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得是全猪舍都已经发生。今天的情况是一部分已经发生,但另一部分还没有发生,或者是还没有产仔,那这些没有发病的猪该怎么处理呢?我们的办法是不能坐等,而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因为办法是有的。
下面是关于这个内容的讲课资料。
第二种情况是腹泻部分发生
这是说在一栋产房里,已经有部分猪发生腹泻,但绝大部分仍然没有;或者是先产的猪已经发生,后产的尚未发生。这种情况下,最首要的任务是防止未发病的猪不发病;据我们在生产上的体会,这也是可以做到的;关键的问题是让仔猪能渡过最危险的第一周,一周之后即使感染,也不会造成太大伤亡。
让未发病的猪不发病,最关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及时注射高免血清,这可以从外面购买,也可以用康复的母猪血液制作;第二个办法是不让未病猪栏的母猪和仔猪与已发病的猪接触;因为猪在哺乳期间,都是一窝一床或一栏,那就具备了不接触病猪的条件,唯一可接触的途径是人,也就是饲养员、接产员、技术员等通过手、衣服、用具等将病原带进未病猪群;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不能做到已病与未病员工分开,那可以采取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对新产仔猪不采取接产等措施,甚至补铁操作也可以推迟几天,这样新生仔猪不与病原接触,感染的机会减少了。这里必须注意一件事,就是小猪腹泻的是稀粪溅到未病猪栏,需要在两栏间加设一道简易隔断,普通的饲料包装袋就可以。只要人不接触未病猪,不上产床,那腹泻病原就不会感染未病猪,至少速度也要慢得多。
2013年,我在一个猪场正好遇到这种情况,一栋猪舍里已经有发生腹泻的猪,但是还有大部分母猪没有产仔;按照一般情况,以后产的仔猪也很难避开的,而且多发生在三天以内,死亡率相当高。当时我们分析,病是在产房感染的,而种猪一切正常,那就是说母猪上产床前是健康没有病的,病不是母猪带进产房的。
病是在产房循环感染的,因为当时的产房是水泡粪模式,产床很低;还有一个大麻烦是原来是采用自动料线供料,但自动料线出了问题,而且员工也不愿意每天调料线,就改成直接给饲槽加料;但这个产房设计时没有给人留路,加料只能是人上了产床后用铁锹把料加到料槽里,每次都要上产床,一旦发生腹泻很难防止感染。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们当时采取了强制措施,饲养员喂料也不能上产床,发现后罚款,他们只能把铁锹柄加长,或者把鞋消毒后踩差栏杆加料。
另外,取消了接产程序,接产时不上床,不打耳号,不灌药,补铁时间推迟到五天;栏与栏之间用饲料袋隔开,猪舍温度提高。
以上措施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后来产的大部分仔猪在三天内没有腹泻,以后再出现,伤亡就小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