆虐后,治理多年的水环境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基本所有城市内的水体水质都发生着恶化,与这种形式的污染有很大关系,包括太湖、巢湖的蓝藻暴发势头不减,生活排放的易腐污染物的污染占很大程度。
视频加载中...
四、生活排放易腐污染物沼气收集利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生活污水与厨余垃圾中的易腐、易降解有机污染物在降解过程中会将前身生长所吸收的养分能量释放出来,生活排放污染物的能量就是以沼气释放出来的。人口数量决定了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物的排放量决定了有害气体的产出量。我国有14.435亿多人,保守一天按人均0.5Kg排出粪污及厨余垃圾计算,全国一天生活排放易腐污染物总量约72万多吨,按理论计算,每吨易腐可降解污染物可产生沼气60m3至80m3,取中间值70m3计算,每天可产约5040万m3的沼气,这个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持续均衡产出的,全年可产生沼气约184亿m3,取中间值甲烷按65%含量计算,其中约119.6亿m3甲烷,二氧化碳按中间值30%计算,约产生55.2亿m3二氧化碳,这两个重要的温室气体巨量的排放,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是惊人的。
视频加载中...
鉴于生活易腐有机污染物处理是否合理、科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所以;应将沼气收集利用作为生活污染物排放处理必须考核项,对存在缺陷的处理模式进行变革是势在必行的,这才符合环境治理资源良性循环的科学原则,并会为实现双碳减排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五、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沼气收集利用的可行性。
沼气建设必须具备的第一大条件就是能提供稳定、充足产生沼气的易腐有机污染物原料供给保障,稳定而充足的原料保障才能保证沼气产出具有持续、稳定性,才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现有的沼气利用主要是在农村、畜禽养殖业、造纸、榨糖、食品等一些行业实施,而这些行业都没有人类生活排放所提供的沼气产出所需原料的来源稳定、均衡,人类生活是每时每刻都在排放的,所以生活污水进行沼气收集利用所必须的原料供给,比其它任何利用场景都具有更好的持续性、稳定性,污水沼气收集利用起来具有环境优化的高社会价值性。
由于我国高度城镇化建设使得人口向城镇高密度集中,高密度人口的集聚形成生活排放的高度集中,巨量而稳定的粪污与易腐厨余垃圾集中排放,为沼气收集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这为从污水处理的前端设立片区式污水集中处理与沼气收集系统,对生活排放的易腐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创造了优越的可行性条件。
加上现有的沼气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前端片区式固液分离,为固体污染物集中起来进行沼气收集利用具备了良好条件,对传统污水处理模式进行全资源化良性循环变革,应该更符合环境科学治理宗旨。
六、片区式污水处理沼气收集系统对环境改善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现有的污水处理模式必须利用化粪池与污水管网沉积大量的粪污,来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如果没有这些管网阻滞粪污使其缓慢流入污水处理厂,大量粪污会快速涌入处理厂,一座中型污水处理厂每天的处理量数万吨污水,怎么可能承受这么大量的污水所携带的巨量粪污快速涌入,处理厂会不堪重负,排出的水质怎么可能得到保证。
我的专利创意是从污水排放的前端将原有污水系统的众多化粪池作废,改由片区式污水集中过滤拦截系统代替众多化粪池,把众多的化粪池简单沉淀改变为集中式对固体污染物进行过滤、拦截分离,把污水中固体污染物从前端拦截下来,经过滤拦截掉固体污染物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接入原有的污水管网中,因污水管道中没有固体污染物,可以对原有污水管网内淤积沉淀的粪污起到冲刷作用。
对新建污水管网,因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被过滤拦截下来了,污水相对流淌顺畅不会有阻塞,可以减小污水管道管径,并可成数倍的减少检修窨井数量,这可以大大降低污水管网的总体建设成本。
片区式污水集中处理沼气收集系统是采取主动手段,从前端过滤拦截下污水管道中固体污染物,使污水在管道内流淌顺畅,很少会有沉积,不会造成污水管网的堵塞,并因是在污染物降解前进入过滤拦截系统,这样可以避免管网内大量的沼气产出,保护了大气环境,也避免了沼气爆炸的安全隐患,正因为管道内很少有固体污染物,污水流淌顺畅,不会发生堵塞情况,可以减少检修窨井的数量,并可将检修窨井盖设计成密封式的,只在需要通气的地段设留可控的通气孔,并与沼气管道相连接,使污水管网与外界完全隔绝,遇到暴雨内涝浸漫或大洪水天气淹没污水管道,因与外界隔绝,可以避免管道内污水外溢对水环境造成的重大损害。
七、该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模式
片区式污水处理沼气收集系统可以实施因地制宜的建设模式,可根据建设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污水固液分离过滤拦截系统与沼气收集系统两者可以分离设置,如人口及建筑物高密度集中的城市中心,因土地紧张,可仅设过滤拦截系统与小体积的稠浆池,过滤拦截下来的固体污染物稠浆,可以转运至城市边缘土地相对宽裕的地方建设的集中式沼气收集系统中,集中进行沼气产出与收集利用。
对于人口数量达标的,但偏远难以与污水处理管道连接的居住点,过滤拦截固体污染物后的污水,可以在过滤拦截系统后增加后续处理工序,直至达到直接排放标准排放,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偏远的居住点,都可以施行该系统进行污水处理。
对于大城市应在城市外围分散建设沼气收集系统,一是方便过滤拦截的稠浆转运方便,二是产出的沼渣作为有机肥料,就近提供给农业与园林建设作为有机肥料使用,降低运输成本。
八、生活易腐污染物沼气收集相比较其它沼气利用场景更具有优势
沼气利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要有稳定的易腐有机可降解污染物的产气原料供给,所以在城市内,要按照人口规模结合排出污染物的量,综合计算来建设污水过滤拦截集中处理沼气收集系统的覆盖人口范围,这样才能保障稳定的原料供给条件,规模小了无法保障原料供给的稳定,没有稳定持续的产出沼气原料的供应,就不能有持续稳定的沼气产出,无法保障其建设与产出的高效费比和实施的可持续性。
生活污水处理沼气收集利用相比现有实施的所有应用场景产出沼气原料来源都要稳定可靠,因为人们生活污染排放是全天候都在产生的,其它应用场景的这个条件是无法与其相比拟的,沼气设备需要持续稳定使用才能发挥良好的性能,因沼气内的硫化氢等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如果设备经常因原料的供应中断而停止使用,设备会受腐蚀而严重受损影响使用,设备只有均衡使用才能保证正常使用寿命,生活污水处理沼气收集利用可以365天无间断的开工,所以比其它任何利用场景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九、从污水管网前端施行固液分离可以使污水流淌顺畅,对正在实施雨污分流的保护水环境效果会有更好助力。
正在广泛实施的雨污分流建设,其优点是使污水不得与雨水混流,这样可以使污水不得直接被雨水带到公共水域内。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如果不改变,不从前端将固体污染物拦截下来,污水管网内大量积存的粪污如果缺少雨水的冲刷,会越积越多,很可能会增加管网的淤堵现象越来越频繁发生的概率。只有实施从前端过滤拦截系统代替原有众多的化粪池,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过滤拦截下来,使污水流淌顺畅,过滤掉固体污染物的污水可以起到冲刷原有污水管道淤积沉淀物的作用,这样可以避免污水管道内固体污染物沉积导致管道淤塞的情况发生。因此;实施前端固液分离,会助力雨污分流对改善水环境作出贡献。
十、该系统对厨余垃圾进污水管道处理创造了可行性
垃圾处理最难的是厨余易腐有机垃圾,厨余垃圾与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成分近似,都是易降解污染物,虽是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但易腐垃圾的分类、转运与处理都是相当困难的事,从家庭到垃圾转运站,直至垃圾处理场,转运途中的渗沥液污染也是一个困扰难解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垃圾袋破损,剩饭菜中的汤水从家庭一路流淌到小区垃圾桶的窘境。由于垃圾分类过于繁琐,家庭同时放几个垃圾桶也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问题。因此;各种问题导致目前垃圾分类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厨余垃圾的处理模式也存在缺陷。
原有的垃圾处理模式无法做到从家庭到被处理过程中的全密封转运,其中可降解垃圾在从家庭产生到转运到处理点的过程中,降解所产生的废气毫无管束,全部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垃圾从产生到转运因需要在小区或垃圾桶存放一定的时间,遇到阴雨天气,会直接将垃圾降解物冲刷与雨水混合流淌到公共水域内,水环境恶化,垃圾处理的缺陷是一个重大贡献源。
有报道说曾有专家提倡厨余垃圾进下水道处理,但现有的污水处理模式本来污水管道内就淤积满了粪污,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处理模式,厨余垃圾再进入污水管道处理,污水管道内的固体污染物会成倍增加,会使管道内污染物淤积越来越严重,使污水管网更加不堪重负,使污水管道内产生沼气的可降解污染物成倍增加,管道内降解产生的沼气浓度会越积越高,致使污水管网这个不定时炸弹的安全隐患更加严重。
如果采取污水处理从前端对固体污染物进行过滤拦截固液分离,将分离出的固体污染物收集起来,排出到集中降解沼气系统内,降解产生沼气收集,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样反过来变不利为有利,既可以避免污水管道内的固体污染物的存在会淤塞管道,又可以直接助力易腐垃圾进下水道处理,增加产生沼气的易腐有机可降解污染物原料供给,增加沼气的产出,提高污水处理沼气收集利用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双赢的好事。
实施污水前端固液分离措施后,可以实施厨余垃圾与厕纸直接丢进入污水管道处理,厨余垃圾与厕纸都是可降解有机污染物,进下污水管道处理既可避免厕纸沾染大便放置对家庭散发臭味对环境的污染,同样也降低了家庭处理垃圾的负担,直接进下水道处理既方便垃圾处理,又避免污染物扩散,其厕纸下水后容易融化,在沼渣内可以起到松散泥土的作用,对沼渣作为有机肥的使用有助益。
关键的是要引导市民认识哪些是易腐可降解污染物,不可降解污染物最好不要丢进下水道。
生活排放易腐有机污染物是垃圾中最难处理的,由于其易腐的特性带来的难处理,其对环境的危害与处理成本要大于其它任何垃圾,如果实施本创意后进下水道处理,不但解决了易腐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家庭与政府处理厨余垃圾的困难,同时可100%减少厨余垃圾袋的使用,既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使用垃圾袋在焚烧时产生二噁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整体降低环境治理社会成本。
十一、生活有机污染物沼气收集利用的其它社会价值。
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及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环境双重考量,生活污染物排放全年可产生约184亿m3的沼气,保守的、如果能将这其中50%沼气收集利用起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达到92亿m3,可以发电约220多亿度,节约煤炭约660多万吨,一年减少近,17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加上沼气收集利用的直接减碳,两者结合是一个变废为宝,不影响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巨量减碳!
从污水排放前端以1小时能流入到过滤拦截系统内为一个片区,设立过滤拦截固液分离系统,这样分片区式的对污水进行固体污染物过滤拦截处理,可以有效的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危害性监控,避免原有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遇偶局部地方发生危害性物质流入污水管网无法监控的弊端,施行分片区处理可以随时对拦截下来的污泥稠浆进行检测,符合条件的稠浆降解产出沼气后,沤腐成熟的沼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提供给农业与蔬菜种植、城市园林建设、家庭养花草做为基肥,当农业大面积的使用这些有机肥后,会自然减少化学肥料的应用,使农业种植收获有机农产品和人们吃到有机食品成为常态。
无论是从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的考量,生活污染物处理变革势在必行,只有把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管控起来进行资源化利用,才符合生态环境治理良性循环,才能给人民大众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
当前,国际经济低迷,内需泛力,房住不炒政策落地,大量房地产行业企业面临倒闭,下岗的员工就业是政府所面临要解决的问题。将原有的污水处理以处理厂单一处理改为从前端进行固液分离,对固体污染物进行沼气降解收集利用,作为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的重点,改造原有的污水管网(为降低建设成本,主要改造片区内的管网),建设过滤拦截系统与沼气收集系统,是一个新的内需与就业增长点,可以拉动机械制造、建筑建设、沼气利用及自动控制等相关的行业需求,可以带动一个新的产业链。
如果政府能将其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从国家层面组织制订新的生活排放易腐有机可降解污染物治理与管理办法,有效的控制污水回用与沼气收集双达标,是真正的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减碳。
十二、应将沼气收集利用与污水处理回用放到同等位置。
污水处理回用理念最早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我国从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始,城市化建设加快促使污水处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早期的技术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来的,但数十年来,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出现,都是围绕着存在缺陷处理模式上的延伸,从来没有重视沼气对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的危害性,可以认为现有的污水处理是只治理了一半,缺乏真正的创新,与资源良性循环的科学治理相违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造成生活污染排放量也越来越大,人类的生活易腐有机污染物排放由于没有得到科学控制性的循环治理,造成对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反噬着人类自己,尤其是当前的温室效应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给人类带来更多灾难,迫使人们认识到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性,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当前世界空前的共识。
生活易腐污染物排放处理效果的好坏,关系到环境治理的根本,每年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巨量的财政付出,但大多都没有治理到病根上,污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失控污染着水环境,大型水域如太湖、巢湖蓝藻暴发没有得到遏制成为水环境恶化的最直接体现(甚至有专家称太湖“蓝藻像癌症”,现在国家施行大型水域沿岸1公里限制建设,正是防止人们生活污染排放污染水环境,这要造成多少土地与其它资源的浪费)。
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得温室效应增强,水与大气环境两者相互依存,这些问题暴露了治理手段存在的缺陷,环境治理的投入与产出没有成正比,尤其是生活易腐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处理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格外严重,处理中没有任何对沼气收集利用措施,甚至很多沼气爆炸与人员中毒事故发生后,整个社会包括一些专家都是在探讨怎么避免事故发生,没有探讨发生事故的根源与怎么来治理的策略,连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沼气爆炸时,都在警告小孩放鞭炮要有大人看护,不要往下水道扔鞭炮,没有探讨怎么消除这些隐患,污水处理中的沼气收集利用成为一个盲区。
现在国家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加强了工业限排的管控,对工业制造企业来说无疑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做环保,毫不隐晦的说肯定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但为了环保而不得不为之。而生活排放的易腐有机污染物所降解产生的沼气绝对不比一般工业企业排放造成的危害低,这个排放如果能够得到管控,将沼气收集利用起来,无疑是一个巨量的减碳排放,而且是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减碳,这个巨量的减碳肯定能对实现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
鉴于生活排放污染物末端处理所存在的缺陷,没有对沼气进行收集利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应该将沼气收集利用放到与水资源回用同等位置,这样才符合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良性循环的科学宗旨。
十三、该技术实施应对可行性与优越性进行评估,利用偏远没有实施雨污分流的老旧居住点进行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后再推广实施。
本人这个创意在理论上对实施污水固液分离,应该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关键的是:污水处理是由政府统一规划与实施的大事,我个人无法做出试验数据,这首先需要政府组织相关行业的权威专家从理论上对生活易腐污染物排放所产生的危害性与实施改变措施的有效性及经济与社会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对我提出的创意进行论证,实现目标的可靠行。
该创意也就是简单的对原有的污水管网结构进行改造,增加过滤与拦截设施,将污水中固体污染物过滤拦截下来,本人从事机械行业几十年,对于创意实施中的过滤拦截技术具有信心实现目标。只是人们习惯了从发达国家学来的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处理模式。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污水处理也都只是注重污水处理后的水资源回用,本人在美国、在新加坡的街头马路边也都是闻到过窨井盖下的臭味,这证明处理的模式是一样的,基本没有实施沼气收集利用的,都是存在缺陷的处理模式。
有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球人口总数为78.98亿多人,按50%人口使用冲水厕所,有将近40亿人,每天可产生生活易腐污染物排放约120万吨(实际上发达国家人口生活质量消耗要远大于这个数),每天可产生沼气约8400万m3,全年约产生沼气306.6亿m3。
这个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没有被收集利用,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生活排放污染治理的一个重大缺陷,我们过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技术,现在我们如果能走在前面,对存在缺陷的污水处理模式进行变革,将沼气没有收集利用这个缺陷补齐,并实施厨余垃圾进下水道处理,将会使我国的污水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走向世界前列,为改善环境作出重要贡献,是对生活污染物处理的一大进步。
因生活污染排放治理是政府主导整体规划与实施的大事,我作为一个平民虽是有好的创意,但无能力来进行试验,这个试验需要专业的专家对整个片区的污水流量、系统建设选址的地理地势的测量、人口数量的统计等一系列工作要做,这不是我个人所能够做到的。
所以求助政府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我的这个概念,首先从理论上进行鉴定评估,评估这个概念的实施,对污水处理确实能消除沼气危害的短板、对减碳排放有较大贡献、环境保护能起到积极作用、以及对其它次生灾害的影响消除。如果我的这个概念能经得住权威专家的认可,具有实施可行性与先进性,确认确实能够改变当前的生活排放易腐有机污染物治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政府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那么;请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规划设计,选择在老旧的、没有雨污分流的偏远地区进行试点,得出试验数据,评估其优越性与实施可行性,总结出经验,再推广实施。
目前;我的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对于整个实施我有完整方案,我之所以着急要向相关部门吁请此事,是因为国家每年在环境治理上花去了太多的财政支出,但因治病没有治到病根上,导致大量的人力、财政支出付诸东流。尤其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雨污分流建设,如果这个概念能早一天得到论证可行性,进行前端固液分离概念对现有污水处理确有优势,早一天能够实施就会减少一些以后的返工再改造,避免投入的资金做无用功。
本人虽是普通百姓,但位卑不敢忘忧国,能够为国家环境保护做点贡献,能够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社会做点有益的好事,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如果我提出的概念对现有污水处理技术确实能够补齐短板,堵住环境危害的漏洞,确有实施的价值,我愿意将该技术奉献给国家,并积极参与实施,为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