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料的原因
1.缺钙。蛋鸡需要大量的钙才能形成蛋壳,而日粮中钙的缺乏会产生薄壳蛋或软皮蛋。鸡每天要消耗50-70克饲料,而饲料中鸡钙的使用率仅为60%,因此应在鸡饲料混合物中加入3-4%的壳粉以弥补不足。
2. 缺磷。鸡日粮中磷的需求量为0.6%,其中产生的磷应含有0.5%。因此,饲料中必须添加1-2%的骨粉或磷酸钙,以纠正钙磷缺乏。
3、钙磷比例不正确。一般来说,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应为6-8:1,如果两者的比例不正确,会导致产蛋薄或软壳蛋。由于蛋壳钙化主要发生在第一天的晚上,因此应相应延长晚上的喂食时间。因此,每晚给鸡喂食片壳或骨粉,可以提高蛋壳质量。
4、维生素D缺乏 获得维生素D最划算的方法是让鸡多晒太阳。维生素 D3 通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到饮食中。使用鱼肝油作为饮食中的维生素 D 补充剂和作为维生素 D 缺乏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5、添加剂使用不当。我国目前使用的各种饲料添加剂成分差异较大,必须根据鸡群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控制合理的剂量。
6. 饲料霉变。用发霉的饲料喂养鸡会导致鸡体重减轻,饲料回收率低,抗病能力差,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软。因此,应妥善保管饲料,防止受潮和发霉。
二、管理因素
鸡舍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的质量。夏季要通风,冬季要注意保暖,使鸡的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在饲料中加入0.5-1.5%的小苏打,可以提高蛋壳强度,显着减少薄壳蛋和软壳蛋的数量。在你的冬季饮食中加入0.5%到1.0%的辣椒粉,可以增加鸡的热量,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增加保暖性。
2. 通风不良。鸡舍通风不良导致碳酸根离子不足,形成碳酸钙,影响钙的吸收,造成蛋壳变薄。因此,鸡舍必须及时通风和清洁,使氨气含量不会太高。
三、生理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鸡蛋壳质量不同,例如,本土品种的蛋壳较厚,国外品种的蛋壳较薄,更容易破碎。因此,可以通过选择方法来增加各种蛋壳的厚度,减少破蛋的数量。
2. 产蛋时间。一般来说,养鸡场在早上八点左右喂食,所以下午下的蛋壳通常更厚。上午 10 点前产卵通常在晚上形成。晚上,鸡大多处于休息状态,血液中的钙含量较低。因此,早上产下的鸡蛋通常蛋壳较薄。
3.连续产蛋。鸡长时间连续产卵,使蛋壳变薄或产下软壳蛋。因此,添加动物蛋白饲料并保持在阳光下,以鼓励蛋鸡尽快恢复其生理功能,以确保正常产蛋。
4. 甲状腺功能障碍。鸡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蛋壳变薄,蛋壳变软。连续喂食甲状腺素片3-5天,可使蛋壳迅速变硬。
5. 换羽。在鸡换羽的过程中,蛋壳变薄,破碎的鸡蛋大量繁殖。因此,在产蛋期,应将整株大麦供鸡舍自愿饲喂3-5天,可加快人工授精,迅速恢复产蛋量,提高蛋壳质量。
6. 年龄效应。一般来说,老鸡产下的蛋较大,但蛋壳相应地较薄。
四、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白痢、肠炎和其他损害生殖系统的疾病也会导致鸡产下薄壳或软壳蛋。 预防鸡病,要按接种时间表及时接种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产蛋率低下综合症疫苗、禽霍乱疫苗等; 定期服用驱虫药。 鸡群密度过大、环境清洁度差和恐惧等。可能导致鸡产薄壳或软壳蛋。 因此,在鸡产蛋期间,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应激源,以保证更好的产蛋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