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分析
急性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回肠炎由胞内劳森氏菌急性感染所致。通常发生于 16 周龄以上的肥猪及后备母猪 (4~12 月龄),且多发生于高度健康的猪群[1],特别是经受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后更易发病,表现为褐色、煤焦样的出血性粪便,采食量降低,有时体温升高,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例甚至没有任何粪便变化就突然死亡。主要剖检病变为:回肠、盲肠、结肠等部位出血、增生,肠道内常充满血液。
大环内酯类(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截短侧耳类对急性增生性肠炎均有一定效果。有 12 %的种猪群曾发生过急性型增生性肠炎,发病猪死亡率可高达 50 %。因大多数的养猪同行对急性增生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缺乏充分的认知,常因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巨
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种猪场的声誉影响较大。
急性回肠炎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剖检变化等进行综合诊断。因胞内劳森氏菌在育肥阶段的感染率很高,实验室诊断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1急性胃溃疡
急性胃溃疡是导致规模化猪场育肥猪急性死亡另一重要的肠道疾病。病变主要发生于胃贲门与食道相联的无腺体区。急性胃溃疡猪只常表现为体表苍白、有时呕吐、黑色柏油样干燥粪便,甚至突然死亡。
在最急性病例中,猪只体表迅速苍白、死亡。亚临床型胃溃疡因无典型临床症状而常被忽略。关于胃溃疡的致病因素目前尚未确定,通常认为,饲料的种类、粒径大小、纤维含量、饲养密度与环境、疫病压力等均是导致胃溃疡的可能因素。魏氏梭菌、念珠菌感染等也是导致胃溃疡的可能因素。
剖检诊断时可在胃内发现大的血凝块,血块常凝固不良,胃贲门处有溃疡灶,肠管内有红色未消化过的或褐色消化过的血液内容物。
2胃肠捻转
胃肠捻转可导致胃肠供血不足而突然死亡,是生长育肥猪急性死亡的另一重要因素。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如过食,饲喂不规律,结肠炎等。病死猪剖检可见胃肠道充气臌胀,胃与肠道扭转或扩张,肠袢呈深紫色,部分小肠围绕脊柱下的系膜旋转。
3出血性肠病综合征
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是一种导致 4~6 月龄的育肥猪 (70~120 kg)肠道内大出血,突然死亡的疾病。其具体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是多病因综合征[4],如不规则的喂料程序、夏季的高温应激、霉菌毒素中毒等。临床症状与急性回肠炎相似,粪便呈黑色,煤焦油状,突然死亡。死后肠道内容物迅速产气、发酵。剖检可见小肠内充满血液,但小肠壁通常没有增生肥厚。
目前美国、英国、台湾、澳大利亚等个国家与地区报道过本病。但我国尚无本病病例的报道。因本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致病因素尚不清楚,故命名为猪出血性肠病综合征。在剖检诊断时,需与急性回肠炎、胃溃疡、急性猪痢疾等疾病鉴别诊断。本病常在排除其它出血性下痢的病因后再作为诊断的考虑。
呼吸系统疾病
1 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重要的猪呼吸道疾病,多发生于生长育肥阶段,也是导致生长育肥猪急性死亡的常见因素之一。在最急性病例中,甚至没有出现
任何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在急性病例中可造成猪群体温升高至 41 ℃以上,精神沉郁,废食,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常呈犬坐式,腹式呼吸,突然死亡。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内常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发病 24 h 以上的急性病例,可发现肺脏表面有大量的纤维性渗出物,胸腔积液体,肺出血、坏死,气管内充满泡沫状。
2 其它呼吸道病因
急性放线杆菌病,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疾病均可能引致猪只突然死亡,需要仔细鉴别诊断。
3 其它病因
猪应激综合征
猪应激综合征是因氟烷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系列症候群。具有该突然基因的猪在受到应激后会表现为:肌肉抽搐、僵直、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突然死亡,死后尸体迅速发生尸僵。多发生于转群、运输应激、环境应激的育肥猪、上市猪。剖检时无特异性的肉眼病变。可通过 DNA 检测等方法诊断。
其他内科或外科性疾病
如中毒、电击等。
2 案例分享
2.1 案例一:急性回肠炎
7 月 2 日,江苏某规模化猪场 60~120 kg 的后备母猪群 156 头中有 7 头突然出现出血性下痢,皮肤苍白,其中 2 头突然死亡。发病猪采食量下降,甚至废食。发病猪
体温约 39.0~39.5 ℃。采用痢菌净注射液 (乙酰甲喹) 按照 2.5mg/Kg 体重肌肉注射,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3 d 后,未见转归。
诊断分析:从临床症状上,可怀疑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痢疾或猪鞭虫病。从药效学上看,猪痢疾对乙酰甲喹敏感,但乙酰甲喹对本病例的治疗效果不佳。剖检发现回肠、盲肠与结肠呈现增生、肥厚、出血等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肠道内容物中有小的血凝块。利用 FIRSTtest TM法(免疫磁珠法,美国礼来公司专技术)检测发病猪血便中是否存在胞内劳森氏菌,结果显示:所检的三个粪便样品均呈强阳性(图 3),说明猪只正在外排大量的胞内劳森氏菌。从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剖检诊断及血清学诊断等几个方面可判断此次出血性下痢与急性死亡是急性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所致。
用药推荐:
一吨料80%的泰妙菌素150g+赛为10%的多西环素1kg+赛为四黄止痢颗粒1kg
2.2 案例二:急性胃溃疡
10 月,浙江某规模化猪场多头 12~14 周龄的生长猪呈现皮肤苍白,粪便呈黑色干燥等临床表现。有 1 头猪在发病当天突然死亡。遂受邀出诊。经剖检诊断发现,胃内有大的凝血块,有两处明显的新鲜溃疡灶,肠道内容物呈黑色(经消化后的血液),肺表现为明显的间质性肺炎,脾脏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它脏器未见明显变化。通过剖检诊断可确认该猪急性死亡的直接因素是胃溃疡所致的急性内出血。胃溃疡确切的致病因素或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楚。饲料颗粒大小、喂料制度、饲养环境及疾病应激等都是胃溃疡的诱发因素。
经主诉得知,该猪群从 8 月份开始在保育与生长育肥阶段出现以体温升高(40 ℃左右),厌食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经诊断为蓝耳病、败血性链球菌共同感染所导致。经过治疗,大部分猪只已经转归,但食欲尚未恢复。本案例中,猪群体温升高会严重影响其食欲,导致猪群突然停饲。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停饲 24 h 可提高胃溃疡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在排除了其它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因素后,笔者认为之前的呼吸道疾病可能是本次胃溃疡发病的重要诱因。
用药推荐:
饲料添加赛为赛霉净s1kg,全群拌料胃泰颗粒2kg+赛为替米考星2kg+赛力佳2kg,连续7天,对于不吃的猪注射头孢+恩诺+胃复安,一天一次,连续三日。
2.3 案例三: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11 月 9 日上午,南京某猪只育肥场送诊两头发病猪。主诉:该场有育肥猪约 500 头,两天前开始发病温突然升高至 40 ℃ 以上,病猪体表发红,食欲废绝,突然死亡4 头。利用泰妙菌素与青霉素注射液治疗,效果不佳,遂送诊。送诊猪只 120 日龄左右,剖检发现气管鼻腔内有大量泡沫,胸腔积液,肺脏经大量的纤维性渗出物与胸壁粘连。肺出血、有坏死灶,淋巴结充血、出血,其它脏器未见明显病变。遂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剖检诊断及细菌分离综合诊断为急性的传染性胸膜肺炎所致。用药推荐:发病猪利用赛为7天长效头孢注射0.1ml/KG治疗,全群使用赛为包被替米考星2kg+赛为桔百颗粒2kg剂量拌料给药。 5 d 后,猪群基本稳定。
3 讨论与小结
因育肥猪急性死亡的病因多样,很难提出一套万能的防控措施。在规模化猪场其多以散发为主,对于个体治疗的意义不大。但对急性发病死亡猪只病因的正确分析有利于监控全群其它猪只的健康状态,为疾病综合防控提供思路,起到早发现,早预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