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猪肉需求量,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效益。但是,非洲猪瘟的爆发,使得大量生猪染病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阻碍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非洲猪瘟防控问题;其次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对策。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问题;对策;分析
2018年8月份,我国沈阳地区发生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病例,随后全国多个城市陆续爆发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属于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极快,死亡率高达100%,是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头号杀手”,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起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一、当前非洲猪瘟防控问题分析
(一)人员缺乏临床诊断能力
非洲猪瘟于2018年传入我国,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由于该病是新传入的病毒,无论是养殖人员、防控人员以及兽医人员,对于非洲猪瘟均缺乏全面的认知,不了解该病的特性及临床发病症状,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对病猪的及时、有效、准确的诊断,无法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机制,导致疫情的大面积传播与扩散,给生猪养殖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当前对于非洲猪瘟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必须要重视起预防工作,落实生物安全防护对策,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但是,当前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仍有大部分的养殖场户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注重对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与落实,任由车辆、人员进出养殖场,忽视圈舍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并且存在饲养密度过大的现象,一旦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发病,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检疫执法力度不足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认真做好检疫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生猪养殖、生猪贩卖、生猪运输等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降低发病率。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生猪养殖数量众多,分布不均,这极大的增加了检疫工作难度。由于检疫人员数量有限,导致检疫执法力度不足,这也是增加非洲猪瘟疫情传播风险的重要因素。
(四)防疫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人员,防控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极大的影响着非洲猪瘟防控效果。通过基层防疫人员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亟待提升的问题,无法很好的满足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需求。不仅如此,当前由于基层防疫人员薪资福利待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防疫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强,再加上防疫队伍年龄结构普遍较高,也是影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效率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新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对策探讨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养殖户防病认识
2018年我国沈阳市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当时很多养殖场户并没有意识到该病的危害性,随着疫情的不断爆发,病死猪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养殖场户出现了恐慌心理,这对于养殖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做好对广大养殖场户的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其正确的认识非洲猪瘟。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非洲猪瘟防控队伍,深入基层进行宣传,或者可以借助微信、广播、电视以及发放宣传单页等诸多方式,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专业的指导服务,促使其了解掌握该病的临床发病症状及防控方法,解除过度恐慌的现象。
(二)重视和做好消毒管理工作
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当中,要充分意识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基于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的为广大养殖场户统一发放有效的消毒药物,并指导其做好消毒工作。对养殖场内的墙面、地面、槽具、进初入车辆及人员,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不留死角。尤其是在疫病高发期,应每天进行消毒,同时要定期更换消毒药剂,避免产生耐药性,确保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
(三)做好生猪养殖场户排查工作
基层防疫部门要认真做好对管辖区域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户的排查工作,由于基层生猪养殖场户数量较多,因此防疫部门要加强和基层兽医人员的交流,配合展开排查工作,及时的了解掌握生猪养殖状况,最好没间隔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排查1次,排查工作的开展,要确保细致到位,认真检查养殖场户是否存在使用泔水饲养的现象,是否存在不明死亡现象,是否存在生猪调运活动等等。针对检查情况,要及时的进行上报,建立上下联动的监控机制,实现对区域内养殖场户生猪养殖状况的实时掌控。
(四)严格产地、屠宰检疫,控制外病源侵入辖区
检疫部门要贯彻落实产地检疫工作和屠宰检疫工作,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及要求展开监管工作,及时的对贩卖、销售的生猪进行严格的检疫,判断其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存在发烧、呕吐以及皮肤坏死等现象,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治。与此同时,要认真检查生猪的检疫证明,是否佩戴耳环,并对猪肉制品进行抽检,确保猪肉制品质量安全。
(五)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处置疫情
各个地区要重视对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立与完善工作,设置充足的物资及生物安全防控设备。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在爆发疫情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按照应急预案展开正确、有效的处理,避免疫情的扩散与爆发,降低损失。此外,针对基层防疫人员,要定期做好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并提高其薪资福利待遇,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及效果。
(六)做好多部门的联合联动,出现疫情果断处理
由于基层生猪养殖数量众多,单纯的依靠某个部门展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难度较大,效率低。因此各个部门彼此之间要加强配合,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相互配合展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例如:检疫部门应和公路交通部门配合,做好对区域范围内交通要道运输车辆的检查工作,确保生猪调运安全,在疫情高发期间应停止生猪调运活动,避免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再例如:动物卫生部门、城管部门,要联合做好对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进食出现泔水喂养的现象。一旦发现存在违法行为,要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查处。
(七)提高易感猪的抵抗力
为了降低猪群的发病几率,养殖场户要认真做好对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易感猪群,要提升及抵抗力,有效降低发病率。在饲养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为猪群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及时的清理粪污,避免滋生细菌病毒,要确保圈舍光照通风正常,合理控制温湿度及饲养密度。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可以在饲料当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满足猪群生长营养需求,降低发病率。还可以在饮水当中加入一些中药制剂,包括板蓝根、黄芪多糖等等,有效提升猪群自身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及养殖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广大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针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非洲猪瘟防控对策,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降低养殖损失,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