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西游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260

最近在听《西游记》,又看了一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多奇妙的联系,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精品,李安有可能深受先辈吴承恩的启示才有此佳作。二者都是奇幻故事+巧妙隐喻,与宗教/信仰若离若即,都是主角历经险阻最终到达了彼岸,修成正果、获得新生。本质是勘破内心、洞晓天道,人性与动物性的和解、融通,然后顿悟或触碰到所谓的神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西游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正如李录所说的“人就是从动物演化来的:动物性占了六七分,人性占了三四分,还有半分的神性”。这半分神性的显现,需要人性与动物性的对抗、和解、融通、升华。

唐僧与派

唐僧师徒四人与白龙马,甚至路上的各路妖怪,其实都是唐僧一人。唐僧是外身、悟空是内心、八戒是欲望、沙僧是本性、龙马为意志,妖怪是心魔。悟空(内心)火眼金睛看的通透,却经常神游天外,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唐僧(外身)却总被八戒(欲望)牵着走,沙僧(本性)兢兢业业,唐僧(外身)骑着/倚重白龙马(意志)走过万水千山。最终“身、心、情、性、意”五者归一,也就到了灵山,取得了真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西游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派是人性,老虎是动物性,亦善亦恶,有抗拒也有依赖。海难时,派在救生船上,初发现老虎用竹竿打老虎不愿让其上船,结果老虎借力还是上了船;船上二者为地盘、主导权多次对抗;老虎途中捕鱼跳船后,派拿起锤可以打死老虎或者阻止老虎再次上船,结果还是让老虎登船;后面二者患难与共,历经艰险到达彼岸后,派还为老虎的离去而流泪。无恶就没有所谓的善,本性和欲望只有在不断冲突中才能实现融合和蜕变。

孙悟空与食人岛

悟空是心,是菩提祖师在斜月三星洞(正是心字)收的徒弟;七十二变是心的七十二相;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与东土到灵山的距离一致,正是心思瞬息转念而已,“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西游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茫茫大海中的食人岛,白天是天堂,晚上是地狱。初看是极乐世界,亦真亦幻;再看是白骨骷髅,胆颤心惊。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影评解说——食人岛是印度神毗湿奴的化身,在印度神话中,世界早期只有无边无际的海洋,先是毗湿奴肚脐中长出了莲花,后来莲花孕育了梵天,梵天创造了世界。而圣洁的莲花中却包裹着食人后遗留的牙齿。

无字经与救生手册

唐僧师徒到达灵山后,佛祖给了他们无字经作为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无字经其实就是真经,世上本无所谓真经,历尽千辛万苦的过程,方才是成佛的通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西游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派在船上按照惊喜发现的救生手册去驯化老虎,看似有成效,最终却也被老虎一泡尿喷到脸上,后来丢了救生手册,却在各种困顿中与老虎相互依赖、达到人性与动物性的新的融合与升华,可以说是触碰到了神性的光辉。救生手册也不正合无字真经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西游记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个作品的终极作用是给人们以启示,或小或大,《西游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是在向人们传达作者对人生要义、文化属性的思考,发人深省,能看到什么,所得由心。

标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真实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书与电影对比 少年派奇幻漂流记背后的故事 少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