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肉鸡肠毒综合征又叫过料症,是商品肉鸡群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未被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地面平养肉鸡发病率高于网上平养和笼养。各年龄段,早至7~10天,晚至40多天均有发病。投服常规肠道药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导致鸡群体弱多病,料肉比增高,后期伤亡率较大,大大提高了饲养成本。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①最急性病例死亡很快,死前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死后两脚直伸,腹部朝天,多为鸡群中体质较好者。
②急性病鸡尖叫、奔跑,瘫痪或共济失调,常见到一只脚伸直的病鸡,采食量迅速下降,接着腾空跳跃儿下便仰面朝天而死。
③慢性病例最多见,初期无明显症状,消化不良,粪便颜色也接近料色,内含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时间稍长会发现鸡群长势不佳、减料、料肉比偏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鸡的粪便中出现肉样或烂西红柿样、鱼肠子样夹带白色石灰样稀便或灰黄色(接近饲料颜色)的水样稀便,
④肠管增粗,肠壁菲薄、出血,肠道内有未被消化的饲料或脓性分泌物。
(3)防治防治本病,避免出现以下3个误区。
①强制止泻。肠毒综合征死亡率高的原因不在于腹泻,而是自体中毒。发生肠毒综合征时要注意引导排毒,而非一味止泻。
②用多种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但是鸡患肠毒综合征时应禁用。
③拌料给药。肠毒综合症会导致肉鸡不断勾料(把料筒的料勾到地上),再加上鸡只发病后采食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此时拌料给药,就会导致饲料被大多数健康鸡和症状轻微的鸡吃了,病鸡没食欲,或者吃得很少,达不到治疗效果,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
因此,适时合理地进行药物防治,尤其注意预防球虫病的发生,是治疗肠毒综合征的第一要务,而且使用磺胺药才是正确的选择。可首先在饮水、饲料中使用磺胺类药物,球虫药用到第3天时使用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联合使用效果不错;对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同时,添加黄芪多糖粉。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中后期尽可能保持鸡舍内环境清洁干燥,加强通风换气,减少球虫、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的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