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饲料禁抗研究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饲料禁抗研究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于饲料禁抗大家怎么看?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以及超级细菌的不断涌现,“饲料禁抗”已经成为国际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来讲,“饲料禁抗”已经不是该不该禁的问题,而是如何禁?何时禁的问题?2015年,我国打响了“饲料禁抗”的第一枪,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开始全面禁止在动物食品中使用,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未来必将会有更多的抗生素被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使用,“饲料禁抗”已成为中国畜牧行业从业者们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问题
从农村农业部194号公告上看,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在饲养中添加除中药外的添加剂,禁止在2020年1月1日后继续生产除中药外的饲料添加剂,已经生产的添加剂只能流通到2020年6月30日,含有非中药的添加剂饲料可流通到2020年12月31日,注销除中药外添加剂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注销除中药外的添加剂饲料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业内人士称之为“禁抗令”。
目前,农家有机肥里抗生素、激素残留高达30.1%,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现象十分严重,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化学添加剂和抗生素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抗生素、促长剂残留仅通过一般腐熟发酵,很难彻底降解,对土壤造成污染,同时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抗生素、促长剂抑制有益菌的生成,被农作物吸收后,人类食用这种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粮食,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增加人体耐药性、抗药性,同时降低人体免疫力。禁止饲料添加抗生素、促长剂,是给粮食、蔬菜、禽畜水产品戴上一顶“安全帽”,给种植业、养殖业设置一道“安全防线”。
在养殖业上,只有禽畜水产品生病了,才能使用抗生素,没有生病的禽畜每天添加抗生素投喂,不但起不到疾病预防效果,反而事得其反,增加禽畜的耐药性、抗药性,降低禽畜的免疫力,禽畜真要生病了,反而没药可救了,尤其是哺乳期的动物,添加抗生素、促长剂,会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降低下一代的免疫力。
禽畜疾病预防还是靠疫苗接种,抗生素只能用于禽畜的疾病治疗,如果禽畜没有病,为什么要添加抗生素、促长剂呢?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禽畜疾病预防还是要靠消毒杀菌,科学饲养管理。就象人一样,没病吃药,对药有依赖性,有耐药性。现在养殖业上禽畜免疫力不如以前农家一家一户养殖强了,动不动就这病那疬的。
在养殖业上滥用抗生素、促长剂现象,专家学者早就颇有微词了,消费者也有呼声,此次农村农业部的“禁抗令”,顺民心,得民心,消费者终于可以吃上放心的畜禽水产品。我国养殖业也可以得到健康发展,牲畜也会减少抗生素残留、促长剂威胁了。禽畜免疫力,抵抗力会慢慢恢复正常。做为养殖户,要从自身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考虑,要自觉遵守和执行农村农业部的“禁抗令”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禁抗不等于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导致一些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大大降低,长期来看,皮毛动物面临无药可用的风险。当前,国内饲料行业进入禁抗倒计时,禁抗对于毛皮动物意味着什么?
李光玉表示,禁抗后短时期内,毛皮动物肠道性疾病发生率可能会提高,养殖人员可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目前,已经研究得到许多种能够替代抗生素的产品,例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酶制剂、酸化剂;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益生菌、益生素;提高肠道免疫功能的植物提取物、酵母衍生物,还有新型抗生素替代产品,如卵黄抗体、免疫球蛋白、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细菌致病力抑制剂等应有尽有。
李光玉表示,尽管目前的抗生素替代产品很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完全替代抗生素。此外,替代品往往使用到一定量才有效果,成本较高。
李光玉强调,“禁抗”并不是要求整个饲养过程都不允许使用抗生素,用于疾病治疗还是有必要的。在欧盟兽用抗生素也可以使用,但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凭处方购买。
禁抗后要更注重营养
“病从口入”同样适用于动物。饲料能够影响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微生物平衡与代谢,并能直接干预致病因子,影响细胞修复等。
对此,哈尔滨高泰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家宝深有感触。“动物不会说话,喂啥吃啥。一把苞米面下水就当做饲料,成本下来了,但生病的概率却上去了。只有饲料质量有保证了,用药量才会下降。”徐家宝说。
李光玉表示,禁抗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养殖厂要改变原有饲养动物的方式,变粗放饲养为精细饲养,注重日粮营养,保障动物健康。
事实上,饲料营养成分的监测很难精准化。传统的饲料营养监测中,养殖人员拿着一张营养成分表对照判断饲料情况,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信息中心主任熊本海表示,科研人员不仅要提供饲料的营养数据,更应该通过构建数据库、建模型等方式,准确评定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精确评估动物营养需要量、限制营养过剩或不足。
“现阶段,养殖厂可把控饲料来源,注重储存方式,防止霉菌毒素等的污染。如果有条件可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优化调整饲料配方,选择发酵饲料或改进原料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工艺,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熊本海建议。
李光玉强调,搞养殖不要省“肚子里的钱”,注重饲料营养的实质是将“养大于治、防大于治”的观念普及到养殖厂中,归根结底是为了提质增效降本。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94号公告,从2020年7月1日起,任何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说,在2021年之后,国家将要推行禁抗运动,畜禽养殖生产都不可以使用促生类药物添加剂了!
那么,今天咱们来聊一下,为何国家要推行饲料禁抗运动呢?养殖禁抗又有哪些好处呢?
1.饲料禁抗的原因
在养殖的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坏处有3点,一方面是畜禽吃了抗生素过后,其拉出来的粪便里面含有药物成分,却不能迅速地被土地吸收,不仅容易破坏土地结构,而且,还会被农作物吸收起来,对人们的食物安全带来威胁。
另一方面是给动物使用抗生素之后,抗生素会破坏动物的肠道系统,不利于猪只的正常生长,且对抗生素有一定的依赖性,从而给猪只的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最后一方面是猪在吃了抗生素过后,并不能完全的吸收消化掉,猪的身体内往往有残留的药物,不仅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吃起来不够香,而且,猪肉里含有的多余的抗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2.饲料禁抗的好处
一直以来,国家都是按照“以民为本,还利于民”的,一切都是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当然,让人们都能吃得上放心肉,也是国家最希望看到的。因此,国家推行饲料禁抗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受到广大人们热烈拥护的!
当然,在整个养殖生产行业里,一方面是给饲料厂家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要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中药添加剂,将会在未来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是养猪户们在减少抗生素使用之后,不仅能减少药物保健的投入,而且,生产出来的动物更受欢迎。
最后,国家推行饲料禁抗政䇿,大型猪企们的长期使用抗生素防疫的方法失效,短时间内将会缩减生产规模,而外国含有激素的肉来也进不来了,从而给农村里的养猪散户们提供机会。当然,在没有使用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之下,猪肉的品质将会提升不少,人们又可以重温一下童年的猪肉香味儿了!
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或者抗菌药物。,这个在历史上已经有60多年了。总的来说,这个抗生素的有效性和效果稳定性都是不错的。,但是如果饲料里面长期,而且多品种的复合添加维生素产品,可能会引起很大的隐患。在这个饲料禁止抗生素方面欧洲有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我们国家要求在2020年饲料里面全部禁止抗生素。对这个做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储备各项技术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客户的现实情况,系统综合考虑配方技术、加工工艺和各项替代技术,未雨绸缪。
其次:选择标杆企业先行实践
饲料企业可以在研发农场反复验证,或选择有主动禁抗愿望、管理条件好的养殖企业,说明项目目标,从生长育肥阶段开始,为其定制饲料产品,积累经验。然后从易到难,推行到幼龄阶段,反复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各项技术参数和对策。
最后:国家层面的管理
学习欧洲,循序渐进,给行业和企业时间表,避免产生剧烈应激;先禁用对人类健康最有风险的抗生素;尊重养殖场的现实和不同阶段禁抗的难易程度,比如25 kg体重之前的仔猪是禁抗压力最大的阶段,而这个阶段采食总量和粪便排放总量占比小,对畜产品残留和土壤环境等的风险小,应给予宽松政策或最后禁用;严格监管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为食品安全把好第一关。
饲料禁抗,我们如何应对?
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禁抗了。我国从今年7月1日才开始执行,所有生产饲料的厂家在生产饲料过程中禁止添加抗生素。
兽用抗生素添加在饲料里,牲畜通过饲料转化吸收后,一部分存积在动物体内,然后人通过食用畜禽类肉食品,存积在动物体内的抗生素再被人体吸收,给人类健康生活带来及大的威胁。
另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滋生出更多的有害细菌。所以饲料禁抗,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饲料禁抗,也是对我们广大的养殖户进行一次新的考验,没有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会让畜禽抗体减弱,甚至会产生很多种疾病;会让家畜、家禽生长缓慢,增加饲养成本。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加强对畜禽舍的精细管理,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整洁,定期对畜禽舍消毒。
2、定期对畜禽进行防疫,保证畜禽饮用水清洁卫生,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
3、坚持正确利用有效的生物制剂,促进畜禽健康生长,增强畜禽自身免疫力,做到平时以预防为主,减轻畜禽患病风险。
4、加强学习,提高养殖技能。
我是@田园新春 感谢你的关注,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2020.7.1号之后,饲料禁抗实施,究竟如何应对?
首先要知道,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作用:1.抗拉稀、2.促生长
但是长期添加抗生素,难免会造成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均是有害的,欧洲国家(如:丹麦、德国)已禁抗多年,所以,国家实施禁抗之路是必须的。
其次,禁抗之后要对症下药。
1.要从原料出发,先进行原料预处理,多使用发酵豆粕、膨化大豆等易消化的原料,再加大酶制剂的应用,从根源解决饲料中的抗原蛋白。
2.豆粕有18种氨基酸组成,降低豆粕的用量,加大氨基酸的应用,特别是非必需氨基酸,应用氨基酸平衡技术。
3.添加多糖类物质,多酚类(如:白藜芦醇、单宁、茶多酚),通过清除氧化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
4.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关注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减少动物应激反应。
今天是2020年7月1日。自今日起禁止在饲料中以及自配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前生产的饲料中都添加有抗生素,添加的抗生素主要有金霉素,土霉素,北里霉素,喹乙醇以及硫酸铜,硫酸锌。添加这些抗生素既有防拉稀止泻的作用,又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动物的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对动物的健康以及免疫器官都是有毒害作用的。搞养殖的都知道样,动物是越来越难养,病是越来越难治。长期添加抗生素随着动物的排泄,这些抗生素残留在粪尿中污染水源以及农作物。近年来有报道在水源中检测出兽用抗生素。以及近年来有报道大量的儿童在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在体内检测出兽用抗生素。长期在动物的是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人体以及环境都是有害的。国家提出禁抗。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禁抗以后会出现哪些现象?首先会出现的是动物的拉稀现象会增多,动物的生长速度会缓慢。饲料厂家会选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及中药来替代这些抗生素。但是这些成本要比抗生素的成本高很多,效果还没有抗生素来的快来的直接。 因此会出现饲料涨价,饲料的抗拉稀效果会下降,生长速度缓慢。
看答案不迷路阿生带你上高速。饲料禁抗不好说,说说我知道的分享给大家,我是种植户,现在的农作物、畜牧类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敢保证就一点残留没有我们也尽量响应国家号召不是,也在寻找可替代的产品,对作物、动物、土地都是有益处的,我们也不敢贸然全部换掉以前的经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少用有抗生素化学药品的肥料,我觉得生态农业就很好,不是单一种什么,养什么,让产品本身有抵抗力,这个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让国民素质更高。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饲料禁抗,是大势所趋!
饲料中抗生素的添加,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动物生长,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动物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有害细菌。这些抗生素的添加确实为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提供了更优良、更便宜的肉、蛋、奶等。但同时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也导致了耐药细菌的不断出现,像以前普遍使用的土霉素,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耐药菌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肉蛋奶内残留的抗生素,还会进入人体,进一步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出现。在人类生存利益面前,其他都可以被否定。所以,从长久来看,饲料禁抗,是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实事。
有阵痛,有希望!
改革必定会带来阵痛!作为家禽养殖从业者,个人认为,饲料禁抗后,家禽细菌病必定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爆发,特别是肠道细菌病,这很可能会导致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在短期内增加。而由于药残的进一步监管,一些中药成分、益生菌成分、噬菌体成分的治疗和保健药物会迎来新的春天,但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人用益生菌、噬菌体技术都未成熟),这些东西完全替代抗生素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治疗性抗生素仍会是短期内养殖业的重头戏。
但我相信,阵痛过后,也就是在限抗禁抗的政策下、细菌耐药性逐渐减少后,抗生素的使用量会迎来真正的下降,我们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禁抗到底对养猪行业有什么影响?
2020 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类再次敲响了警钟,地球资源的无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抗生素耐药性和微生物变异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不可预测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养殖业抗菌素的使用及“限抗”问题应该提到新的高度来认识。
一、饲料抗生素的使用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世界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195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局(FDA)正式批准单位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此后除了用于动物疾病治疗以外,在全球范围内低剂量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广泛应用。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已经开始把抗生素残渣作为使用的的饲料使用,70年代中期有目的用低剂量抗生素饲养动物开始日趋流行,全球每年生产的抗生素至少一半以上用于养殖业。
抗生素曾为全球牧业带来飞跃发展,也在动物健康和福利方面做出料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会引发细菌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变异和环境污染,如产生超级结核菌、大肠杆菌等对食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1986年瑞典首先提出,1999年欧盟开始禁止几种抗生素许可证发放,2000 年丹麦开始禁止,2006年在法律上完全禁用,2008 年日本禁用,2011年韩国开始禁用,荷兰要求饲料企业取消定制加药产品,2013年美国FDA发出了自愿禁用指导书,2017 年美国饲料无抗处方中禁用人类抗生素药品。
从国内来看,1999年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规定了一些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2015年农业部发布 2292号公告禁止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四种人兽共用抗菌药物用于食品动物,制定《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16年农业部发布 2428号公告禁止硫酸粘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2017年农业部发布2583号公告禁止非泼罗尼用于食品动物,印发《全国遏制动物元细菌药行动计划(2017~2020)》;2018 年农业部发布2638号公告禁止用喹乙醇、氨苯砷酸、洛克沙胂三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制定《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至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
二、对养殖业的影响
初步预测,限抗一方面可引起动物抗病力下降,发病风险增加,亚健康比例增加,生产潜能不能充分发挥,饲料成本增加;另方面,养殖端治疗用抗生素用量增加,小型养殖户可能会因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落后、饲养环境较差逐步被市场淘汰。
1.全面“饲料禁抗”可能会引发的问题
第一,养殖业生产水平会下降,养殖成本会大幅度增加。
第二, 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可能会造成养殖现场治疗用抗生素的大量增加, 畜牧业抗生素使用总量在 “饲料禁抗” 的初期可能不会减少。
因此,在现阶段,我们一方面应该在“减抗/替抗”相关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储备,为全面“饲料禁抗”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则应依法依规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 严厉打击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从而减少由于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危害。
2.禁抗对养殖业有何影响?
①部分企业的生存
如果 2020 年不再允许饲料中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意味着生产企业的这部分业务将难以为继。
②饲料产品的设计
过去,很多配方师热衷于研究抗拉稀的药物和配伍。 从现在开始,大家的产品设计思路又要有不少改变了。
③“替抗”产品迎来历史机遇
很多企业早就看上政策限制抗生素的使用的巨大商机,早早开始了布局。如今,农业农村部已经给出了禁抗、 限抗和减抗的时间表。那么,成本问题就不是最大的问题了,会因政策而有较大的突破。
④执业兽医制度将加快推行
在饲料中禁抗相对容易,但在养殖端禁抗、限抗则不那么容易。 所以,农业农村部从今年开始每年在100家养殖场中试点减抗。料想是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如果仅仅在饲料中禁抗,而在养殖端现场不加控制,实际上等于依然开了一个非常大的口子。所以,加快推进执业兽医制度迫在眉睫。也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⑤养殖场更加重视环境上的硬件投入
目前来看,使用抗生素的成本较低,但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很大。所以,来自行业外的禁抗、限抗呼声很高,而行业内则主要是做替代品的企业在推动。事实上,中国的养殖业的确深受疫病之苦,国内已经成为世界动物疫病最为复杂的地方。随着养殖观念的提高,加上政策上对抗生素的限制,两种力量必将推动养殖场加大在环境硬件上的投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我叫管春晓。
欢迎关注!
为分享兽医相关知识而来,
以便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饲料禁抗研究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饲料禁抗研究报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