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 远离健康危害
近期,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督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检,抽取了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饮料、酒类、蔬菜制品、糕点、食用农产品等7大类食品共计686批次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合格671批次,不合格15批次。
相关抽检情况及不合格食品信息如下:
1.勐腊县勐腊镇北路社区口岸市场牛味摊食品经销铺加工销售的烟熏瘦肉,胭脂红(实测值:0.0033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胭脂红,又名大红、亮猩红,偶氮类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偶氮类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可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有关专家表示,尽管胭脂红在动物试验无中毒现象,但是如果长期摄入胭脂红超标的食品,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胭脂红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计量不准导致终产品胭脂红超标,也可能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过量使用,还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2.景洪勐龙顺粮酒厂生产、景洪市勐龙镇勐龙大酒店(右侧)一食三客特色火锅店经营销售的玉米酒(散装 52%vol),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实测值:0.0259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3.昭通市昭阳区凤霞路源成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茂恒果酒门市经营销售的包谷酒,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实测值:0.000331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有关专家表示,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甚至致畸、致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检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单位原辅料使用不当或生产环节把关不严,原辅料中含有甜味剂而带入到酒中;也可能是生产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超范围使用甜蜜素来调节口感。检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违规添加以改善产品口感。
4.施甸县甸阳镇广场路东侧建设路(振兴路西段)北侧喜路达财富广场保山家易购商贸有限公司经营销售的鲤鱼(淡水鱼),恩诺沙星(实测值:384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00μ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或者经营商贩在养殖和贩卖的过程中不规范的使用兽药,并不严格的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造成的。有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失眠、皮疹、皮肤瘙痒等。
5.昆明市空港区大板桥街道西冲社区瓦角村昆明游氏冠华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阿曼昕奶香餐包(80克/袋),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实测值:1.2228,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防腐剂,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保质期或者为弥补产品生产中卫生条件不佳而混合使用多种防腐剂,致使该产品中的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超标。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为低毒、安全性较高的品种,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表A.1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同一食品中混合使用时,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酸腌菜及檬鸭掌中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国家标准不够了解,从而过量添加多种不同的防腐剂。
6.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古城社区教场西路古城农贸市场吕家咸菜店经营销售的小米辣,二氧化硫残留量(实测值:0.489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1g/kg);
7.楚雄开发区天河园农贸市场宋发云农产品经营部销售的泡椒,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实测值:2.01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0g/kg);二氧化硫残留量(实测值:0.500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1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在酸性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关专家表示,在食品中添加少量苯甲酸时,对人体并无毒害,但如果人体长期大量摄入苯甲酸或苯甲酸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造成肝脏积累性中毒,危害肝脏健康。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也可能是使用时未准确计量。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对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使用后均产生二氧化硫残留。遇水以后形成亚硫酸。其氧化时可使食品的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亚硫酸对食品的褐变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真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既是漂白剂又是防腐剂。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了改善制品的色泽,从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也有可能是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相关资料显示,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可能会对健康不利。
8.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建塘社区金沙路中宜农贸市场樱桃虎跳峡农副产品店经营销售的辣椒(散装称重),噻虫胺(实测值:0.095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
9.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黄山镇五台居委会上吉农贸市场旁上吉华联超市经营销售的香蕉王,噻虫嗪(实测值:0.033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噻虫胺(实测值:0.022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噻虫嗪、噻虫胺,都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具有根内吸活性和层间传导性。主要用于水稻、玉米、油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的刺吸式和咀嚼式害虫,如蚜虫、飞虱等。噻虫嗪、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有关专家表示,果蔬类食品中少量噻虫嗪、噻虫胺残留,一般不会导致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嗪、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躁动、抽搐等,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10.楚雄市东瓜镇高新区西凌街富丽综合农贸市场段琼华食品经营部销售的腊五花肉,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实测值:0.67g/100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5g/100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GB 2730—2015)中规定,腊肉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5g/100g。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使用劣质原料进行生产;或是企业的生产工艺不达标,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或是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存贮温度较高时易导致食品中的脂肪氧化酸败。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油脂氧化,食品中的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11.玉溪市江川区大街街道大街市场业娇米线摊经营销售的饵块,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实测值:0.146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是一种常见的广谱性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关专家表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被人体迅速吸收,并分布于血液和多个器官中,长期食用违规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或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含量超标的食品会,都会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减缓产品腐败变质超范围使用,也可能是对原辅料管控不足由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引入。
12.泸水市六库镇人民路州保健院(出租房)继美斋蛋糕店经营销售的鸡蛋糕,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实测值:164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00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剂和稳定剂,使用后产生铝残留。有关专家表示,铝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正常生理代谢,具有蓄积性,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为改善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13.勐海县勐海镇象山新街(粮食局背后农贸市场)拉伦水果店经营销售的芒果,戊唑醇(实测值:0.070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戊唑醇,是一种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对芒果炭疽病等有较好防效。有关专家表示,少量戊唑醇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戊唑醇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戊唑醇在芒果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5mg/kg。小葱中戊唑醇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为快速控制病情,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该药物残留量超标。
14.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屏山路锦绣金域小区云珠民族贸易有限公司经营销售的芹菜(散装称重),毒死蜱(实测值:0.31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广谱杀虫、杀螨剂。有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容易引发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出汗、流涎、肌肉震颤,甚至抽搐、痉挛,昏迷,对人体健康可能有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毒死蜱在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农药。
15.昆明市香香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马关县马白镇园中西路雅誉阁公寓文山佰优商贸有限公司经营销售的罗哈斯橙味麦精王(210克/瓶 固体饮料),菌落总数(实测值:1500,1900,2300,1600,500,5CFU/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n=5,c=2,m=10³,M=5×10⁴CFU/g);大肠菌群(实测值:170,170,110,390,130CFU/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n=5,c=2,m=10,M=10²CFU/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的指示性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落总数较高,杀菌工艺未达到要求导致;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所致;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有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菌落总数虽然不是什么直接的致病菌,但如果菌落总数超标严重,当其随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破坏肠道里正常的菌落环境,引起腹泻、损伤肝脏等身体器官。食用超标严重的食品后,可使人患上肠道疾病。菌落总数超标也意味着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增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有关专家表示,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食品中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危害人体健康。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还可能是灭菌工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而如果餐饮具中出现大肠菌群超标的情况,一般是由于餐饮具的清洁消毒不彻底造成的,具体原因可能是消毒剂的浓度不足、消毒的温度设置过低、消毒的时间不足等等,也可能是由于消毒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所导致。
针对本次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已责成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开展核查处置,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查明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和原因,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核查处置工作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开。
在此,告诫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务必做到“三要三不要”。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所需食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生产者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说明、配料表等标识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保存好相应购物凭证;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公布的不合格产品。
食安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食品安全,只有共治,才能共享!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举报和监督,共治共享,共促食品安全,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提醒大家,关注食品安全,远离健康危害。
【温馨提示】本栏目以“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反馈食品安全态势,守卫百姓餐桌健康”为宗旨,开展食品安全政策宣传和知识传播,助力营造食品安全氛围,提高百姓识安拒危自主能力,守护健康生活。欢迎关注。
标签: 云南紧急下架部分食品 云南食品抽检 近期云南不合格食品 云南 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