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二医院(洮南市第二制药厂成长史)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464

洮南市第二制药厂

  洮南市第二制药厂始建于1958年,1983年改名为洮安第二制药厂,位于洮南市团结东路14号。1992年末,全厂有职工279人,厂长赵树信。厂区占地面积为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73平方米,主要设备158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061万元。主要生产针剂、片剂、胶囊、栓剂、冲剂等5个剂型57个品种。年产值1921万元,利税410万元,为国营中型制药企业。   

进行技术改造,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983年以前原洮安制药厂连年亏损,洮安县政府决定从洮安县制药厂分出单独建立洮安第二制药厂。当时主要生产设备仅6台,固定资产40万元,还背着分厂时的55万元债务,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厂区环境更是破乱不堪。在职工当中流传着这样四句话“池塘连成片,蛤蟆遍地串,走着冒烟道,沙子满嘴灌”。为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尽快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在全国医药系统先进个人、吉林省十佳质量厂长、白城市优秀企业家、白城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赵树信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1983~1992年企业共投资500万元,先后对主要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仓库及厂区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按照GMP要求,改造了1654平方米的老片剂车间,新建了2270平方米的针剂车间、636.5平方米的中药提取车间,修建了1431平方米的标准库房,改造和新建了1268.98平方米的锅炉房和变电所。同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144台(套),其中针剂的洗瓶、烘干、灌封、包装、印字生产线居全国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对厂区环境也进行了改造,先后修建了假山、凉亭、花坛、雕塑、微型公园等,铺筑水泥路面5850延长米,种植各种花草树木40余种,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达到了医药生产环境的要求,先后被白城地区行署授予花园式工厂、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绿化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经过全面技术改造后,厂区环境优美,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适应了增加品种,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年生产能力由1983年的2.5亿片,增加到3.5亿片(粒、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2年产值比1983年增长4倍,利税比1983年增长10倍。固定资产增加27倍,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3500万元,是固定资产投资的3.3倍。发展速度和效益水平居吉林省医药行业前列,是白城地区均衡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行业排头兵企业。   

发展横向联合开发研制新产品。1983年分厂初期,企业产品单一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靠移植引进品种维持企业的生存。1985年12月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建立了经济技术联合体。厂长赵树信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王本祥教授和程秀娟、刘爱静等专家学者联合研制成功“复方树舌片”,该药主要依据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的最新成就,采用长白山特产多孔真菌(平盖灵芝,学名树舌)为主要原料,佐以人参皂甙、乌鸡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经科学提炼精制加工而成,经药理学和全国大型传染病医院临床应用证明,对各种实验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等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高的奥抗转阴率,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1986年独家投入生产,到1992年累计生产72768.93万片,创产值9460万元,占该厂同期全部累计产值的90%;创利税2011万元,占该厂同期全部累计利税的95%。还研制开发了妇炎净栓,对治疗妇女阴道炎、宫颈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1987年1月,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开发人参茎叶皂甙生产,不仅满足了复方树舌片辅料的需求,而且比外购皂甙粉降低成本40%,还解决了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   

1991年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共同研制开发了精制蜂毒注射液,是治疗风湿症和各种神经痛等安全而疗效确切的药物,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5%以上,1992年投入生产,当年创产值528.5万元,占该厂总产值27.5%,创利税85万元,占该厂全部利税的20.7%,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坚持走质量效益型之路。从1983年分厂时起,始终坚持“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不可能取得经济上的高效益的信念,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线来抓,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经营思想,制定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战略,一切工作围绕“质量——管理——创优——效益”四点一式的管理模式。首先把提高人员素质和质量意识做为提高产品质量的突破口,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利用电教形式组织职工收看《GMP》录像,进行规范化、正规化教育;开展直观教育,用卫生学细菌培养的方法,让操作者亲自在生物显微镜下观看染色细菌,增强职工无菌概念;注重实际教育,每年都召开一届群众性质量运动会,寓质量管理知识教育于娱乐之中,这一活动得到白城地区行署的高度重视,白城日报做了报道,在全区各行业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开展质量知识和法规教育,把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同学习《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部门为单位,经常开展质量知识智力竞赛,到1992年止,全厂279名职工,有95%的职工获得了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全国统考合格证书。既注重引进人才,又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1983年全厂专业技术人员11名,占职工总数的6.7%,全厂职工平均文化程度7.5年。到1992年,共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9名,本科生6名,输送10名职工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同时支持和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以及参加各类电大、函授学习,截止到1992年,有专业技术人员67名,占全厂职工总数的24%,全厂45岁以下的职工全部达到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在抓提高职工素质和质量意识的同时,狠抓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成立了以厂长为主任的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全质办,建立了厂部、车间(科室)、班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依据GB/T19000系列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编写了《质量管理手册》,形成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标准化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实施考核办法。为了杜绝“死后验尸”,建立了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内外部信息都可以及时得到处理,使产品从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到原料供应、生产及售后服务都处于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之中。制定严格的三检制(原料、半成品、成品);制定了高于法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不断强化检测手段,增添了753紫外分光光度仪,紫外监测记录仪等一批先进的检测仪器;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监控点;对生产职工实行“质量监督卡”制度,将每道工序工人记录在卡,产品质量与责任对号入座,与经济奖罚责任制挂钩;实行质量否决权,把“质量第一”的工厂方针贯穿于产品的全过程,1992年,产品一次合格率达100%,比1983年提高15个百分点;优级品率达到87%,比1983年提高20个百分点。1992年末,创省优质产品4个、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1个。其中,复方树舌片1986年荣获吉林省优秀新产品奖,1987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1991年被评为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并九次在全国大型药品评比会上获奖,其中,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临床观察,药品评价”信得过药品。产品不仅行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还出口到马来西亚、意大利、新加坡、蒙古、俄罗斯、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2年优质产品产值占该厂总产值的91.5%。1991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该厂介绍了“如何组织质量攻关活动和开展创优工作”的经验,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1992年该厂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十佳质量管理单位。   

洮南市第二制药厂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稳步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7~1992年,利税连续6年超200万元,多次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吉林省“讲、比”先进企业、吉林省先进级企业、吉林省十佳质量管理企业称号;被吉林省医药管理局授予质量、设备、安全先进单位;被白城地区行署授予花园式工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学吉化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先进单位;被洮南市评为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洮南二医院(洮南市第二制药厂成长史)


洮南二医院(洮南市第二制药厂成长史)


洮南二医院(洮南市第二制药厂成长史)


洮南二医院(洮南市第二制药厂成长史)

标签: 洮南二医院 洮南市第二职业学校 洮南二院是那个医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