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农业企业包膜技术研究院
院长 李浙烽
最传统畜牧业的兴起,是基于满足油盐酱醋米样样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每个家庭会散养一些猪鸡牛养鹅…,富余部分,拿去集市交换成家庭用的其他必需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细,畜牧业是人类食品中蛋白质营养肉蛋奶的提供者,畜牧产业跟大米、面粉、食用油、果蔬产业一样,变成了人们每天不可或缺的巨大产业,带给人们美味可口的享受、增强人们的体质,人们的餐桌上天天摆满幸福的生活的样子。
随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肉蛋奶又变成了人们喜欢的各种方便食品,带给旅行者、学生、建筑工人、城市白领、宅男宅女们既方便又美味、简单又幸福的生活。
基于美味和营养,畜牧业是永不过时的朝阳行业,这个行业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合体,是农业中工业,工业中的农业,产业身躯的97%已经实现工厂化,农埸的动物变成了产奶产蛋的机器,猪肉鸡肉变成了农场的产品。短短30年,畜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肉蛋奶的量需。
而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当一个产业可以变成巨大规模化,这个产业的痛苦和焦虑就一定随之袭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反过来困扰这个产业,困扰产业上游的所有参与者,尤其是科学工作者。
畜牧业的变革比较慢,但发展和变化一直没消停,5G、互联网AI都紧盯养殖业。从畜牧业的行业特征而言,有些东西可以变,又些东西不能变,甚至还要回归,回归的不是动物的养殖方式,而是从事畜牧产业的从业者的思想和心态。
新冠疫情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让人们去思考,人类原来争斗式的思想符合全体地球生命的需要吗?地球不只是属于我们人类,畜牧产业也一样,不只属于我们产业,也不只属于产业下上游的,不只是属于中国的,在地球上的生命之间都息息相关,非洲猪瘟、禽流感都有份孑。广疫情造成措手不及的混乱和刹车,可以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过去、现在和将来,走累了迷路了,回归到出发的地方,一定不是坏事。
我接下来分六篇文章,针对产业的不同群体(科学工作者、农场主、饲料企业、添加剂企业、屠宰食品企业)谈谈回归何处: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思想回归
二、牧场主和管理者的思维回归
畜牧产业的几块板:1.动物育种、2.饲粮和营养、3.畜牧设备、4.疫苗和治疗药、5.肥料和环境处理、6.屠宰和畜产品深加工,全部汇集到牧场,因此牧场是整个畜牧产业的绝对核心,但是又是产业链中最弱势的群体,希望通过以下5个方面剖析,让这个核心成为产业链真正的核心。
(一)动物育种
中国的牧场极大部分没有动物育种的条件和能力,除了少量的种畜禽企业以外,大部分以自繁自养商品代和买苗养殖、育肥为主,这种养殖业内部的科学分工细化,大大提升了养殖业的效率,有育种知识经验的牧场养祖代,有养殖专业知识的牧场养父母代,时间和劳动力富余的群体做买苗养殖、育肥或加盟大企业的放养体系。真正有育种能力的牧场少之又少,蛋鸡、黄鸡、黄牛、蛋鸭有中国自己的育种场,猪只是在保种,白羽鸡育种还任重道远。牧场主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育种对你的影响,你想想如果全球销往中国的畜产品零关税,那么,拥有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快,抵抗力强、肉质口感好,造肉成本低的品种会很重要,从全球看,中国的畜产品成本普遍偏高30~80%,所以大家关注支持国内育种,能自成体系,已经很迫切,这跟手机芯片一样,不赶上就挨揍。现在的育种牧场应该行动起来。
(二)饲草检测和精准营养
营养配方是相对不落后欧美的板块,但是NRC的数据和标准85%依赖欧美的过去数据,这方面科研工作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但是,目前在大部牧场动物吃的都是理论配方营养,实际营养是个黑洞,是饲料厂写在包装上十分粗糙的配方。各种原料没有检测,造成采购原料时没依据,不能按质论价,饲料厂家、预混料销售员只提供一个参考配方,根本不可能达到精准营养,浪费和损失约占饲料成本的5~15%,日积月累也是一个巨大的经营漏洞。饲料等投入品的成本占牧场养殖成本的70~80%。
1)牧场一定要进行科学技术管理,饲草原料、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添加剂、兽药等都要批批送第三方检测,以此作为采购论价,科学精准,调理配方,避免经济损失。
所以牧场如何做到真正回归到精准营养,不要盲目相信供应商宣传,学会检测和重视检测。
2)牧场一定要学会做生长试验,不要看一些表观现象:色、香、味、会吃,不拉,皮红、毛亮……,要关注经常测试统计全程造肉成本,治疗成本,死亡率。一个阶段的料好不一定全程都好,养猪场不要过分关注教槽料,不吃教槽料的猪全程生长并不一定差。
3)经常观察粪便,测试粪便中的营养消化程度。
三)畜牧设备设施
这几年进步很快,技术上赶超了欧美,但设备使用的寿命有待提升,尤其是设备的材料科学,如何能耐得了动物养殖场的条件。一根刮粪板的牵引绳,能不能五年不断,而现在是一年断三四次。
1)养殖场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尽量采用自动化立体养殖方式。
2)空气中氨气、硫化氢、有害微生物浓度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和舒适度,要定期检测,饮水器、灯光、超声、舍温、换气、过滤、喷雾等相关设备必须学会监测,达到科学规定要求。
(四)疫苗和治疗用药
禽流感和一些传染病疫苗,中国已经很有优势,但是佐剂和饮水口服疫苗技术严重落后,根本没有机构去长期研究,都是模仿国外的过期专利。这是一个值得去死磕的技术领域,疫苗科学工作者若能安心静心下来,比育种工作简单,而且技术变现比较简单,重营销轻技术严重阻碍疫苗效果的提升。
牧场对疫苗和用药要科学选择,
1)及时监测动物的免疫抗体指标
2)及时监测牧场病毒细菌以及药物敏感和耐药指数
3)不选贵不嫌贱,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相信科学,只选适合自己牧场的。
4)牧场一定要思考一个命题,你买各种兽药回来是干什么的?解决牧场里的各种问题,而你这十年的问题解决了吗?贵的也用过,便宜的也过,目前的生产成绩还是不满意,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是要么贪图便宜,要么被邀请去了促销安排的海外旅游。
(五)肥料和环境处理
关系到牧场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过去学习欧美的方向可能偏了,大家应该学习日本和台湾,正压通风,尾毛喷淋、热交换、刮粪板,粪尿分离,堆肥,零排放,驱蚊蝇,除臭降氨技术都值得认真去做,目前能彻底解决好的牧场很少,大部分为了应付政府检查和自己装面子,温氏、牧原、网易也不易。这方面的创新主体一定在牧场,科学家的论文也一定写在牧场里,而且实践会检验行不行,牧场一定可以美化好周边环境。牧场应该成为社会大众节假日郊游、教育、体验生活的好去处。
以上五个方面,都是中国牧场的技术和管理瓶颈和机会,是我们应该回归的起点,只要我关爱动物、注重营养、重视检测,保护环境,运用科学技术,践行科学管理,中国的畜牧产业肯定超越欧美引领全球,主体在牧场。
未来很多工作,主体不是政府,也不是大学,而是企业,中国的畜牧企业身在何处心系何方?未来的畜牧产业应该如何减掉大营销,少一些偷、拿、仿,欺,多一点爱的回归?
下回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