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温——寒冷季节养鸡成功的关键
(一)做好育雏阶段保温工作
1.温度合适。各生长时期鸡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基本为 1~3日龄34℃,1周龄34~32℃,2周龄32~29℃,3 周龄 29~27℃,4周龄27~24℃,4周龄以后为21~18℃。值得注意的是,温度的降低是个缓慢的过程,其调整是以鸡群生长有舒适感为标准。
2.育雏舍取暖方式。最好的取暖方式是保温伞取暖。保温伞取暖的工作原理是热源散发的热量通过保温伞反射到笼底,伞内保持一定的温度。热源一般使用电阻丝,包埋在瓷盘上,挂于保温伞内。伞是用镀锌薄铁皮制作的。如用非镀锌皮应在伞内涂一层白漆,以增强热量的反射效果。伞可以吊起或垫起,使伞保持适当的高度。伞的直径一般是l 米,也可根据房舍和雏鸡群大小,有所变化。通常直径为1 米的保温伞,用1.6 千瓦电阻丝作热源,用伞位置高低来调节温度,可供 250~300只雏鸡取暖。它的优点是干净卫生,雏鸡可以在伞下自由进出,寻找适当温度。
火炉取暖或暖气供暖是北方最常用的取暖方式。一般每 20~30 平方米保温良好的鸡舍设一个火炉就可以了。第1周温度要求较高,炉火要旺,特别要注意夜间加煤调节好舍温。这种取暖方法较费工,且温度不太容易控制,但是建炉材料和燃料容易解决。使用火炉取暖,必须把烟道处理好,否则很容易发生煤气泄露而引起雏鸡中毒,甚至有时候会发生火灾。
暖气供暖温度比较稳定,节省能源,使用得当同样也能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习惯睡火炕的东北等地区,可用火炕育雏取暖。火炕与育雏室外的炉灶相通。但是幼雏第 1~2 周靠做饭烧水的余热取暖还是不够的,必需根据炕面温度变化增加烧火次数,随着雏鸡逐渐长大,可以自由上炕下炕,选择适宜的温度。红外线灯能散发出较大的热量。在冬季比较温暖的南方地区,需要补充的热量不是很大,可采用红外线灯取暖。为了增强红外线灯的取暖效果,应制作一个适当大小的保温灯伞,它的伞部与保温伞极为相似,使红外灯散发的热量集中反射到雏鸡身上。—般红外线灯泡的悬吊高度不宜低于70 厘米。
3.看鸡施温。温度是否合适,不要单纯依赖舍内的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规律。温度适当时,雏鸡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鸡群疏散,均匀伏卧;温度过低,表现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常发出“叽叽”叫声,鸡群密集向热源靠拢,甚至互相挤压,层层扎堆,时间稍长即可造成大批压死现象;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分布,精神沉郁,食欲不好,饮水量增加。
(二)加强垫料的使用管理
肉鸡要全程使用垫料。管理的重点:控制垫料的厚度,一般要求垫料保持在3 厘米厚左右;经常清除潮湿结块的垫料,特别是对饮水器周围的垫料更应勤清勤换,垫料有臭味后及时更换,否则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控制垫料湿度,尽量保持垫料干爽、清洁。垫料过干的话,灰尘大,易引起鸡群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最好使用稻壳 + 木屑(锯末)各掺一半混合起来做垫料,既吸湿又透气。当舍内氨味过大,人员进入鸡舍刺鼻、难以睁眼时,可用醋熏蒸除氨,用食醋1份加水1份,盛在砂锅内,在鸡舍内煮沸、蒸发,每次10分钟。
(三)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家庭式的肉鸡饲养户,对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往往处理不好。过度的强调保温而忽视通风。第1~2 周龄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3周龄开始则要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4周龄以后除非特别寒冷的天气,则应以通风为主。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同时防止贼风侵袭。
二、精管——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一)合理分群
鸡只育雏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随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以防应激。
(二)饲料更换
雏鸡育雏结束后,日粮将由原来的雏鸡料换成中鸡料和大鸡料。为了减少由于饲料更换带来的应激,必须注意饲料的过渡,不能突然改变。过渡期一般为3 天,具体方法是:
第1 天日粮由过渡前料的70% 和过渡后料的30% 组成;第2天由过渡前料的50% 和过渡后料的50%组成;第3天由过渡前料的30%和过渡后料的70% 组成;第4 天完全过渡完毕。出栏前7天喂大鸡料,停止用药,杜绝药物残留。
(三)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鸡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饮食情况,每天要检查饮水是否干净,有无污染,饮水器或水槽是否清洁,水流是否适宜,有无不出水或水流过大而外溢的现象,看鸡的饮水量是否适当,防止不足或过量。肉鸡采食量应是稳定的,逐日平衡增加的,只要给予适量的饲料,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食完。正常情况下,添料时健康鸡争先抢食,病鸡则呆立一旁。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应对策略。
三、防疫——永远不容忽视的话题
按时、保质、足量的备好各种疫苗、强化各项消毒措施、搞好舍内外卫生,是搞好防疫的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既定免疫程序要求,做好疫苗接种
养殖户应制订适合当地疫情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好疫苗。正确接种疫苗须注意如下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群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点眼、滴鼻、注射、刺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按照说明严格去做;疫苗的稀释一般用专用稀释液或蒸馏水,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每只鸡都应接种好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点眼、滴鼻免疫接种前后各 24 小时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二)做好进出消毒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拉运鸡苗、饲料、垫料时,必须要求司机用彩条布等盖好;饲养员不能串门,禁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鸡舍,谢绝参观;人员出入鸡舍要更衣换鞋,车辆进出必须消毒;帮人捉鸡或外出回来一定要更换衣服。
(三)做好鸡舍内外消毒
要特别抓好3 个环节,即雏鸡入舍前、整个饲养期间、卖鸡后的消毒工作。雏鸡入舍前,鸡舍及器具应严格冲洗,消毒(鸡舍内应反复消毒3次以上)。整个饲养期间要掌握3 个要点:鸡舍门口要设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水;喂鸡前,要更换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实行定期消毒,鸡群发病时增加消毒次数。卖鸡后要及时清除鸡舍内外的鸡粪,对鸡舍内外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四)注意病鸡、弱鸡、残次鸡的管理
对护理不好的、较差的及软脚或跛脚的,在45 天前要尽快淘汰掉,减少耗料,降低成本。另外,病残鸡禁止放在饲料房,避免污染。
四、出栏——细节不能小看
肉鸡出栏时捕捉与装运工作也很重要,总的要求是尽快捕捉,降低应激,减少残疾。为此,捕捉前要清理鸡场内的道路和鸡场入口处的障碍,确保运输车辆畅通出入。根据具体的屠宰时间,来计算捕捉时间和运输时间,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屠宰场。开始捕捉鸡只前撤去所有的料塔及饮水器。捕捉鸡只时应将鸡舍分成若干区域,防止鸡只在墙角及鸡舍末端聚堆。尽量安排人员来防止因聚堆而导致鸡被压死的损失。每个区域周围的鸡以在适当时间内捕捉完为宜。鸡群一旦被围好,捕捉人员应谨慎的去捕捉,捕捉鸡时应抓住鸡的双腿。捕捉体重较大的鸡时,应双手抓住鸡的背部,以减少对鸡的应激与损伤。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捉鸡,都要尽量减少光照强度,避免对鸡的惊吓。负责捕捉鸡的工作人员,应不断检查捕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尽量减少在捕捉时造成的意外损失。在往鸡笼内装鸡时小心轻放,应把鸡蹲放在笼内,让鸡头部向上,每笼不要装的太多以免被压死。每笼装鸡的数量要根据温度、体重的大小,以及运输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每只鸡在笼 内 都 有 一 点 活 动 空 间 为 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