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如何预防(三伏天即将来袭,要重点预防5种猪病防止交叉感染)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366

三伏天用阳历的算法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个时间段上不仅是人在太阳下面会冒汗,对于猪场的猪来说不仅面临的是高温,对猪群的健康问题也有很大的隐患。本文给大家讲解三伏天的天气条件下,猪容易得的5种病症,这几种病症出现时候一般要及时处理。希望这篇文章带给大家帮助,喜欢的点个关注或者收藏。

猪病如何预防(三伏天即将来袭,要重点预防5种猪病防止交叉感染)

高温天气下对猪造成的影响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最热的时候,并且湿度也很高,这样的环境对于猪舍来说无疑不是一项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猪的散热差,只能通过鼻孔和嘴唇上的一小块汗腺来排热,对高温很抗拒。第二点是很容易出现热应激,在热应激下很多病症会侵入,第三就是三伏天的湿度高,虫蚊的滋生导致细菌侵入到猪圈,猪的发病率会增高。

热应激病症

热应激,是夏季养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上面说了猪的散热功能很差,就算浑身都是毛,由于汗腺的不足,皮糙肉厚很难排出热量,而且猪的体温稍微高点就会感觉到不适应,就会张嘴去呼吸;一般最适宜的温度是21度,当温度超过30度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中暑的情况,对于猪场来讲就是一个小生态,一旦卫生环境不能控制好,就会有大量病菌出现,比如链球菌,在猪场里长期都有,一旦因为高热猪的抵抗能力下降,那么猪就会发病,这也就是高温容易出现的混合感染。

猪病如何预防(三伏天即将来袭,要重点预防5种猪病防止交叉感染)

猪的热应激主要分成两大类,急性或者慢性,急性会导致猪病症突然爆发,精神低迷,呼吸加速,体温直线升高,更有甚者出现抽搐、划水态等然后死亡。慢性的热应激会导致母猪卵巢机能下降,雌性激素分泌差受孕差,死胎率高。对公猪的影响采精量下降,活力不好。很多散养户对于设备要求低,猪场降温没有更多的一些机器,比如说水帘等降温措施。一般都通过给猪清洗身子来达到降温作用,虽然能短时间让猪的体温降下来,但是冲水过多会导致猪舍湿度过大,容易受潮滋生细菌,所以这种做法针对育肥猪比较适用,当然可以选择猪舍加一些风扇装置,这样也会使猪得到降温。

如果猪发生中暑的发热、喘气症状,迅速将猪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凉水浇头,在耳尖放血100-200毫升,有镇定作用,然后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300毫升左右,间隔5小时再注射一次。

蓝耳病症

大家估计也有所感觉,在夏季高热类的病比其他季节发病率要高,往往被定义为“高热混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病因就是蓝耳病。蓝耳病刚传入国内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的毒力已经逐渐下降,导致很多养猪人不再重视,由于蓝耳病毒容易变异特性,就没有给猪做疫苗。现在很多的大小都有蓝耳病的隐性感染,平时没有发病,但不要忘记了蓝耳病有免疫抑制的特性。当环境恶劣猪抵抗力下降的时候,非常容易继发感染链球菌、支原体等疾病,这时候就形成了“高热混感”,死亡率更高,治疗很困难。

猪病如何预防(三伏天即将来袭,要重点预防5种猪病防止交叉感染)

目前针对蓝耳病有三种措施:第一是注射蓝耳疫苗,但是必须要根据本地区流行的蓝耳毒株类型来选择蓝耳苗,这样才能防病的效果;第二是用替米考星净化,据试验表明蓝耳病毒喜欢的环境为酸性,而替米考星经动物口服后向肺部靶向分布,并在巨噬细胞内集聚,形成比较高的浓度,替米考星的理化性质是呈碱性,使得巨噬细胞内环境由酸性变为弱碱性,让侵入巨噬细胞的蓝耳病毒失去复制、繁殖的条件。替米考星还能预防喘气、肺疫等呼吸道病,养猪人一般都会拿来给母猪做保健。第三种抗病毒的方法就是用中药了,例如板蓝根、穿心莲、艾草等。不过中药的作用都是慢性的,需要长期坚持使用,才能有提高抵抗力、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种类的种类、工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急性的发病用中药治疗见效甚微。

血液原虫病

此病属于血液原虫病,虽然传播途径和其他病一样有很多,但主要在夏季高发,原因是蚊虫通过血液传播严重。猪感染弓形体之后,主要症状是发热、身体发红发紫、腹式呼吸。病猪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稽留热7-10天;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或犬式呼吸;常出现便秘,粪便呈粒状,外附一层黏液;发病中后期的猪,耳部、鼻端、四肢、腹部等部位出现紫红斑或有小出血点。患病后期,往往是因为呼吸困难、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

弓形体目前有效的药物只有磺胺类药物,病猪首次可按照正常剂量的2-3倍量注射,间隔12个小时再按照正常剂量注射,早发现早治疗,可收到不错的效果。全群拌料磺胺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磺胺类药物时注意选择复方磺胺类药,复方磺胺在磺胺的基础上增加了甲氧苄啶,有很大的增效作用,比单方磺胺效果好几倍。

附红体

每年的8-9月份,总有很多养猪人发现自己的母猪繁殖力下降,配种困难,可是又找不到原因,那就很可能是这个病在作怪。附红体是在猪场普遍存在的一个血液原虫病,和弓形体一样,夏季发病更多的原因也是蚊虫传播。不同年龄段的猪感染附红体之后,症状差别很大,哺乳仔猪感染后很严重,全身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食,急性死亡。保育猪和肥猪感染后,严重的体温升高到39.5-42℃,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颤抖、喜卧,粪便干燥如算盘一样,前胸、腹部、四肢内侧有皮肤红紫的现象,指压不褪色。

慢性的感染表现为尿液呈黄色,大便干燥,表面可能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血液,皮肤因贫血而苍白,生长缓慢。此病感染最多的是母猪,长期感染,黏膜苍白、黄疸,有时体温有略微的升高,一般不超过41℃。母猪多数是慢性感染,所以养猪人往往不重视,等母猪出现繁殖问题或发热时,才能察觉到。

防治血虫病,养猪人普遍用的是血虫净(三氮脒、贝尼尔)和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等),效果都很好。有经验的养猪人会在蚊虫繁殖的季节,给母猪用两次上面的药物,来净化猪体内的附红体。

链球菌病

链球菌种类很多,在猪场也是常见的一种病症,肺炎链球菌和败血型链球菌在一年当中的5-11月份最高发。链球菌是个典型的“条件致病菌”,最怕的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此时治疗难度增加。“高热混感”中,链球菌就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败血型链球菌主要症状为个别猪突然死亡,大多数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眼结膜潮红,常伴有浆液性鼻漏和呼吸困难,后肢皮下呈现紫红色斑块。猪肺炎型链球菌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尽管链球菌病很常见,大家多数用药物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头孢、林可大观霉素等。但是大群用药时需要注意用敏感的药物,有些时间较长的猪场链球菌对某些药物已经不敏感,耐药性较高,这时要注意更换药物,有必要时可对自家猪场做药敏试验,这样能选择最敏感的药物来治疗。

总结:猪舍中虽然腹泻或者呼吸道病症相应不多,但是最担心的还是高热类问题,很多情况下还是突然发生,三伏天的到来也没有多久,希望大家做好及时的措施,避免到时候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养猪虽然离不开药,但是科学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夏季高温猪容易中暑怎么办?四个妙招教你快速抢救

夏季给母猪产房降温的十几种方法,你知道哪几种?

标签: 猪病如何预防 猪交叉感染什么 症状 猪疾病预防与治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