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获悉,该校鳜鱼研究中心的鳜鱼早繁项目获得重大突破,较常规繁殖可提前2个月,这将改变华中地区以往从广东等南方地方购买早苗的状况,本地繁殖的鳜鱼苗将大大提高鳜鱼苗种成活率,且有望占领数十亿元的华中地区鳜鱼苗种市场。
鳜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珍品,经济价值非常高。2021年全国产量37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占全球总产值90%以上。鳜鱼食性奇特,自开食起就以活鱼苗为食,通常情况下拒食死饵或配合饲料,其商业养殖全程投喂活饵料鱼,鳜鱼这种终生活鱼食性现象在世界鱼类及全球水产养殖业中均十分罕见,不仅造成养殖饵料成本极高且供应没保障,还导致鳜鱼养殖病害防控十分困难。为了提升鳜鱼养殖产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饲料养殖模式迫在眉睫。伴随工厂化循环水等可控养殖模式的发展,对易接受饲料的品种需求越来越高,且为了错峰出售鳜鱼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对鳜鱼早春繁殖提出要求。
在已获批新品种翘嘴鳜“华康1号”的基础上,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梁旭方教授团队近些年致力于易驯食饲料鳜鱼新品系“华康2号”的选育,据项目团队成员何珊副教授介绍,该品系驯化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目前行业内鳜鱼驯食人工饲料是从3-5 cm阶段开始,而开口至3 cm阶段仍需饲喂活饵料鱼,这阻碍了鳜鱼饲料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推广,且增加了苗种染病风险。而“华康2号”即可以生物饵料开口(非饵料鱼),可实现鳜鱼全程饲料养殖。
图1 早春繁殖鳜鱼苗(2022年2月27日拍摄)
广东鳜鱼繁殖最早于3月中旬,湖北鳜鱼繁殖开始于5月。梁旭方教授团队近几年致力于人工开口饵料鳜鱼的早春繁殖,据负责该项目的团队成员刘立维副教授介绍,在2021年4月5日,他们已成功繁殖一批鳜鱼。在此基础上,通过温光调控技术和催熟技术结合,今年2月首次成功实现鳜鱼早春繁殖,这一技术的突破对鳜鱼周年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图2 鳜鱼人工繁育(2022年2月23日拍摄)
梁旭方教授团队于2021年10月份挑选当年常规繁殖期已生产亲本,通过调控养殖温度等方式结合亲本强化培育,并辅以催熟手段以促进性腺再次发育。2022年2月23日至28日在农业农村部鳜鱼育种创新基地完成鳜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孵化,本次繁殖受精率超过80%,是首次鳜鱼早繁的关键性突破,对于鳜鱼早春繁殖和延长鳜鱼繁殖周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图3 鳜鱼受精卵
图4 鳜鱼受精卵发育
图5 鳜鱼苗破膜
图6 鳜鱼苗吃卤虫
图7 鳜鱼苗吃饵料鱼
图8 鳜鱼苗吃饲料
图9 鳜鱼苗吃饲料解剖图
此外,梁旭方教授团队对此次早春繁殖的鳜鱼苗进行了开口饵料试验,对鳜鱼分别用鳊鱼苗、卤虫和饲料进行开口。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技术优化,以及鳜鱼“华康2号”品系优良性状的富集,发现“华康2号”鳜鱼苗以卤虫或饲料成功开口,比例达到60%。该技术熟化推广后,将大大降低鳜鱼养殖难度,提升鳜鱼养殖产量,促进绿色高品质鳜鱼养殖。
湖北广电垄上频道 湖北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 杨晗 袁勇攀 通讯员 刘立维 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