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众多的车企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魔咒”:凡是想搞多品牌战略的,基本都会以失败告终。
直到长城汽车带着五大品牌出现,才似乎终于打破了这一魔咒,从哈弗到魏牌再到皮卡,以及近两年刚刚兴起的坦克与欧拉,长城汽车不知不觉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而每一个品牌不仅不会与其他品牌相互混淆,且放在整个行业中很有特色,很多人都想知道的是,魏建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不走寻常路,多品牌更考验战略思维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不是秘密。就在此前的一次脱稿演讲中,魏建军又一次说出了答案:“我们长城汽车和其他车企在品牌建设的路径上不同,因为我们是以品类来打造品牌。”
究竟什么是品类?其实很好理解。例如坦克300这款车型,它的成功奠定了坦克系列的品牌基调,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市面上的硬派越野车一个是贵,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不方便,那么坦克系列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于是坦克300应运而生,它既能满足在城市中穿梭出行的日常需要,也有足够硬核的越野能力支撑,真正做到了让“城里人”也能体验到硬汉乐趣。
回头看坦克300上市的这一年,越野市场可以说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被称为老大哥的普拉多等车型,一年也不过是两三万辆的销量,而坦克300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8万多辆,订单排队用户甚至还要更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空白市场的潜力被长城汽车充分挖掘了出来,而坦克品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奠基者与规则制定者,魏建军的品类创新之妙处,可见一斑。
好马配好鞍,技术仍是长城汽车灵魂所在
为什么魏建军可以毫不吝啬地将品牌经营成功的秘诀广而告之?因为长城汽车为此付出的努力绝不仅仅是研究出一个理论这么简单,其背后还有从内而外的体制创新、强大的技术支撑,甚至是公司文化的变革,都让其他车企“抄作业”的难度急剧上升。
举例来说,即使在互联网企业中,也没有哪个大老板敢说员工可以管自己叫“哥”,但是魏建军却并不在意,他说:“如果不愿意叫我董事长,那就管我叫军哥。”在他看来,员工敢向领导提意见,公司上下能够平等高效的交流,比一个“总”的头衔要重要得多。
另一方面,魏建军对技术的执著也从未懈怠,甚至在这几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在去年的长城汽车科技节上,他豪言未来五年要在研发领域投入1000亿元,赌的就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据2021年财报,长城汽车2021年研发投入达90.7亿元,同比增长76.05%,占总营业比达6.65%,充分证明了长城汽车已经在着手将宣言落到实处。
更重要的是,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效率比十分可观,2021年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榜单公布,长城汽车以专利公开量3710份及专利授权量3256份位居中国民营车企第一,相比之下,研发花费更多的比亚迪,却只排到了第三,与长城汽车的专利数量相差近千件,足见长城汽车内部创新带来的高效。
战略与技术都已胸有成竹的长城汽车,未来发展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