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生猪行情可谓是接连波动,猪价先是迎来了“9连跌”,紧接着如今又开始了“3连涨”,看似猪价迎来了利好走高,但腌腊需求并不是太高,且近期猪肉行情持续稳定在高位,这使得消费需求疲软,如今市场也出现了3大隐患,年底前留给猪价上涨的机会已不多。
01、猪市博弈加剧
今天,生猪行情已涨至16.34元/kg,环比涨了0.12元,而接连3天则是反涨0.52元/kg,相比11月份的涨幅来看,现如今上涨幅度缩窄,且如今猪价仍然处在8元时代,想要涨至9元以上还不太容易。
从监测数据来看,今天生猪总体偏稳,南方行情迎来了一波走高。反而,华北、东北价格稳定,只有内、辽2地反弹0.1元,主流价为15.2-16.3元/kg。如此可见,北方消费需求不是太好,市场博弈加剧,但因出栏量偏低,且新一轮冷空气到来,使得猪价有所走低。
华中一带,猪价上涨0.15-0.2元,主流为16.3-16.9元/kg,不过河南跌了0.1元,主要是当地生猪采购量不多,屠企压价力度较大;华东总体偏稳,闽苏两地行情上涨0.1-0.2元;华南涨了0.1-0.2元,主流为17-17.5元/kg。
涨幅最大的是西南一带,普涨0.3-0.5元,主流价为15.7-17.3元/kg,主因是近期寒潮来袭,多地气温下降,促进了当地的腌腊需求,猪肉消费也明显提振。
目前来看,如今的猪市利好多了起来,首先就是随着冬至临近,天气逐步变冷,猪肉消费需求预计增多,特别是元旦临近,对市场来说利好因素增多;其次是近期猪价回落到8元,猪农利润有所走低,不少人都有压栏的心态,这为猪价上涨提供坚实的基础。
只是,作为主产区,北方猪价却总体偏稳,价格很难上涨,可见消费疲软、博弈加剧,屠企的压价情绪增多,再加上消费需求不振,使得猪价难以上涨。
02、三大隐患来袭
如今临近“双节”,按理说猪市行情开始好转,市场需求增多,猪价还有上涨的空间,不过目前来看,猪价上涨的机会不多了,主要是3大隐患来袭。
1、产能增长
从去年开始,我国产能就快速提升,今年7月份时,产能更是恢复至2017年的100%。而前3季度,猪肉产量为3917万吨,同比上涨38%,可见产能明显偏高。
而截至10月底,母猪存量超正常标准量的6%,生猪存量也多达4.38亿头,可见产能供应偏多。另一数据显示,6-8月的仔猪产量同比涨了31-39%,这意味着12月到次年2月的生猪产量比较高,因此“双节”期间产能依旧偏高,猪价很难走高。
2、毛白价差缩窄
截至15日,白条猪出场行情为21.54元/kg,而猪价为16.34元/kg,毛白价差为5.2元/kg。通常来说,毛白价差在8-10元/kg时才会盈利,可见现阶段屠企亏损较大。
为此,屠企的压价情绪较大,从11月份开始就拼命压价。据悉,目前多数屠企一头猪要亏上100-150元,也难怪屠企压价。而如今屠企的采购意愿也不是太高,开工率也明显下滑,不利于后期猪价上涨。
3、消费疲软
今年的10-11月份,猪肉市场销量可谓可观,带动了一波消费需求,北方的腌腊需求也有所提前。反而,随着猪肉价格涨至15-20元左右,消费量明显下滑,不少猪肉摊主表示销量下滑很多。
而因需求不畅,白条猪剩货偏多,批发市场走量偏低,这再次拉高屠企的成本,不利于猪价上涨。且随着年底临近,卖猪的人必然会增多,毕竟年后猪价大概率为一年最低点,因此猪价也很难上涨。
如此来看,如今市场上的生猪行情怕是难以继续走高,或将处在8元大关徘徊。而对猪农而言,前期猪价涨至9-10元时舍不得卖出去,如今猪价回落,大家的利润明显下滑,很多人后悔不已,因而近期压栏情绪高。
只是,就算继续压栏,元旦过后卖猪的人也会增多。而从10月份开始,压栏情绪就开始加大,产区的肥猪数量增多,如果继续压栏,那元旦后的风险会继续加大,到时候猪市必然重蹈今年1月份的覆辙。
因此,这里劝告猪农,别将希望寄托于1月份,毕竟今年年初时猪农就是这么想的,都以为春节前期猪价必涨,却没想猪价从1月中旬跌到10月初。
目前留给猪价上涨的机会不多,猪农要把握时间,抓紧将手头的肥猪、标猪出售,理性出栏,别盲目压栏,不然后悔的是自己。
标签: 猪价会不会上涨 新闻 猪价在涨吗 猪价格有上涨的机会了 上涨 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