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来 ! ”
8月20日10时许,
刚开完宋堂村2019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会和乡风文明表彰会,
襄城县汾陈镇宋堂村驻村第一书记崔战伟、
党支部书记邵子峰就急匆匆地往村口赶。
此时,
该村村口有来自禹州市郭连镇各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他们组团前来观摩宋堂村的集体经济。
宋堂村在襄城县正北方20公里处,东、西、北三面和禹州市范坡镇相连。该村距离汾陈镇5.5公里,距离103省道和311国道分别为11公里和14公里,地形以半岗地为主,缺乏水源,属于典型的“”的“三不靠”村庄。
一个普普通通的“三不靠”村庄,是怎样以集体经济吸引邻近乡镇村庄的党支部书记前来观摩的?
“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是勇于跨出第一步!”立秋后,天气热度不减,穿着白衬衣、长裤子的崔战伟后背一片汗渍。

宋堂村贫困户邵俊坡打开豆丹养殖基地一角,带领大家来到养殖豆丹的地里。
“这是我养殖的大青虫。”邵俊坡小心翼翼地扒开豆叶,大家看到上面一个个小纸盒里爬出一条条约2厘米长的虫子,开始吃豆叶。“这些虫子可比普通虫子值钱。养殖这些虫子,崔书记和邵书记费了不少劲儿!”

2017年11月,许昌市委党校教务科科长、副教授崔战伟被选派至宋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里后,他经过调研走访,与村“两委”研究讨论,制定了3年“三步走”的发展计划:第一年打基础,抓党建凝聚人心;第二年上台阶,抓集体经济促致富;第三年见成效,建家庭农场奔小康。
“现在,我们实施到了第二步,抓集体经济促致富。”邵子峰说,“俺村没产业、没资源,只能从零开始,从实际出发,在土地上做文章——‘土里刨金’!”
要想“刨金”,先要“种金”。听说养殖豆丹赚钱,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江苏连云港、漯河舞阳等地考察豆丹养殖项目。回来后,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大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周期短、效益好、市场大,适合在村里开展。

种金得有“金豆子”,启动资金从哪里来?“不能等、靠、要!”邵子峰说服家人,带头拿出4万元率先入股。党支部书记动真格的,党员干部和热衷家乡发展的群众纷纷入股。
今年春天,宋堂村13座耗资40多万元的豆丹养殖大棚搭建了起来,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法人代表的宋堂村豆丹养殖有限公司注册成功。
选对路子事半功倍。今年5月,几乎寄托全村人希望的豆丹养殖,经济收入为12万余元。
守着“聚宝盆”,要端“金饭碗”。汾陈镇是烟叶大乡,利用传统烟叶种植优势,能不能壮大宋堂村的集体经济?
经过党建引领和乡风文明助推,宋堂村的人心齐了、心劲儿足了,土地流转水到渠成。该村一共1480亩耕地,将1200亩大块耕地分成烟方、小麦方、红薯方,各400亩。3年,该村耕地可以轮作一遍,既改善了土地质量,又提高了粮食产量。
“村集体流转了40亩耕地,由一名有烟叶种植经验的干部专门负责。目前,烟叶长势良好,如果不遭受自然灾害,每亩可获益2000元。仅种烟叶一项,村集体预计收入七八万元。”邵子峰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烟田说,土地轮作可得到打井、深耕、化肥、农药等政策扶持,镇政府对烟叶种植进行奖励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我们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不足,期待大家前来指导和帮助! ” 崔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