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355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关注食品安全 远离健康危害


近期,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督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检,抽取了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方便食品、酒类、蔬菜制品、糕点等8大类食品共计796批次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合格775批次,不合格21批次。

相关抽检情况及不合格食品信息如下:

1.通海县河西镇集贸市场戴薇鲜猪肉摊经营销售的腊肠,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实测值:0.392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具有广泛的抑菌效果和防霉性能,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的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相关资料显示,山梨酸可以被人体的代谢系统吸收而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有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山梨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骨骼生长、肾脏、肝脏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古城社区教场西路古城农贸市场吕家咸菜店经营销售的泡椒,二氧化硫残留量(实测值:0.458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1g/kg);

3.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古城社区教场西路农贸市场丽丽豆制品店经营销售的饵丝,二氧化硫残留量(实测值:0.0297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对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使用后均产生二氧化硫残留。遇水以后形成亚硫酸。其氧化时可使食品的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亚硫酸对食品的褐变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真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既是漂白剂又是防腐剂。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了改善制品的色泽,从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也有可能是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相关资料显示,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可能会对健康不利。

4.勐海县勐海镇景养路李红梅鲜奶店经营销售的小苔芒,戊唑醇(实测值:0.21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苯醚甲环唑(实测值:0.41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2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戊唑醇,是一种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对芒果炭疽病等有较好防效。有关专家表示,少量戊唑醇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戊唑醇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戊唑醇在芒果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5mg/kg。小葱中戊唑醇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为快速控制病情,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该药物残留量超标。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赤霉病等,属低毒农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规定,苯醚甲环唑在芒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2mg/kg。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该农药残留量超标。有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苯醚甲环唑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5.华坪县中心镇华兴社区七组新客隆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销售的毛芹(芹菜),噻虫胺(实测值:0.12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4mg/kg);

6.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玉泉路嘉兴超市玉泉店经营销售的香蕉王,噻虫嗪(实测值:0.044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噻虫胺(实测值:0.023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噻虫嗪、噻虫胺,都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具有根内吸活性和层间传导性。主要用于水稻、玉米、油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的刺吸式和咀嚼式害虫,如蚜虫、飞虱等。噻虫嗪、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有关专家表示,果蔬类食品中少量噻虫嗪、噻虫胺残留,一般不会导致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嗪、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躁动、抽搐等,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7.云南师宗县五龙裕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龙溪农贸市场瑞豪生活超市经营销售的宗竹小清酒(400ml/瓶 52%vol),酒精度(实测值:50.6%vol,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51.0-53.0%vol);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酒精度,又叫酒度,是指在20℃时,100毫升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即体积(容量)的百分数。酒精度是酒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其含量不达标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酒精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或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无法准确控制酒精度;也可能是生产企业检验器具未检定或检验过程不规范,造成检验结果有偏差;更有可能是涉嫌制假。有关专家表示,酒类食品中关键指标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酒产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8.祥云县祥城镇西横街红杏蛋糕店经营销售的蛋清饼,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实测值:407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00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剂和稳定剂,使用后产生铝残留。有关专家表示,铝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正常生理代谢,具有蓄积性,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为改善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9.文山市开化街道西华路一巷老兰酒坊经营销售的散装包谷酒(55%vol),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实测值:0.000158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10.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镇综合集贸市场云南彝酿酒业有限公司经营销售的高粱酒(散装),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实测值:0.000150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有关专家表示,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甚至致畸、致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检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单位原辅料使用不当或生产环节把关不严,原辅料中含有甜味剂而带入到酒中;也可能是生产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超范围使用甜蜜素来调节口感。检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违规添加以改善产品口感。

11.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街道老马冲原石林机器厂内家世界购物中心经营销售的草鱼(淡水鱼),氯霉素(实测值:2.88µ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检出”);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氯霉素,是一种杀菌剂,也是高效广谱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氯霉素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人体过量摄入氯霉素,可引起人肝脏和骨髓造血机能的损害,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肝损伤等健康危害。《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中规定,氯霉素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检出氯霉素的原因,可能是养殖环节为了防治贝类病害,或预防运输或经营过程中的鱼类染病死亡,违规使用氯霉素。

12.易门县龙泉镇易门工业园区(曾所片区)云南裕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星享优食绿豆秋葵杂粮代餐(280克/35克×8袋/盒),菌落总数(实测值:6.5×10⁵,8.4×10⁵,8.1×10⁵,1.1×10⁶,9.6×10⁵,0CFU/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n=5,c=2,m=10⁴,M=10⁵CFU/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的指示性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落总数较高,杀菌工艺未达到要求导致;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所致;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有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菌落总数虽然不是什么直接的致病菌,但如果菌落总数超标严重,当其随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破坏肠道里正常的菌落环境,引起腹泻、损伤肝脏等身体器官。食用超标严重的食品后,可使人患上肠道疾病。菌落总数超标也意味着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增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

13.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中山村田坝小组云南东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的涎润东山核桃油(250ml/瓶),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实测值:0.41g/100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25g/100g);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14.楚雄市鹿城镇和源综合农贸市场超先食品经营部销售的腊五花肉,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实测值:0.83g/100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5g/100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GB 2730—2015)中规定,腊肉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5g/100g。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使用劣质原料进行生产;或是企业的生产工艺不达标,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或是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存贮温度较高时易导致食品中的脂肪氧化酸败。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油脂氧化,食品中的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15.红河县迤萨镇凹腰山1号路(西园小区)一碗香生产销售的牛干巴(散装称重),胭脂红(实测值:0.0011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胭脂红,又名大红、亮猩红,偶氮类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偶氮类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可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有关专家表示,尽管胭脂红在动物试验无中毒现象,但是如果长期摄入胭脂红超标的食品,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检测出胭脂红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过量使用,还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16.德钦县奔子栏镇奔子栏村阿青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阿青卓玛五谷杂粮糌粑(500克/袋 炒面),铅(以Pb计,实测值:0.279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16mg/kg);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铅(以Pb计),是常见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元素,人体中理想的含铅量为零。铅是蓄积性的重金属,随食物进入人体、会对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尤其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较大。重金属铅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铅的污染来源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直接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铅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直接加入含铅的原料,涉及到食品制作工艺及盛装食品的器皿:马口铁、陶瓷和搪瓷等材料制成的食品容器常含有较多的铅;含铅罐头食品、皮蛋及爆米花等食品的生产也易存在这种情况。间接污染是指食品原材料在生长、生产过程中通过土壤、空气、水等途径导致铅污染,例如含铅的废水废渣排放污染水体和土壤后,进而污染食物;含铅农药的使用也可造成农作物的铅污染。

17.大理市下关镇大关邑综合农贸市场王胜所经营销售的绿豆芽(散装称重),4-氯苯氧乙酸钠(以4-氯苯氧乙酸计,实测值:384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检出”);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4-氯苯氧乙酸钠,又称防落素,为白色针状或棱状结晶,略有酚味,易溶于水,性质稳定,长期存放不变质,是一种内吸、广谱、高效、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防止落花、落果,抑制豆类生根等,并能调节植物株内激素的平衡,在豆芽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可以促进豆芽下胚轴粗大,减少根部萌发,加速细胞分裂。4-氯苯氧乙酸钠,对人体有积累毒性,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蓄积危害,如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对人体有致癌、致畸的作用,即使有些危害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但是长久沉积必然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定,生产者不得在豆芽生产过程中使用4-氯苯氧乙酸钠等物质,豆芽经营者不得经营含有4-氯苯氧乙酸钠等物质的豆芽。豆芽中检出4-氯苯氧乙酸钠可能是由于豆芽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抑制豆芽生根,提高豆芽产量而违规使用。

18.勐腊县新城农贸市场红慧水果店经营销售的青芒果,氧乐果(实测值:0.033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2mg/kg);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氧乐果,属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属高毒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小麦、果树、蔬菜、高粱等作物的害虫。有关专家表示,氧乐果能通过食道、呼吸道和皮肤引起中毒,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氧乐果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mg/kg。氧乐果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环节过量的施用氧乐果药物;也可能是采收前喷洒氧乐果农药,没有过安全间隔期,导致其氧乐果残留超标。

19.云南省丽江市食佰利生物保健品开发中心生产、丽江市古城区象山街(玉象段)食佰利生物保健品开发中心经营销售的食佰利初榨青刺果油(500毫升/瓶),酸价(KOH,实测值:3.6mg/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3mg/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酸价(KOH),又称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程度。食品中脂酸败时游离脂肪酸增加,酸价也随之增高,因此该指标可用于评价油脂酸败的程度。相关资料显示,油脂酸败可产生醛酮类化合物,酸价超标不仅会导致食品产生哈喇味,还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食品酸价超标严重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长期摄入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造成酸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生产工艺不达标、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有关专家表示,通常情况下,酸价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过高则可能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应当避免食用存贮期过长或有哈喇味的食品,比如坚果、瓜子、油条、食用油等

20.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七甸街道头甸社区头甸村昆明一条龙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销售的一条麻辣萝卜干(400克/袋),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实测值:1.98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0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在酸性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关专家表示,在食品中添加少量苯甲酸时,对人体并无毒害,但如果人体长期大量摄入苯甲酸或苯甲酸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造成肝脏积累性中毒,危害肝脏健康。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也可能是使用时未准确计量。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21.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街道老马冲原石林机器厂内家世界购物中心经营销售的白芹(芹菜),毒死蜱(实测值:0.67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

■问题分析及关键物质解读: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广谱杀虫、杀螨剂。有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容易引发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出汗、流涎、肌肉震颤,甚至抽搐、痉挛,昏迷,对人体健康可能有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毒死蜱在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农药。

针对本次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已责成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开展核查处置,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查明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和原因,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核查处置工作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开。

在此,告诫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务必做到“三要三不要”。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所需食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生产者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说明、配料表等标识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保存好相应购物凭证;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公布的不合格产品。

食安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食品安全,只有共治,才能共享!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举报和监督,共治共享,共促食品安全,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提醒大家,关注食品安全,远离健康危害。


云南食品抽检(注意,云南曝光21批问题食品,含核桃油小清酒草鱼饵丝)

【温馨提示】本栏目以“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反馈食品安全态势,守卫百姓餐桌健康”为宗旨,开展食品安全政策宣传和知识传播,助力营造食品安全氛围,提高百姓识安拒危自主能力,守护健康生活。欢迎关注。

标签: 云南食品抽检 曝光云南不合格的食品 云南不合格的食品 云南 食品 鱼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