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题-新思路-兽医新观点:猪腹泻的防与治
舞墨兽医 20211005
猪腹泻疾病属于一种多病因机制的症候群,较为准确的称谓是腹泻综合征。低龄仔猪一旦发生严重腹泻有较高的致死风险,特别是出现神经症状的多为预后不良。中大猪腹泻症较少死亡,早期采取对症药物控制一般预后良好。本文具体总结归纳猪腹泻病的防治经验供业内参考。
【致病因分析】
第一是感染致泻性病原体。譬如感染“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猪传胃病毒、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腹泻病毒等),寄生虫(蛔虫、球虫等)”等,即可引起湿热下痢或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第二是不利应激源刺激。较多见于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冷应激状态下的低龄仔猪,特别是腹部受凉极易产生腹泻。此外,长途运输、中暑、断奶、换料、转舍并群、疫苗接种、惊吓等不利应激源也可能引起猪的即时性腹泻,这种情况只要注意及时消除应激源一般很快就能自行恢复。第三是食药中毒。譬如:食入过期变质、受潮霉变(含曲霉菌毒素)的饲料源,食入某些毒性植物,饲料保管不善被某些有毒物质污染,或滥用抗菌素药物(药物中毒)及某些饲料添加剂等,均有可能引起腹泻及呕吐症状。第四是饲喂管理不善。主要是猪饲料中蛋白、脂类、氨基酸等重点营养物质添加比例不当、长期缺乏或超量使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性致泻;饥饱不均或暴饮暴食状态下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饲料中脂类添加过多引起即时性腹泻等。
【流行特点】
所有猪均可能发生腹泻,但以低龄仔猪、劣汰猪及老弱病猪最容易发生腹泻,其他猪在营养状况良好的状态下一般较少发生腹泻。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与环境污染、饮食源不洁、气候突变、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密切相关,科技水平低下的散养户、中小猪场相对较高发。其中,病原性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致泻性病原体的病猪,以及被致泻性病原体污染的饮食源、用具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发病群呈水平传播。综合致死率以低龄仔猪为最高,其他猪注意消除致病因并有效控制继发(或并发)感染则极少发生死亡,中大猪腹泻致死的主要是由于继发(并发)感染加重。
【预防控制措施】
消除各种致病因。针对上述致病因逐一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是控制内外源性感染。在保证养殖小环境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实施高效消毒灭源,防止饮食源被病原体污染,把握入口卫生关。必要时采取敏感剂(抗菌素)净化措施,仔猪群首先混饮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其对低龄仔猪的肝肾保护性较好,对于预防早期腹泻及呼吸道疾病均有较好效果。中大猪群可用“可溶阿莫西林混饮”,早晚各喂1剂、连喂3d。病毒性腹泻可配合内服“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效果较佳,病毒性腹泻的特点是发病较急、多呈水样腹泻,细菌性腹泻则相对较为黏稠、多呈糊状或粥状。二是及时查明病因、消除不利应激源。重点保护低龄仔猪,初春、秋冬交等寒冷时节出生的仔猪要注意防止冷风直吹其身体和腹部长时间接触冰凉水泥地面,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将低龄仔猪置于可衡温控制的保育舍(箱)内饲养,从而有效降低腹泻率并提高成活率。三是妥善保管饲料及饲料原料,防止掺入有毒害物质;禁止用过期变质、霉变的饲料喂猪,轻微霉变的饲料经脱霉处置后,可用于饲喂商品育肥猪,但禁止用于饲喂低龄仔猪、种猪及妊娠母猪。四是加强饲喂管理,尽量参照国标配制全价饲料,确保饲料的各项营养指完全标符合当前猪群生长阶段的需要;规模猪场应坚持“四定(定人、定时、定量、定配方)”原则,同时保障24h不间断供应安全达标饮水。
接种重点病种疫苗。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是仔猪黄白痢)是猪场最为常见高发的病种之一,猪场应有计划接种相关疫苗。此外,非典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症、猪轮状病毒病等猪场常见病种对于商品仔猪群的致死率极高,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相关疫苗,病史区(场)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自场实际,选择性接种相关疫苗(计划免疫)。为有效保护当前猪群、最大化降低病死损失,规模猪场务必要重视制定实施周祥的疫苗免疫程序。
重视生物安全防控。在非洲猪瘟(ASF)背景下,最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莫过于生物安全防控,其重要内涵是“防疫隔离”,即:最大化减少猪群与病原体的接触频度。主要手段:实施最严格的禁足、进入制管理,严禁任何与本场无关的中间传播媒介(携原体)随意进入本场(舍),禁入对象包括“车辆、用具、人和其他动物”,必须进入的要采取到位的保洁和消毒处置。重大疫情背景下,猪场管理人员最好实行全程封闭式管理,本场工作人员从进猪之日起一直呆在猪场内,直至整群猪作“全出”处置(销售)后方可离场,期间在猪场内的禁足(禁出)时间约为4-6个月。
专业化消毒灭源。ASF背景下,高效消毒灭源是猪场自保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散养户和中小猪场存在诸多的消毒误区,导致猪群发病风险无限增大。建议猪场针对专业化消毒进行培训,以求消毒灭源达到预期的效果。猪场须克服以下消毒误区:一是消毒前未去除病原体寄居载体,譬如“粪污、垫料、养殖小胶料”等,当病原体寄居于这些有机物载体中时,消毒属于完全无效或存在盲区;消毒剂的选择及使用不当,应注意优选高敏消毒剂并交叉使用多种消毒剂,以免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导致当前消毒无效或低效。譬如:针对ASF消毒灭源首选氯制剂,针对致泻性病原微生物消毒灭源首选强碱剂(生石灰、烧碱)与其他常规消毒剂交叉使用。
【治疗】
目前,针对猪腹泻综合征的实效治疗方案推荐:①轻症治疗。针对轻微脱水、尚有食欲的病猪,采用“杨树花口服液、乌梅散、苍术香连散、白头翁散、恩诺沙星(主治细菌性腹泻)、环丙沙星(主治细菌性腹泻)”等内服,一般连喂3-5d即可见效。期间宜配合混饮补液盐或复方电解多维以防止严重脱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一旦严重脱水或紊乱则药物不能发挥实效,且可能导致病猪预后不良。②重症治疗。主要是针对腹泻致严重脱水、绝食超过12h以上的病猪。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于对症控制严重的继发(或并发)症,譬如“严重脱水(口服补液盐/多维)”“神经症状(镇静剂+调节电解质紊乱)”“抗心衰(常用西地兰)”“止呕(常用胃复安)”等。笔者结合近年兽医临床实践观察认为,猪严重腹泻症的高效治疗方剂以“牛磺酸(液态;含牛磺酸≥0.02g/ml、辅料转移因子、球蛋白、蒸馏水等)”注射液效果颇佳,每头猪按0.1-0.2ml/kg体重注射,1剂/d、注2-3d,总有效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