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牧原,近期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405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在以前,养猪行业之中,这句话同样适用,尤其是集团化猪场和农村散养户之间,颇有点势不两立的味道。

在集团化猪场看来,周围散养户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国内非瘟等烈性传染病难以有效防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散养户看来,集团化猪场的生产成绩平平,完全靠国家的补助活着,而且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不断抢占生猪市场,给散养户挤得没有了活路。

更关键的是,集团化猪场掌握着国内最先进的养猪技术却不跟散养户分享。部分散养户将盘踞在自家周围的集团化猪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养猪企业也不例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在养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部分互联网公司进军养猪行业,与传统养猪企业相比,他们的优势就是拥有更多、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4月份,河南南阳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数字化正是此次论坛的焦点,业内普遍认为数字化是养猪行业的未来。

谈及数字化,牧原公司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牧原,近期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往年各大养猪上市集团公布财报时,或者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谈及生产成本、PSY、MSY等生产数据时,很多人都会抱着怀疑的态度。

尤其是当牧原公司说自己一季度的养殖成本是7.75元时,大家更是直呼不可能。当前的非瘟防控成本这么高,饲料成本这么高,加上牧原本身的高额人员管理费用,成本怎么会比很多不算人工、不算圈舍折旧的散养户还要高呢?

在大家扭扭捏捏不敢公开自己内部管理数据的时候,秦总敢为人先,率先在行业大会上展示了自己的生产数据看板,数据亮出来大家才发现人家的生产成绩确实如此,自己同牧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牧原,近期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中国著名实力派实践型养猪专家李俊柱先生就给予了秦总高度肯定。认为“从这一刻起,牧原称得上令人尊敬的伟大企业,秦英林称得上令人尊敬的伟大企业家。”李老师也表示,从秦总公开数据的那一刻起,他“中国养猪黄埔军校校长”的称号也辞职隐退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秦总的幻灯片中明确表示,牧原生产管理平台中的2100项指标可以与协会会员共享。

共享行为在强调数据真实性的同时,也展现了牧原的自信。

这对于国内整个养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行为,甚至可以认为是整个养殖行业的伟大行为。

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牧原,近期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在感叹牧原,感叹秦总强大的同时,也要向强者学习。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牧原在养猪行业中确实有超出其他企业的理解。

1、董事长直接参与生产管理

企业的董事长是企业的掌舵人,多不会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或者也并不懂生产管理。但是秦总不仅直接参与生产管理,也懂得生产管理,降到各种生产数据也是手到擒来。

在两天的会议中,秦总的报告中分别分享了员工和秦总自己账号的视角,对比发现,系统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和职责进行了个性化的设置,让不同身份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更有助于企业的扁平化管理。

2、育种不是单纯的纯种、二元、三元

在传统观念中,猪场育种就是围绕着“纯种”、“二元”和“三元”这三个概念展开,牧原打破了这一常规,用秦总的话说就是“牧原育种,十破十立;自主育种,特立独行”。突破纯种、二元和三元的限制,不依赖纯种,不苛求“正二元”,不恪守三元杂交模式,只追求性能稳定,产仔多,生长快,肉质好。

在数据板的二级菜单中可以看到“基因生产力”的概念,牧原靠着自己特有的育种模式,不仅保证了自己场内正常的种猪供应,还在非瘟大流行之后,给国内其它养猪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种猪,为国内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立下汗马功能。

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牧原,近期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3、超高的母猪年更新率

从数据板中可以看到一个“离奇”的数据,那就是母猪更新率为83%。这一数据超出了很多养殖专业人士的认知,因为正常情况下猪场的年更新率应该在30%左右,因为母猪一、二胎的产仔数并不高,4-6胎的繁殖成绩才是最好的,过高的更新率很难让母猪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

但牧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给母猪更新率定的目标为90%,更新率最高的甘肃分公司达到了127%。业内人士解读认为,牧原这么做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司在养年猪的同时,得到了12头仔猪。母猪在饲养过程中,生产成绩好的保留,生产成绩不好的立马淘汰,一、二胎的母猪又完全可以当作牛猪直接上市,这样反而能将生产成本控制到更低。

4、精细的人效化管理

牧原展示的数据中不仅有母猪、商品猪的生产成绩,还有人效数据,包括人均饲喂量、人均服务量。人工成本现在已经成为猪场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提高人工效率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生产数据系统同人力资源系统打通,这一做法在多数其他企业也是没能做到的。

5、有目标,有标杆,有落后

仔细观察数据不难发现,每一项指标中都有当前的数据,此外还有目标数据、标杆数据和落后数据,哪一个分公司做的好,哪一个分公司做的不好,一目了然,管理者可以一眼看到自己公司同其他公司的差距,可以充分提高公司之间的学习和赶超欲,让生产成绩不断完善,成本不断降低。想必这也是牧原能将养殖成本控制到最低的秘诀之一。

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牧原,近期做了一件让养猪人不得不佩服的事儿)

6、成活率的百分号,死亡率的千分号

同样都是生产成绩,不同的数据使用的是不同的数量级,成活率使用的是百分号,死亡率使用的则是千分号,千分号的存在让日死亡率的1.52、0.73、0.41和0.64几个数据格外扎眼,如果换成百分号就是0.15、0.07、0.04和0.06,看起来就平和很多。

一个数据符号的使用就足以展示牧原内部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他们对数据的精确度有更高的要求,就像牧原之前提出的口号“较真牧原人,说话带一位小数”。

7、指标本土化

完成数据统计系统并不难,毕竟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数据管理系统,难的是根据企业内部的情况达到指标本土化的目的。

这一点牧原同样做到了,在数据板的最右下角有一个标准肥猪比例,标猪、大肥、牛猪都是有中国特色的养猪行业术语,有了这个数据就可以了解到公司肥猪的出栏的基本情况。

写在最后:作为国内养猪行业领头羊的牧原已经做出了表率,在希望牧原能进一步分享自己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其他养猪集团能积极加入分享之列,让国内养猪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标签: 牧原集团只是养猪的吗 牧原集团养猪是怎么样的运行模式 牧原养猪到底怎么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