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注意啦!7月15日起带狗狗去这些地方将面临200元罚款”
的消息引发市民广泛关注

根据7月15日开始实施的新修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
处罚的程序发生改变
但犬只的管理方式仍按照2007年出台的
《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执行
据了解,郑州于2007年出台的《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一项明确规定,个人携犬出户应当“携带养犬证和犬只标识,犬只束犬链并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牵领”。第七项规定,个人携犬出户“不得进入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公园、运动场馆、游园、商场、饭店、露天餐饮夜市、影剧院、歌舞厅、浴池等公共场所”。
第二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犬只,并可建议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养犬证。
据市城管局法规处介绍,对于这类案件的行政处罚流程,主要经过调查取证;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听取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新修正的《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也就是说
原来对养犬人违规遛犬行为罚款200元的
将由执行一般程序改为执行简易程序
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如果处以200元以上罚款的行为
仍需要走一般行政处罚流程。
步入盛夏,烈日炎炎,猫狗也变得烦躁冲动,再加上夏天人们穿的单薄,多地发生了一狗伤多人事件。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有55000人死于狂犬病,即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地区,约有95%的狂犬病是由于被猫狗咬伤、抓伤引起的,人们对狂犬病比较恐惧,当被猫狗咬伤的时候,都会选择第一时间去打狂犬病疫苗,以防患上狂犬病。
那么,如何理性科学看待狂犬病
不疏忽大意,也不过分恐慌
与“汪星人”和“喵星人”亲密接触时
如何保护好自己呢
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狂犬病常识
一起了解下吧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病人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后两周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只有猫狗可以传播狂犬病吗?
理论上讲,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以感染并传播狂犬病,最主要的为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某些翼手类动物和某些家畜。
我国人患狂犬病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约占90%;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和野狼等温血动物;许多肉食野生动物如狐、獾、浣熊、臭鼬等引起的人狂犬病不断发生。
而像鱼类、鸟类、两栖类(如青蛙)、昆虫、爬行类(如蛇、蜥蜴)等动物是不感染、也不传播狂犬病的,因此被非哺乳动物致伤后没有必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但是需要专业的伤口处置,毕竟这些动物可能携带其他病毒或细菌。
被狗狗舔了一下会得狂犬病吗?
狗狗朝我狂叫会得狂犬病吗?
这要从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讲起,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疯动物将唾液中的病毒通过咬伤或抓伤感染到其他动物。
已经具备传染性的动物,狂犬病病毒除了存在它的大脑里和唾液里,其它的腺体和脏器也是存在的,例如泪腺、肝脏、肾脏、脾脏等;其次,完整的皮肤可以防止绝大多数病毒的侵入,包括狂犬病病毒;但是我们的粘膜(鼻、口腔、肛门等处的粘膜)是不能阻止病毒侵入的。
患病动物的分泌物直接污染新鲜伤口、粘膜等,例如具有传染性的动物舔舐新鲜伤口、鼻部、肛门等是很危险的。
当然,我们这里要强调得是“直接”接触,不是“间接”接触,例如动物狂吠、接触过动物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等是间接接触,不会感染狂犬病的,因为狂犬病病毒对于外界的抵抗力非常的差,目前也没有间接接触导致发病的报道。
还有一些罕见的传染病例:
- 屠宰人员因操作不慎被可疑动物的牙齿、骨骼等致伤导致感染;
- 因护理狂犬病患者不慎被其分泌物污染导致发病;
- 实验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室污染而发病;
- 器官衰竭患者因接受人工移植导致被感染;
- 野外工作人员到密闭的山洞探险,因狂犬病病毒通过蝙蝠的分泌物排除体外,形成气溶胶吸入感染(南美、非洲等,其他地区未报道)。
以上情况都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大家没有必要因此而担心。
其实我国目前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还是犬、猫等因此远离流浪动物、避免被动物致伤、不与动物过分亲密(同饮同食,让动物舔舐粘膜),就可以有效切断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为什么说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患者痛苦地挣扎直至死亡。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如果被狂犬病毒感染,可以通过及时规范的暴露后伤口处理、合理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等手段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病。
为什么狂犬病可防不可治?这要从狂犬病侵入机体后的致病机理讲起。
狂犬病病毒进入机体的目的是生存并繁衍后代,然后再传染给其他宿主,达到种族存续的目的。该病毒是嗜神经病毒,非常适合在神经细胞内生存、繁衍及复制,而哺乳动物的大脑就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深得狂犬病病毒的欢心。
狂犬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外周神经系统,进而向中枢神经系统“向心性”移动,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迅速增殖,再通过神经扩散到唾液腺,然后又由疯动物的唾液污染其他动物的伤口或粘膜传染给下一个宿主。
目前人类针对绝大多数病毒没有好的办法,一般都是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待机体自身产生抗体中和病毒,或者利用人工制备的免疫球蛋白中和病毒而痊愈。
狂犬病亦是如此,尤其是病毒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后,我们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不能进入,起不到作用。
曾经有学者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体)直接注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期望中和病毒,治愈患者,然而只是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加重其痛苦,没有达到治愈的目的。
所以,目前狂犬病一旦发病是不可治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发病前的这段潜伏期,有效预防发病,方法如下:
1、为了将可能侵入的病毒清除出体外,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再用消毒剂将可能残余的病毒灭活;
2、III级暴露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为III级暴露往往伤口较深难以清洗,需要局部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将在剩余的病毒进行中和;
3、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也就是利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产生主动免疫,彻底中和可能残存在体内的病毒,从而阻止发病。
我忘了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怎么办?
由于狂犬病疫苗接种需要针次较多,受种者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原有程序的接种时间,发生了接种的延迟。由于狂犬病病死率极高,受种者发生接种延迟的时候往往非常紧张,担心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担心是否需要重新接种,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受种者以及接种医生。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国内现在采用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均为肌内接种程序,分为四针法和五针法两种,两种程序在全程免疫后保护效果相同,同等推荐。
四针法也就是2-1-1的方案,按0、7、21天顺序接种,第0天需要接种两针,左右上臂各一针,然后在第7天和第21天再分别接种一针。
五针法在第0、3、7、14、28天顺序接种,每次接种一针,共接种五针。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特别是在1周内完成3针很重要。
WHO的《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中提到如果发生延迟,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即可,没有必要重启程序,因此当出现某一针次延迟一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即可。
最后,如果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不要惊慌,也不要大意,尽快到附近的动物致伤门诊进行规范化处置,其中包括伤口的处置、消毒,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规范全程完成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