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马枪!最近又回到生猪板块,主要逻辑是非洲猪瘟在华北的扩散将致产能去化。鉴于非洲猪瘟疫苗的进展,动保板块也再次回到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近期北方非瘟疫情多点爆发,春节过后猪病点发较多,损失程度较集中。现在南方部分地区也有被波及。据Mysteel数据监测,预计行业产能有5%-10%损失。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根据线下的调研,非洲猪瘟的扩散更加隐蔽,对猪群的影响较大,物理防控防不胜防。由此我们要问,万猪期待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度怎么样了?
近期上市公司中牧、生物股份也相继发布了与中科院的正式合作文书。就非瘟疫苗研发进度,我们根据调研资料整理如下:
1、当前非瘟防控方式
非瘟属于一类疾病,属于一类疾病级别的还有口蹄疫、蓝耳、高致病禽流感等。非瘟疫病本身的特点,1)存活期比较长,病毒在肉里面存活的时间可以接近100天,冷冻的话时间会更长,在排泄物里也可以存活10来天的时间;2)传播途径比较多,包括像昆虫、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车辆、人员都可以进行夹带,而且从品种和年龄来看,不挑猪,基本上各个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
根据中牧负责人介绍,以前这种拔牙的方式慢慢失灵了,好像有时候前期检不出抗原,难度加大了。
2.终端防护成本和压力
防控成本。目前养殖户对这个疾病的防控比较重视,猪场对于疫病的防控成本,折合每头猪大概在110-130元,提升比较明显;换算到每公斤,可能有接近1元左右的成本。对于养殖户来讲,在整个成本构成里,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一个成本。
防控压力。因为防控,对于人员进出管理要更加严格,以及人员一旦进入驻场之后,按要求两到三个月不能出来,或者尽可能地减少流动,这对管理者的难度就很大,或者对人员成本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往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养殖场的负责人,原来觉得养猪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压力,可能上午去一下猪场,下午可以自由活动,但目前他的活动、社交自由完全被限制。
3.非瘟疫苗研发路径和进度
国内非瘟疫苗的技术路径主要有灭活、亚单位、核酸疫苗。
1)灭活疫苗是最早开始进行研究的,但从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没有特别强的保护作用,这跟疫病比较复杂的免疫机制可能有关。
2)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主要是越南做的非洲猪瘟疫苗,其技术路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效性比较不错,有比较好的保护率,但安全性不足。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因有残余的毒理,免后猪的副反应比较大,甚至有死亡的现象,结果被叫停。
3)亚单位疫苗,目前从国内进展来看,亚单位疫苗进展比较快。
产品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研发团队,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院士(国内病毒结构解析最高端的院士)的指导下,由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团队去做,中牧、金宇、国药分工不同,分别从自己特长进行了产学的强强联合。
B.产品特点:a产品在结构病毒学和结构免疫学实现了突破,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精细结构及主要抗原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出了保护性抗原的表位,通过动物攻毒保护试验,优选出疫苗抗原组合和剂型。b产品在纳米颗粒疫苗技术实现了突破,成功将抗原组装成20到30纳米的可溶性蛋白质纳米颗粒,增加了抗原的物理直径和空间,也就是说增加了抗原的免疫原性,使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得到了有效提升。c成功建立了疫苗抗原组的哺乳动物细胞和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表达,实现了抗原组的工业化生产,为悬浮培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d选择确定了可进一步增强抗原蛋白的稳定性技术和提高免疫原性的佐剂技术。e建立了所有表达抗原、组装抗原、半成品及成品定量检验方法与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可控,稳定均一。f纳米颗粒疫苗的生产过程不使用活毒,建立了产品效益检验不使用强毒的替代办法,不用等动物功能去检验,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全程没有生命风险。
C.产品安全性,实验室对于最小使用日龄四到五周龄的仔猪,使用单剂量重复接种及两倍剂量接种均表达良好的安全性,生产过程中因为不涉及活毒和强毒,没有生物安全风险。
D.产品有效性。农业部应急评价有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实验室和中试产品免疫本动物攻毒保护率应该都在80%以上,甚至现在看亚单位最好的组合实际上已经能达到100%,对照组的猪在14天到21天全部发病死亡。第二个维度,攻毒保护猪的体温基本上不会升高,或者是免疫之后也就一到两天的过渡性升高。第三个维度,注射以后,无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的临床症状。第四个维度,跟活疫苗的区别,观察期结束时,口、鼻、肛拭子和血液病毒检验均为阴性。观测结束后,解剖采集心、肝、脾、肾、肺、颌下淋巴、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和骨髓等重要器官组织检验均为阴性。
目前这个研发路径,科研院所在亚单位疫苗研发比较领先的包括中科院的团队,他们基于人药研发经验,对于整体结构的解析,有不同的视角、更深的经验,期待产品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亚单位方面,近期中牧和生物发布了和中科院的合作公告,推进比较快。普莱科和兰兽研合作在亚单位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有希望进一步推进上报。
4)其他技术路线:腺病毒方面主要是科前在推,当然科前还有其他路线;
生物股份日前发布公告定增布局mRNA疫苗,这个疫苗如果推出来,保护率和安全性可能会超过当前水平。有行业里为数不多的P3实验室,对于疫苗的实验数据的掌握,预估可能会有一些更深入,或者跟自己相关的视角。另外,生物股份mRNA疫苗也在持续推进中。
总体来说,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亚单位疫苗的推进情况;
目前政策和研发评审进展
农业部2021年针对非瘟提出了应急方案的征求意见,开通了非洲猪瘟疫苗应急评价的绿色通道。新疫苗正常上市流程要好几年,应急评价可以加快推进速度。目前中科院、兰兽研都希望走应急评价路径。
中牧公司进展反馈:
1、已经完成了疫苗实验室和中试研究,建立了疫苗制造与检验试行工程和质量标准。
2、联合研制单位也向农业农村部提交了应急评价的申请。
3、正在按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免疫效率评价指导原则和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应急评价资料要求,完成产品应急评审技术材料,近日即将向主管部门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4、应急评价申请报上去以后,将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基础资料,努力争取早日上市。
快速评审流程周期:假设近期申报,从流程来讲,农业部内部会有相关的评审会,审核数据时间1—2个月,然后会给相关的科研院所一定的反馈。检查组可能对之前的像实验的一些设计,或者一些数据,会提出一些意见,相关的科研院组拿到这些反馈之后,会进行一定的修改。修改时间正常要3到6个月,修改完毕再提交,进入到复核检验的环节,这个环节正常要6个月左右。所以从流程来讲,大概走9个月或者是12个月的时间可以进入到审批的阶段。
4.非瘟疫苗市场空间预期
动保疫苗市场规模在150亿-200亿之间,如果非洲猪瘟疫苗推出,行业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
推算逻辑:中国生猪的数量大概6.5亿-7亿头,按照目前产品设计,每头猪打两针,每针10-20元。
中牧专家给出的反馈是,前期终端价格期望值是不低于15-20元,市场规模在200亿左右。初期上市新产品的毛利率在70%—80%。前期肯因生产成本定价会比较高,但随着技术的熟练和工艺的熟化,会逐渐下降。
(小编注:前期保守按50%的渗透率,非洲猪瘟疫苗潜在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
目前从安全性,保护率等几个角度去看非洲猪瘟疫苗,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参考一下整体口蹄疫的提升速度。
5.下游客户对非瘟疫苗的预期
非洲猪瘟情况是防不胜防,防控再严,(非瘟)永远是一把刀悬在你头上。最近几年养殖场在过度消毒、严格防疫、人员隔离等方面,付出巨大的人工成本和资金成本。有了非洲猪瘟疫苗之后,可以让养猪人的生活回归正常,该回家回家,该上班上班的一种常态化养殖,而且把头上高悬的利剑给解除了,可以回归到以前的快乐养殖时代。至于使用对象,因为现在资本化养猪这两年的集中度很高,散户和中小户不敢养,想养不敢养,想养怕养,所以这是解决了他们的痛点,他们肯定是第一批受试者,大集团可能会跟踪或跟进,一些育肥厂会先去试,至于母猪我还不好说,而且我们的申请也不针对母猪。
6.关于中科院合作亚单位路线研发进展交流问答:
与中科院合作的国药、中牧、金宇三家单位的分工情况?
金宇主要负责P3,我们跟国药主要负责蛋白和实验体的构建,佐剂,乳化,配合中科院的研发机构来共同完成放大实验。
前期实验室阶段在P3攻毒实验的数量情况?
实验攻毒主要是在金宇的P3动物实验室进行,现在进行的猪仔总数已经超过了3000头,分成不同批次的话,应该5到8头一个组别。
每个组别攻毒实验的期限?
免疫周期:28天左右一免,三周到四周以后二免,在二免之后,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都会进行批次攻毒,都有保护,所以目前可以看到的工作保护期应该是不低于四个月,现在还没有时间、空间去往前做(更长周期试验),目前至少证明了在育肥猪做的时间应该是够的。
母猪试验的情况?
试验了,非常安全,因为我们是非病毒苗,但是因为鉴于时间关系和应急临床评价,本次可能不会申报母猪的有关数据。
应急评价后生产权会给几家企业?
参与(亚单位)研发的几家都应该能拿到吧。目前只有三个实体单位参加研发过程。如果我们产能够,或者我们供应量够,应该是不会出现更多的参与者,但是如果是国家意志或者国家决策,是有不确定性,现在也不敢说。
而且目前不是一个路线,路线很多,行业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参与。
基于中科院的合作,国药、中牧、金宇最后推出的标准化产品会否有差异?
来源构建体是一样的,但在生产工艺和后段放大工艺的纯化配苗,质量控制上应该有各家的高招。就像同一个种子去种田,但是你的亩产不一定能比过人家。
#价值投资##股市分析##巴菲持#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