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506

文章导读

我们都期望一头进入繁殖群的种猪能够利用更长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要实现这个目标种猪必须体质结实、结构良好、生产性能优良。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种猪由于肢蹄问题或者其他体型性状问题而被动淘汰,这对育种群来说会降低种群的遗传进展速度,对于商品群则会增加更新成本、增加母猪非生产天数,进而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随着集约化饲养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能繁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视,对后备猪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配套后备猪培育基地及育种技术人员的组建未能跟上,导致在实际生产中会降低对种猪的选择标准,从而造成肢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在选种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将会使趾蹄问题得到很大改观,同时由于部分趾蹄性状与生产性状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且具有中高等遗传力,故通过持续选育将会使趾蹄性状得到改良,同时提高相应生产性状水平。

体型的重要性

猪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的外部与内部、形态和机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猪的外部特征可透视猪的内部机能。猪的体型不仅反映其外表,而且也反映了猪的体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在过去没有BLUP与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时,猪育种完全依靠表型进行选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猪表型性状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体型评定技术在今天的猪育种中仍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近几十年随着集约化饲养模式的发展以及对能繁母猪生产性能的高强度选择,猪体质体型发生了重大变化,身体结构与机能的协调关系变差,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种时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对后备母猪体型进行评估。同时体型性状具有一定遗传力(表1)且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相关性(表2),故通过持续选育将会使相关性状得到改良,同时提高相应生产性能水平。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在瑞典一个研究母猪场淘汰原因中发现,因体型被动淘汰(肢蹄、乳头)占据25%,仅次于繁殖问题。如表3所示,这是多数母猪场存在的问题,甚至部分超过这个比例达到45%。在有些群体中,高指数母猪的80%~90%都是因为体型问题而淘汰,从而降低了遗传进展,给遗传改良、育种者和经营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如何选择体型评估性状

我们想要的是十全十美的小母猪:耳型、头型、毛色、肢蹄、乳腺、外阴、步态……所评定的体型性状越多,对猪体型描述的越详尽,所需时间、经费也就越多,但是考虑的性状越多,单个性状所获得的遗传进展就越低。

一般在选择评估性状时,除考虑品种特征性状,配套系角色(父系、母系)要求,性别特征外,更加要注重选择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性状。

小母猪体型性状系统评估

建立评估体系

在工作之前要建立自己的评估体系,为你所用,不要依赖主观判断或者记忆来确定所有的细节。制定独立淘汰标准(外阴)和综合选择淘汰标准(乳头、四肢),建立合适的数据记录系统,多数公司选择性能测定结束进行评定。同时要对你的选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因为所有的流程都是他们在操作,确保他们掌握全部技能并考核合格才上岗。下图表示后备母猪评估流程: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以加拿大肢蹄评估体系(表4)为例,采用线性评分法则1.0-5.0,3为最佳。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下图1表示腿部质量评级,包括前腿、后腿以及蹄部开叉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图1 腿部质量评级


重要经济性状评估

有很多用于评估候选母猪的标准,下图表明了理想母猪的更替标准: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1、外阴

检查外阴大小和发育情况是后备母猪选择非常重要的指标。有研究表明,母猪阴户大小与初情期的出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阴户发育不良的猪只常有着发育不良的生殖道,终身成为问题母猪;避免挑选小型阴户,这些母猪可能很难配种,一旦配种,这些母猪可能会难产,造成死胎率上升;针尖状或上翘的阴户,诱发子宫炎和膀胱炎的机率很高(图2)。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图2


2、腹线

腹线最主要的性状是乳头,包括乳头数量、位置以及发育情况。所有乳头都应有效,避免乳头无效、内翻、排列不整齐或者位置靠后的乳头存在(图3)。每侧至少要有6个排列均匀、发育良好的乳头,最好有14个有效乳头(图4)。乳头分布应从腹部前端开始,近腹中线。 若距腹中线较远,母猪在侧卧时,上侧乳头可能太高,以致新生仔猪够不到,直接导致仔猪成活率、断奶重下降。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图3 乳头分类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图4 理想的腹线


3、肢蹄

由于目前工厂化生产工艺设计规划,母猪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限位栏中,有很少的运动时间,造成肢蹄问题是成为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母猪肢蹄结构评分,评分差或者不可接受的母猪应淘汰。建议在后备母猪生长期密度降低(每平米种猪更少),使种猪腿部生长更好。骨骼生长更好,同样也为了繁殖的寿命。

a. 肢蹄—蹄评估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1、评估肢蹄的大小非常关键的,腿部的构造有适应肢蹄形状和大小的趋势;理想的肢蹄要求尺寸和分布适当,有一定间距,受力均匀;如果大小差异超过1/2或者小型蹄,导致裂蹄和脚垫损伤的比率会升高,应该被淘汰。

2、蹄部和腿部的损伤是一个问题且有些难以发现,要及时治疗并查看损伤是否好转。

b.肢蹄—腿评估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理想角度


角度(M)、(N)大小显著影响个体运动姿态,如图所示理想角度(M),肩关节在B点对受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当动物起卧或者行走的时候,给予更大的支撑作用;角度(N)有利用髋关节(E)、膝关节(E)和跗关节(G)同时有效的减缓压力;系部(D)倾斜、长直,利于减震,并使脚趾更好的接触地面。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不理想角度

如图所示不理想角度(M>90°),会导致前肢直立向前,使得前臂(A)的支点相对于前肢严重前倾。猪的体重从挺直的前臂支点(B)通过膝盖(C),造成前蹄的损伤;角度(N)(接近180°)过大会导致髋关节(E),后膝关节(F)和跗关节(G)的连接处于一条直线或者后倾的位置,会使得动物的臀部平坦,腰背弧线较高。

应该避免的遗传特征

阴囊疝气-通常被称为疝气

隐睾-至少有一个睾丸没有在阴囊内

阴阳体-同时具备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震颤-猪只不受控制的抖动

八字腿-后腿向两边叉开,无法站立

四肢发育不良-由于基因或者营养问题导致猪只四肢发育不正常

畸形-猪只出生时多出额外的蹄部、腿或者蹄趾

骈趾-(骡腿),猪只出生时有一只或多只蹄趾连接在一起

前肢增厚-猪只出生时有一只或两只前肢有着不正常的厚度(通常是正常的两倍厚)

其他评估

生长速度

后备母猪应在同期群中生长速度最好的前50%~60%的个体中选择。育种公司通常通过种猪性能测定对小母猪进行评估,包括出生重、校正100kg天数、饲料转换率以及瘦肉率等性状。有资料表明,在同期同群组内,生长速度慢的后备母猪会延迟首次发情,并终生成为问题母猪。你是不是要考虑在进群之前淘汰生长性能不达标的个体。

背膘厚度

对于育种公司,背膘厚度对于后备母猪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背膘水平应符合市场需求,由于遗传、环境及终端产品特征可能会有所变化,在背膘的选择中可通过背膘存在变异的公猪生产更替母猪。如果母猪群体中背膘厚度异常,最终将会影响商品猪屠宰分级,进而影响售价。如果您的群体中存在这种母猪,计算一下PSY提高多少才能弥补由于背膘异常造成的损失。

初情期

高产性能的后备猪在210日龄前应该有初期情表现,对公猪刺激的反应是鉴别高产后备母猪的一种有效方法。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后30天内自然发情被认为她们是经过是“挑选”过的。有研究表明,经过“挑选”的后备猪在她们的生产周期中最高产(表5)。

种猪的淘汰制度(技术在线种猪被动淘汰给我们到来的启示)

表5繁殖潜力-挑选与不挑选对比


小结

一个性状的改良基础是其经济重要性或与经济重要性状的相关,对体型性状的选择和改良要给予适当重视,权衡综合选择指数、EBV与体型淘汰之间的得失,劣汰而非选美。评估的重点是体型性状的遗传进展、对其他性状的影响以及估计的准确性和进一步改良的灵活性,减小因为体型而被动淘汰造成的损失。

标签: 种猪的淘汰制度 种猪有多惨 种猪淘汰后怎么办 种猪 淘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