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玥沐,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悦纳自己多一点。
作为管理者,如何发挥内向者的独特优势?如何管理自己的团队?
01 内向者完全可以成为领导者
号召、组织、沟通、协调……每当谈及领导力,我们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些词语,而这些词语又往往给人“外向”的印象。
能说会道、善于应酬,被认为是领导的必备技能。
很多人在升职受阻时,得到的反馈经常是:“你太安静了,无法影响和领导其他人”之类的话语。
于是,很多的内向者更加不敢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晋升,缩起头来继续埋头苦干。
《今日美国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尽管有65%的高管认为,内向是一种领导力障碍,但事实上,有40%的领导者是属于内向型性格!
这与内向者在人群中的占比是几乎相同的,可见内向者和外向者成为领导的几率是相当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内向者仅占所有人的25%,这里暂且保守估计)。
比如我们熟知的甘地、奥巴马、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典型的内向者,依然领导着人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02 发挥所长
内向者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和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密切相关。
1、敏锐的洞察力
领导者大都具有长远目光,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把握大方向。据我观察,一把手通常是内向者,这大概是因为一把手更需要有深邃和通透的洞察力。
要知道,从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中,找到所在组织的目标,并坚持初心、应势微调,这绝对是极具挑战的任务!
这样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显然更加适合内向者。他们更倾向于从日常工作中抽离,保持一定的旁观者视角,通过深思熟虑形成自己的判断。必要的时候,他们还会求助于书本和旁人的经验,来补齐自己的“推理模型”。
许多内向型领导都善于计划,他们的优势正好与此相符。一个成功的计划最好采取书面形式,并含有清楚的分析点评以及对次要目标轻重缓急的分配。
2、丰富的共情力
沟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但沟通并非只有一种形式:演讲。
内向者喜欢一对一或者一对少数的深层次谈话,这其实对于领导组织是非常有利的。善于倾听和有同理心的优势,将在发挥领导力时起到重要作用。
通常内向者不会急于给自己的下属或者谈话对象下结论,他们会静静地、耐心地听完人们的发言或解释,充分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或目的,不带偏见或预设立场。
内向者深刻的洞察力,让他们很容易在谈话中看到本质。在综合分析谈话内容、现实和自己的判断后,他们会有条理地给出建议或者指示。
内向者期待公平,他们会抛开地位与职级的优势,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并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
这种待人接物的风格,会让内向领导者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就可以更轻松地建立起信息通道,你也可借此找出激励团队成员的要素,因为你会了解这些成员各自看重些什么、还欠缺什么。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总是自顾自的表现,欠缺对周遭的关怀,即使他积极参加社交也不会获得认同。他人是否真诚地倾听我们、是否全心全意地关注我们,这些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3、坚韧的执行力
好的战略占30%,好的执行占70%。
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可以看出规律和趋势,并找到组织的目标;有了丰富的共情力,可以将团队成员都凝聚在身边,接下来,就需要有坚韧的执行力,将目标和决策一以贯之。
特斯拉的掌门人埃隆·马斯克,这位最具有科幻和传奇气质的企业领袖,他从小热爱阅读,5岁便每天花10小时用在阅读上,自然体现出内向者的性格特征。
在马斯克创业时,工作阻滞或者下达命令有阻挠时,埃隆马斯克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我不关心问题到底是什么,我要马上解决。”
这种愚公移山的韧性,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内向者成为卓越领袖的“核武器”。
03 弥补所短
诚然,内向会带给领导者不少好处,但是内向性格中的障碍,也会为领导事业形成一定的阻碍。那么,内向者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增进自己的领导力呢?
1、增强自信
如果你已从基层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初级甚至高级领导者,那么我想,至少你已经在“表面上”克服了内向者的谨慎到略有些自卑的天性。
至于为什么只是表面上?那是因为那份谨慎、不自信,总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从心底里浮现。
可能是你某次讲话的战战兢兢,也可能是你角逐更高职位时的犹犹豫豫,这种“无力感”会让旁人从你的言谈或肢体语言中读到。
所以,我认为,不管任何时候,内向者增强自信都不为过,自负是很少会出现在我们身上的。
自信的前提是自知,先看清自己的优势,并且不带任何评价地认识自己的弱点,不必理会外界的反馈。如果你看过我之前的几篇文章,我想这对你来说应该不是特别难。
曾经有一位人力培训师跟我说:“每当你怕哪里出错了的时候,就多问几句,SO WHAT?”
是啊,SO WHAT?错了又怎么样呢?!
把最坏的结果考虑清楚,掂量好轻重,做好决定就努力地干吧!

2、学会化解冲突
身为领导者的你,不单要完成工作,也要注意带团队。你的团队成员如何合作?与其他层级或部门如何互动?谁与谁应该搭档?
内向者虽然擅长倾听,但却害怕冲突。这种情绪上较为强烈的对立,会让内向者的安全感消失殆尽,或者生怕得罪了其中一方而导致埋下怨结。
首先认识到冲突是很正常的,因为无论是在情感、愿望、行为、习惯或特质方面,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由来自不同年龄层、传统、文化的人所组成的工作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当无法达成共识时,个性上的差异很容易便会引爆冲突。
但冲突也不全是恶性的。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时候双方把事情都摆到台面上来说清楚,互相了解立场,反而更容易达成妥协(当然,这也需要双方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最后,可以试试利用内向者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与双方分别详谈,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阐明为何你会有这样的决定。
任何时候,信任都是团队最强的粘合剂。
3、学会展现自我
即使到了领导者岗位,大部分的内向者对于抛头露面的事情,都是能躲则躲。
在公众场合演讲或登台演出,甚至是在会议上发言,对于内向者都是一种不小的刺激。
内向者习惯于有了200%的把握才会发言,因此他们总是在会议的最后结尾,搜集完所有的信息,分析清楚几乎能想到的可能性,才姗姗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幸的,现场以外向者为主导,那么可能还没等到内向者说完自己的想法,会议已经有了最终的定论了。
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有时候你需要在会议中为自己的部门争取资源和机会,有时候你需要在公众面前阐述公司的产品优势,你责无旁贷,只能迎头而上。
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沟通圣经》中介绍了一个4P法则,可以作为内向者的行动指南。
第一个P是准备(Preparation),你要拿出一个通盘计划,花时间仔细来为一次谈话、发言、汇报、演讲、谈判等制定策略。甚至在上台前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在正式场合的紧张,可以用熟练来进行补救。
第二个P是展示(Presence), 分为形象展示和内容展示两种。形象展示是塑造良好印象和气质的基础,所以一定不要忽略。内容展示则需要完整、流利地将准备的内容,呈现到受众面前。另外,特别要注意互动,适当的目光接触、点头赞许、微笑都有助于你的意见的传达。
第三个P是推动(Push), 内向型领导者要推动自己的发挥潜能,就要离开舒适区,选择之前并不擅长的公众沟通和人际关系管理领域。如参与大客户谈判、会议做主题发言、主动承担社交型工作、主动找领导汇报工作、会议时坐在前排第一个位置……
第四个P是练习(Practice),可以通过参加专项的培训、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合适的导师指点,或者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练习计划。主观能动性才是你前进的根本动力。
“准备、展示、推动、练习”四个步骤可以是一个闭合的循环,循序渐进,不断改善,这是刻意练习的经典循环。
以上就是内向者成为领导,或即将成为领导,需要充分发挥的优势和必须弥补的短板。
无论你身处何职,这些都将派上用场,请牢记并收藏吧!
欣赏自己,赏心“玥沐”。点赞转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标签: 内向的人如何做领导 内向型领导 内向领导者具备的八大能力 内向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