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兽医研究所疑似患病人的检测单
记者从兰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12月7日中午12点,已经对兰州兽医研究所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目前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专家提示,布鲁氏菌病人与人传染几率极低,目前没有过人间传染病例。
背景链接: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布鲁氏菌主要的传染源为羊、牛等牲畜,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消化道,如喝生牛奶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以及呼吸道吸入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传播3种。布鲁氏菌病急性期病例表现为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肝脾淋巴结肿大。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关节强直,长期发热等,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群众称之为蔫巴病、懒汉病。布鲁氏菌病还会危害男性睾丸、女性卵巢等生殖系统。
据原国家卫计委印发的通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布鲁氏菌病疫情持续上升,近年疫情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前10位。我国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以散发病例为主。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畜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布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曾有不同程度的暴发和流行。
此次发生疫情的兰州兽医研究所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单位,据其官网介绍,成立于1957年,在草食动物疫病研究上具有传统优势。研究所下设5个研究部门,分别为口蹄疫病研究室、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家畜传染病研究室、人兽共患病研究室和禽病研究室。此次最先发现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的人员就来自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
【此前报道】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称,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很多师生在布鲁菌病的检测中,发现抗体呈阳性。兰州兽研承认确有此事,并强调呈阳性并不意味着确诊患病。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烧,及时治疗可以痊愈,9成患者不会再复发。但如果严重,可能会导致失去生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虽然布病不能人传人,但兰州兽研所作为当地研究机构购买实验动物的重要来源,消息一出,让当地研究者也担心自己买的动物是否被感染,这两天纷纷前往医院进行自查。据了解,早在上个月底,兰州兽研所就已经有疑似病例出现,为何一直都没有公开发声?
记者检索网络发现,从本月初开始,陆续有网友反映“兰州兽医研究所”出现疑似布病疫情,记者联络到多位学生,他们表示,确有其事。
兰州兽研所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一开始研究所有两只实验老鼠被发现不孕不育,进行相关检测后发现了布病抗体阳性。“我们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实验小鼠不孕不育,他们马上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抗体阳性,之后这些事情传开,然后大家现在都来医院做检查。”
这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从事的并非布病研究也没有打过相关疫苗,但接触过牛羊和实验鼠,也被查出抗体阳性,目前很多同学还没有出现发烧、器官肿大这样的临床症状,所以按照诊断标准,目前,连“疑似患病”也说不上,但由于布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丧失生育和劳动能力,他们还是很担心。
这位学生说:“现在确切原因还在查,单位带我们来检查,也给开了药,大部分人没有临床症状。确诊要结合临床症状,所以现在唯一的事实就是,我们这91个人都到医院检查为布病抗体阳性。这个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而言。”
不仅仅是兰州兽研所,甘肃农业大学一位学生告诉记者,由于兰州多所高校都从兽研所购买实验用动物,而且也会有学生去兽研所做短期实验,在没搞清病原是什么的前提下,他们也很担心,纷纷前往医院去做相关检查。“我们是从那里买过实验动物,所以我们过来检查。整个兰州市的实验动物全都是兽研所出的,研究机构的等级比较高,像甘肃农业大学还有其他高校都往那边送学生去做实验。我们是做兽医、做动物实验的,感染的几率特别大。”
一位从事布病疫苗研究的研究者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疫苗研究单位距离兰州兽研所不远,专门出品布病疫苗,按理说从事相关疾病研究的工作人员都要打疫苗,他想不明白为何一个专门的兽医研究机构能有这种事情发生。他表示:“如果从事这方面疾病的研究,被传染的概率比较大,比较危险的工作,会有规定要求他们打疫苗,至于为什么没打?我就不知道了。”
兰州兽医研究所发布
兰州兽研所所长殷宏面对记者采访时承认,的确有不少师生抗体呈阳性,但目前都还没有确诊,实际情况他不掌握。其表示:“我们现在正在调查当中。涉及的患病情况都由甘肃省卫健委和兰州市卫健委统一调查,他们有更准确的数据。”
目前多位师生检测布病相关的抗体呈阳性,当地疾控部门对此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没有进一步确诊案例?记者多次就此事联络甘肃省卫健委和兰州市卫健委,截至发稿,对方仍没有正式回应。
(编辑 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