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张家川县畜牧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12563”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持续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实施产学研发、良种提升、示范创建、主体培育、现代草业、市场营销、粪污资源化利用、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等工程,全域推进现代肉牛产业园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完成投资2.067亿元,新(改、扩)建标准化养牛场(合作社)10个;为25个养牛场(合作社)安装条视频专线,对18个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养牛场(合作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进行配套建设;全县完成黄牛冻配改良2.42万头,引进基础母牛1685头,补贴牛犊4545头;建设饲料加工生产线2条,正在安装;建成熟食加工车间2栋2400平方米,冷库1座容量2000吨,购进部分设施设备。
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有效提升畜牧产业化程度。指导建设通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鑫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标准化养殖场10个,改造提升养殖场(合作社)5个,全县累计建成投产各类养殖场(合作社)134个;新发展规模户150户,其中养牛户80户,养羊户54户,养鸡户16户,累计发展规模户7820户。
按照“稳粮、兴经、扩饲、强畜”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大面积开展粮改饲饲料玉米种植,全县种植饲料玉米11.2万亩,统一按照2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进一步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建成马鹿镇万亩饲料玉米种植基地;梁山镇5000亩市级饲料玉米示范点。对种植饲料玉米的农户和合作社,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县饲料玉米种植收贮设备达2000余台,收贮饲料玉米35.26万吨。同时,通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引导群众开展牧草种植7.73万亩,产鲜干草9.12万吨。
以提高品种质量为目标,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与推广,健全畜牧业推广服务体系。今年新建11个肉牛改良点,全县累计建设牛冻配改良点50个、羊改点25个、猪常温授精点4个。冻配牛2.4228万头,绵羊改良2万只,授配母猪0.205万头。以畜牧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举办各类畜禽养殖技术培训43期3000人(次),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畜禽饲养与繁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
以实现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狠抓强制免疫、监测、消毒等各项措施,全面完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全年共免疫各类畜禽169.73万头(匹、只、次);用各类驱虫药物驱治各类动物121.6921万头(匹、只、次);积极开展兽医实验室检测,完成动物疫病血清学及病原学集中监测送检样品405份,实验室自检9581份,布病检测6800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检测牛羊包虫感染抗体血清360份,阳性9份,犬粪抗原检测36份均为阴性;开展非洲猪瘟疫病排查,累计排查养殖场131个,排查生猪10644头,采集环境、组织样品896份,非洲猪瘟混样检测289份,未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病例;加大动物检疫技术推广力度,共产地检疫动物5.3万头(匹、只),养殖场(合作社、大户)出栏报检率及检疫率达100%、散养户85%以上;加强养殖屠宰企业“瘦肉精”等药物残留自检和监督抽检工作,进行“瘦肉精”现场抽样检测120多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扎实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县畜禽粪污产生量67.41万吨,资源化利用量52.58万吨,其中粪便还田利用24.48万吨,粪水肥料利用27.2万吨,生产有机肥0.6万吨,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8%。严格审核新建养殖场建设,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坚持“先环评、后建设,先验收、后投产”的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养殖布局,规范饲养管理,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要求畜禽规模养殖场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主动配套建设畜禽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全县364畜禽养殖(合作社)场进行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对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齐全、容量小、标准较低的老旧养殖场进行整改,使其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尽快补齐短板;指导各乡镇和养殖场认真做好免疫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强化技术支撑为目标,主攻生态高效养殖和濒危物种资源养护,突出名优品种示范推广,持续推进渔业技术推广,有效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全县共建有养殖场(企)9家,养殖面积107.3亩,水产品产量70吨,渔业生产健康平稳有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渔业养殖场(企),详细了解渔业生产、鱼苗需求情况,引进大宗淡水鱼苗9万尾;引进杂交鲟鱼苗1万尾;引进金鳟虹鳟鱼苗5000尾。指导完成秦岭细鳞鲑苗种人工孵化工作任务,完成10万余尾上浮鱼苗的人工培育工作,目前鱼苗长势良好。开展秦岭细鳞鲑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秦岭细鳞鲑鱼种5000尾。
组建资源普查工作队,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畜禽水产遗传资源普查,摸清我县15乡镇261个行政村(社区)畜禽、蜂和水产遗传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共普查出9个畜种,18个品种。
加大项目建设指导力度,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积极申报储备“十四五”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15.45亿元。2021年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畜牧项目9个,有力促进了畜牧产业发展进程。项目实施中,指派技术人员专人跟进,全程紧盯,从项目的对接到报账材料的审核全程跟进,把好关,搞好服务,提高了项目质量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程序要求取得良好成效。
至目前,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06.26万头(匹、只),其中:牛17.31万头,羊22.83万只,猪3.92万头,鸡62.2万只。存栏各类畜禽58.67万头(匹、只),其中牛12.11万头(能繁母牛6.3万头),羊16.8万只(能繁母羊5.08万只),猪1.72万头(能繁母猪0.224万头),鸡28.04万只(蛋鸡14.7万只,肉鸡13.34万只)。出栏各类畜禽47.59万头(只),其中:牛5.2万头,羊6.03万只,猪2.2万头,鸡34.16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640吨,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10100吨,牛肉6800吨,羊肉900吨,猪肉1700吨,禽肉700吨;禽蛋产量310吨,鲜奶产量230吨。畜牧业总产值13.7872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2.068亿元。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