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蛋鸡领域,营养、饲养管理是主要关注点,个人见解、观点为主,也不乏优秀观点分享,希望为行业发展助力,让客户不再有难养的鸡!
最近几年150天能上高峰的鸡群似乎凤毛麟角。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品种的变化,但无论2018版还是2021版海兰褐商品蛋鸡饲养手册上22周都是可以达到90%以上产蛋率的。
实际生产中也有一些鸡场的批次能做到150日龄上高峰,这里一定有些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借鉴的经验、方法。
本文将从一个一线技术服务者的角度去总结和阐述150日龄上高峰的条件和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有不足之处也请予以指正。
一、开产之前一定要追求外在美
——胫长、均匀度要达标,体重要超标。
胫长要达标、体重要超标,周周达标是每周要做到的基础数据,而不是某个周龄不达标,在其它周龄通过延长光照时间、调高饲料能量蛋白水平去强行追赶。
健康的消化系统是发育达标的关键,我们必须从1日龄就去重视消化系统的健康和消化器官的发育。
1、消化器官结构完整、功能良好。
a、腺肌胃炎防控和肌胃平滑肌、角质层的发育。
最近拿到一个养殖企业的育雏数据,相同日龄、相同营养、相同育雏条件下,1日龄开始做腺肌胃炎和肠炎处理的鸡群相比不做肠道健康处理鸡群在8周龄末每只鸡少采食150克饲料,多长了40克体重。
由此可见做好腺胃、肌胃的疾病预防与保健无论对增重还是料肉比都是有益的,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另外肌胃平滑肌和角质层的发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够硬的胃才能更好的研磨饲料,这是消化吸收的关键一步。
发育良好的肌胃
b、球虫的压力各个养殖场不同,养殖场的各个季节也不同。
需要根据自己养殖场的情况、育雏季节制定适合的防控方案,无论是药物防控还是疫苗免疫都有成熟的方案,本文就不再赘述。
c、腺肌胃炎和球虫会继发肠炎,解决好了腺肌胃炎、球虫,肠炎也就好解决了。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霉菌毒素、氧化应激、生理应激、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等诱发或者加重肠炎发生的因素。
2、肠道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和机体健康是有益的,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同,但这里面还是有一些误区的存在。
a、菌群平衡的前提一定是肠道结构的完整,面对一个基本结构不完整千疮百孔的肠道,再好的有益菌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对维护肠道结构完整性有作用的有益菌应该作为第一选择,如可以克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有益菌。
b、名字相同的菌,作用可能差距很大。菌的名称只是根据菌的特征做的一个大的分类,就像我们经常接触的兽医一样,每个兽医的年龄、性别、外貌、技术水平都不一样,但他们都叫兽医。有益菌也一样,叫同样的名字作用可能相差千百倍。
c、优秀的微生态产品要做好菌株的选择和搭配,不是依靠单一优势菌或者菌的种类多、含量高就能解决问题。有些有益菌添加过多会因其自身生长耗能减少宿主动物的能量供应,产生负面作用,如产蛋鸡掉蛋。
3、均匀度问题。
大多与养殖密度和腺肌胃炎、滑液囊支原体两个慢性疾病相关。滑液囊支原体又同养殖密度和腺肌胃炎相关。做好以上肠道健康措施,饲养密度合理,减少应激,均匀度基本就没有问题。
二、开产之前一定要追求内在美
——健康的肝脏,优秀的生殖系统发育。
1、健康的肝脏一定离不开霉菌毒素的处理,前面的腺肌胃炎、肠炎也同霉菌毒素相关,就在这里一并阐述了。
霉菌毒素已经成为养殖业避不开的一个问题,各种成分和价位的脱霉剂都有,具体效果只有天知道。
面对无时无刻不存在的霉菌毒素,我们应该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堵不如疏。
肝脏作为代谢中心和解毒中心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重要,进入血液和内脏器官的毒素最终要排出体外需要肝脏解毒,健康的肝脏无论对霉菌毒素的清理还是产蛋性能都很关键。
2、养蛋鸡就是用饲料换鸡蛋,饲料需要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能产出多少鸡蛋就要看生殖系统的了。
在105日龄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是我们需要做的,而非产蛋高峰上不去或者迟缓才去关注生殖系统的发育。
现场数据表明,一个发育优秀的生殖系统不仅高峰上得快,取得合格蛋重所需要的蛋白质也相对低一些。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主翼羽的更换速度来监测生殖系统的发育,体重达标或超标并不等同于生殖系统发育良好。
三、开产后的能量、氨基酸的足量供应。
18-25周蛋重、产蛋率快速上升,体重增长虽然放慢但也在增长,采食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些变化,在这一阶段能提供满足鸡群能量、氨基酸为主的营养需求就尤为关键。达到80%以上产蛋率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140-190日龄疾病易感多是营养不能满足的表现。
养蛋鸡就是每天都要做正确的事情。
特别是在育雏育成阶段,抓住育雏育成期的生理发育特点,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和保健,培育出外在美与内在美兼具的后备鸡,150日龄90%产蛋率完全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