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四)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鸡技术 299

一、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二)产蛋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

(四)产蛋鸡阶段性饲喂技术


1.分段饲喂

根据产蛋鸡的年龄和产蛋水平,可以人为的将产蛋期分为若干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产蛋鸡群对蛋白质、能量、钙等物质的需求量不同,需要饲喂不同的饲料以满足其需求,这种的饲喂方式成武分段饲养。常用的有两段制和三段制。

两段制是以50(或42周龄)为界限,通常认为50周龄以前是鸡的产蛋高峰期,又是生长阶段,日粮中的蛋白质控制在16%-17%左右。50周龄后,鸡群的产蛋率开始下降,此时粗蛋白质下降为14%-15%。三段制是从20-42周龄为阶段,43-62周龄为第二阶段,63周龄后为第三阶段,根据产蛋水平,三个阶段中的蛋白质水平不同,饲养时,注意合理的添加蛋白质,以维持产蛋的需求。采用三段制饲养法,产蛋高峰期出现早,上升快,高峰持续的时间长,产蛋相对而言多,种鸡可以提早利用种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鸡群开产前必须增加饲料配方中钙的含量,以提高开产母鸡体内钙的贮备,这样有利于提高母鸡的产蛋率和蛋的质量。

2.调整饲养


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要及时的调整日粮配方中主要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以适应鸡的生理和产蛋需要的饲养方法称为--调整饲养。

调整饲养必须是以饲养标准为基础,来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要尽量维持原配方的格局,保证日粮营养平衡,不能大增大减,不能因饲料调整而使产蛋量下降。为了更加经济,在利用饲料时,应把握好调整时机,根据鸡的产蛋量、蛋重、鸡群健康状况、环境变化等,做到适时调整。调整日粮时,主要调整日粮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主要矿物质等的水平。当产蛋率上升时,提高饲料营养水平要走在产蛋量上升的前面;当产蛋率下降时,降低饲料营养水平应落在产蛋量下降的后面。也就是上高峰时要“促”,下高峰时要“保”。要注意观察调整后的效果,对效果不好的,应立即纠正。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育成鸡体重调整。育成鸡体重达不到标准的,从转群后(18~19周龄)就应换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蛋鸡饲料,粗蛋白质控制在18%左右,经3~4周饲养,使体重恢复正常。

(2)按产蛋规律调整饲养。在产蛋量上升阶段,从18周龄起要增加日粮中钙的比例,由育成鸡的1%增加到2%,逐渐改喂产蛋期的饲料;当产蛋率达到5%时,蛋白质增加为14%,钙为3.2%;当产蛋率达到50%时,蛋白质应为15%,钙为3.4%;当产蛋率达到70%时,蛋白质为16.5%,钙为3.5%;进入产蛋高峰期时,每只鸡每天摄入蛋白质,轻型鸡不少于18g,中型鸡不少于20g。在高峰期维持营养2~4周,以保持高峰期长时间产蛋。当产蛋率下降时,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直至档,蛋白质为14%,以后保持不变。正常情况下,鸡群产蛋率每周下降0.5%~0.6%。因此,在日粮调整时,不能一见到产蛋率下降,就急于降低营养水平,而应该认真分析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3)按季节气温变化调整饲养。在能量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冬季由于采食量大,日粮配方中应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夏季由于采食量下降,日粮配方中应适当提高粗蛋白质水平,以保证产蛋的需要。

(4)鸡群采取管理措施时的调整饲养。例如断喙当天或前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 mg维生素K;断喙后一周内,粗蛋白质水平增加1%。接种疫苗后的7~10天内,日粮中也应增加1%的粗蛋白。

(5)鸡群出现异常时的调整饲养。鸡群出现啄羽、啄趾、啄肛和啄蛋时,除消除引起啄癖发生的原因外,饲料中可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也可短时间喂些石膏。开产初期脱肛、啄肛严重时,加喂1%~2%的食盐1~2天。鸡群发病时,适当提高日粮中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增加1%~2%,多种维生素提高0.02%,还应考虑饲料品质对鸡适口性和病情发展的影响。

……(未完待续)

标签: 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日常管理 简述蛋鸡产蛋期饲养技术 饲养管理 产蛋期 产蛋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