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刚 首农畜牧 总裁助理&生产运营中心主任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博士,从事奶牛工作15年,负责首农畜牧9万头牛,30个奶牛场和2个肉牛场的生产运营管理,中国奶业协会育种委员会委员,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农业推广奖2项,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21天妊娠率是反映牧场繁殖情况的指标。以前牧场都用情期受胎率等指标,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牧场开始推广应用21天妊娠率,主要还是为了提升繁殖效率。
繁殖会影响什么?
牧场繁殖做不好会导致泌乳天数增加、胎间距增加、淘汰率增加、饲料费用增加、兽药费用增加、转群天数增加、头日产下降、亏损期延长、更新率增加、公斤奶饲料成本增加、新产牛疾病增加,同时影响转群成本和产量等。但是,到底能影响多少?
通过分析首农畜牧2015年1~12月份到2020年泌乳牛产奶量变化曲线,包含了近7000头娟姗牛的数据。结果发现首农畜牧泌乳牛的平均泌乳天数,从1月份166天到现在188天,比2019年降低了22天。2020年产量比同期高了3公斤奶,其中降低了22天平均泌乳天数影响了大约0.9公斤奶。因此,繁殖对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说明繁殖在整个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另外,对产犊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首农产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85头牛,按照一头小公犊4000块钱计算,大家可以计算出犊牛这块到底收获了多少钱?因此,繁殖会带给牧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繁殖对生产的影响。
上图是国外2006年的研究,用配准天数衡量繁殖的状态,看配准天数每增加1天牧场的损失有多大?当平均配准天数160天以上时,每增加1天损失5.41美元,110天左右时损失3.49美元。
配准天数与产量到底有什么关系?首农试验数据显示配准天数增加一天,产量降低大约0.487公斤,按照奶价4.2元计算,一天损失2.05元,这是非常直观的数据。
上图是另外一个研究,21天妊娠率对产奶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随着21天妊娠率的增加,经济效益增长也非常快。
21天妊娠率与产量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21天妊娠率每增加一个点,产量增加5公斤。
21天妊娠率与参配率及受胎率关系
常规计算21天妊娠率等于参配率乘以受胎率,实际上这只是约等于。21天妊娠率与参配率及受胎率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y=-0.155+0.43X+0.36Z,R2 =0.993 其中X为受胎率;Z为参配率。我们可以发现21天妊娠率Y值受受胎率的影响,也就是受胎率每增加1个点,21天妊娠率增加0.43个点。参配率增加1个点,21天妊娠率增加0.36点,大家可以看到受胎率的提升远远高于参配率。但是,实际生产当中,往往参配率提升比受胎率提升幅度更大。
21天妊娠率不高存在的一般问题
大部分是受胎率低,牛只不发情,参配率低。有时候早期胚胎死亡多,有时候流产高,各种原因导致21天妊娠率不高。到底这些问题都是发生在哪里?
影响繁殖的重要指标
影响繁殖的指标有很多,基于上面几个问题,主要是受胎率和参配率的问题。受胎率受到配种员、牛只健康的影响,其中子宫炎、代谢病、体况问题,也就是新产牛健康是影响受胎率的重要因素。同时,配种人员的操作流程、配种人员发情观察的准确性、同期方案是不是正确,是否执行到位等也会影响受胎率。另外,还有流产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参配率。
为什么受胎率低?
一般来讲,受胎率低,很少出现这头牛真的不发情,大部分都是牛群健康的问题。下表给出了在不同繁殖状况下正常、难产、胎衣不下、子宫感染、卵巢囊肿的受胎率情况,可以看出子宫感染与卵巢囊肿的受胎率比正常情况要低10%以上。所以,牛群健康在整个繁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牛群健康与受胎率
一些代谢性疾病,比如酮病实际是牧场很难攻克的一个难题。酮病到底对繁殖有多大影响?正常牛配种天数可能80天,亚临床酮病和酮病大概100天,20天的空怀天数能影响多少奶量?所以,新产牛的代谢病对整个繁殖影响非常巨大。
表2 酮病对繁殖的影响变化
另外,由于产犊后能量负平衡会造成产后体况损失,尤其产后30天。正常牛在产后大约40天时第一次发情,因为牛产犊以后,正常子宫恢复应该45~50天,如果牛只不健康,还会延迟。但是,体况损失越大,越容易造成排卵延迟。所以,要控制干奶牛体况来减少新产牛体况损失。
如何把牛只健康做好?首先了解新产牛发病规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产后10天内发病率最高的是子宫炎,它对牧场的影响非常大。另外,酮病和产后瘫都属于代谢性疾病,酮病在牧场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泌乳天数增加,产后10~20天是酮病突发期。随着产奶量的上升,牛只开始动用体脂增加,酮病上升,也符合牛只正常规律。
子宫炎对牧场受胎率的影响非常大。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个牧场受胎率只有26%,产后4~21天新产牛子宫炎筛查,3~4分的牛占到近40%的比例。所以,子宫炎直接影响到牧场受胎率,比试验研究当中的受胎率影响更大。
表3 产后4~21天新产牛子宫炎筛查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子宫炎中头胎牛的比例更高。这个牧场头胎新产牛产道拉伤比例达到56%,这会造成产后受胎率的下降。导致产道拉伤的因素主要有头胎牛体高不足、新产牛体重偏大、接产时机不对等。另外,后备牛的饲养在整个牧场管理中也至关重要,因为很多牧场后备牛在整个牛群里的占比接近40%。
通过分析子宫炎对配次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子宫炎评分的提高,2分、3分、4分,它的配次会增加。所以,子宫炎在影响繁殖方面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子宫炎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子宫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下图是1993年Correa发表的文章,死胎、难产、胎衣不下、双胎都会影响到子宫炎,而子宫炎会影响到酮病,真胃变位、代谢病。
子宫炎评分是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很多牧场对子宫炎的治疗是滞后的,因为牧场兽医与繁殖的不同分工,有些15天以后出了新产圈,有些21天以后再干预,影响非常大。通常认为20天以前是子宫炎,20天以后是子宫内膜炎,这时候治疗已经比较困难了,建议所有牧场保证牛21天出新产圈时子宫是健康的。
另外,要想保证子宫健康,新产牛监控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各个牧场不要嫌麻烦,新产牛监控在牧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兽医工作需要前移,而不是等着牛发病了再去治疗。
冻精解冻
除了牛只健康以外,冻精也是影响受胎率的重大问题。小小的液氮罐、小小的解冻杯都会影响冻精,解冻温度和解冻时长都会影响受胎率。很多干了多年的配种员仍然把50只甚至100只冻精放一个桶里来回上下提取,这样造成冻精很大损伤。同时,定期检查水质情况,显微镜、盖玻片。有的牧场冻精活力很低,牧场要定期检测,避免白配。
同期发情技术
现在同期发情方案已经用的非常普遍了,而且最近几年很多人在推行双同期方案,还有G-6-G方案。以前预同期5针,双同期6针,如果加上新的方案,GnRH前还要注射一针PG,针数更多。我认为这几种方案都没有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执行到位,每一针是不是能注射到正常的部位、正确的深度,是不是每次能找到这头牛。如果注射7针,每次90%准确性,最后是50%多的准确性。这时候同期方案还不如直接做发情观察。所以,同期方案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执行力的问题。
再同期方案
其实再同期方案对牧场的影响更大,因为第一次做完同期,这些牛返情了,对于没有返情的牛怎么办?空怀的牛怎么办?什么时候开展再同期?在妊检之前的一周,注射一针GnRH,过一周再做妊检,执行同期方案,会缩短再同期的时间。如果牛受胎率只有35%,还有65%的牛可能需要重新处理。
有些牧场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奶牛的上夹率。一些管理者发现牧场繁殖指标不正常,要反追现场管理,包括同期方案、冻精质量、受胎率、牛群健康等。如果配种员找不到牛,或者配种员很长时间才能把牛找到,受胎率一定高不了。所以,大家一定注意牧场现场管理和繁殖工作相结合。
输精位置是子宫角输精,熟练的配种员可以做深部输精,每边输入50%。如果达不到这个技术水平,子宫体输精是最佳方案。
为什么参配率低?
参配率低受什么因素影响?主要是发情鉴定。上表是一个牧场的数据,正常牛发情周期18~25天,5~17天基本就是发情鉴定不准确,26~35天是早期胚胎死亡牛只,36~48天或者48天以上属于双周期或者多周期牛只。如果双周期或多周期牛只增多,比例大于15%的时候,说明发情鉴定有问题。关于牛乏情,实际不是牛乏情,是你没有看到牛发情。
奶牛发情时间随着产量上升逐渐缩短。2004年有人研究发现,产量40公斤以上时候,奶牛的发情持续时间只有4个多小时,在50公斤以上时只有2.8个小时。如果做不到24小时发情观察,很难发现这批牛。现在好多牧场平均单产都超过40公斤,所以,对配种员的要求会更高。
地面类型对发情的影响
另一个影响发情的重要因素是地面。很多新建牧场,混凝土地面持续发情时间与正常土地面发情时间、爬胯次数、平均30分钟内爬胯次数完全不一样,土地面远远高于混凝土地面。对于散栏式饲养的牛群,我们要加大观察频次。如果大通铺饲养,对牛的发情表现更有利。
发情评分系统
随着发情问题越来越多,跟大家分享一个发情评分系统。当观察到下列任一个发情行为时,根据行为评分给分并加和,当某一头牛在两次观察时间段的发情行为评分累计超过50分,就确认该牛发情。
下面是发情评分的评分细则,比如外阴部排粘液3分,被稳定爬胯就是100分。通过评分系统提升整个发情鉴定效率。
表4 发情评分系统
为什么早期胚胎死亡率高?
很多牛场说早期胚胎死亡率很高,检查了一些牛群,结果发现大部分牛只都是孕检不准确造成的。比如使用B超,但不是所有人都很熟练。另外,还有热应激问题、疾病问题都会影响早期胚胎死亡。
为什么流产率高?
现在牧场非常重视流行病,比如布病、BVD、IBR。还有玉米赤霉烯酮,夏季要特别注意饲料发霉变质问题。有些牧场突然大面积流产,都是由于喂了腐败的青贮造成的。所以,提醒大家重视。
繁殖工作评估
评估繁殖工作到底怎么样,有几个重要的评判指标,一是配准天数,你的牛群70~150天正常配准天数是不是达到了80%?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检测小于70天是什么问题,大于150天又是什么问题?随着同期发情方案的使用,90天以上的牛只到底为什么没有配种,这是我们要非常关注的。始配天数70~100天是不是达到70%以上?如果100天以上还未配种,这些牛是产道损伤、产后代谢病还是别的问题,需要我们反观牧场新产牛管理、干奶牛管理。
另外,关于发情间隔,如果双周期、多周期比较多,牧场需要高度重视。
繁殖目标的制定
牧场需要对自己的繁殖设定一个目标。上表繁殖目标是我重新修订的,分娩后超过150天空怀母牛比例原来是15%,现在调整到10%。这些目标需要根据牧场生产情况调整,目标是需要努力能够做到的,比如21天妊娠率25%,青年牛21天妊娠率38%,很多牧场对青年牛21天妊娠率关注度不足。因为青年牛占的比例太高了,直接影响到全群的产奶量。所以,希望大家关注青年牛的繁殖水平。
精彩问答
山东济南景辉牧业场长刘建:您提到预同期、双同期,对牧场来说,用哪个同期方案更好一点?首农用哪个同期方案比较多一些?
郭刚: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到底用哪个同期好?第一,如果你的管理执行力非常突出。实践发现,双同期和G-6-G方案的受胎率基本差不多,比预同期偏高一点,主要是打针的次数增多了。如果牛群上夹率、配种员打针的准确性没那么高,建议慎用,而且不同牧场需要做一个自我评估,这样才能确定到底哪个更合适。
(本文根据7月15日法国诗华冠名的荷斯坦大讲堂直播《持续提高奶牛21天怀孕率》讲课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