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 又称猪沙门氏菌病, 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以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或于酪性肺炎为特征。
传播途径及主要侵害对象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感染。在子宫内也可能感染。另据报道,健康畜带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以及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常导致内源性感染。
猪瘟、流感、喘气病多发时也常继发该病。
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症状及危害性
本病潜伏期为数天,或长达数月,与猪体抵抗力及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临床上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41~42℃),腹痛,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
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表现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粪便。病猪消瘦,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预防措施
1、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哺乳及培育仔猪防止乱吃脏物,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饲料,防止突然更换饲料。
2、注射疫苗。在本病常发地区,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按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10毫升,掺入少量新鲜冷饲料中,让猪自行采食。口服免疫反应轻微。或将1头剂疫苗稀释于5~10毫升冷开水中给猪灌服。
疫苗使用时注意事项:①稀释后的疫苗限4小时内用完。用时要随时振摇均匀。②体弱有病的猪不宜使用。③对经常发生仔猪副伤寒的猪场和地区,为了加强免疫,可在断乳前、后各注射一次,间隔21~28日。④口服时,最好在喂食前服,以使每头猪都能吃到。⑤注射后,有些猪反应较大,如出现体温升高、发抖、呕吐和减食等症状,一般1~2日后可自行恢复,重者注射肾上腺素。口服后无上述反应或反应较轻。
3、发病后的措施。①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②圈舍要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后利用。③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体情况,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进行预防。连喂3~5天,有预防效果。④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
治疗措施
首选氯霉素,其次为土霉素、新霉素等。
①氯霉素5~1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日注射2次,连注3天。也可用氯霉素粉(片)拌料,按400PPM,连喂4~6天。
②盐酸土霉素50—100万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或用土霉素粉(片)拌料,按 400~600PPM,连喂7天。
③新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日服5~15毫克,分2~3次内服。
磺胺类药疗法
①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4~8毫克,混合分2次内服,连服一周。
②10%磺胺噻唑钠10~3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30~6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
呋喃类药疗法
①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分2次口服,连服3~5天后,剂量减半,继续服3~5天。
②呋喃唑酮20克,磺胺脒40克,次硝酸铋20克,碳酸氢钠20克。混合均匀,分装为每克一包,每次服1包,日服2次,连服3~4天。
大蒜方法
将大蒜5~25克捣烂成泥状或制成大蒜酊内服,日服2,连服3~4天。
亲爱的养殖朋友们从现在起,关注微信公众号:(畜牧乐源 / whfero),有什么养殖方面的问题,行情分析,养殖疑惑,疾病防治,政策解读我们会有专业老师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