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国饲料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全国饲料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饲料厂今年前景怎么样?
第一,当然是本地区的市场容量,大概有多大的销量。
第二,调查本地区和周边养殖类型,确定产品种类。到底是做猪料,禽料还是水产料?
第三,调查本地区和周边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体系,同类产品的价格。包括底价、开票价、返利、运输成本等(这些都是饲料行业价格体系中的利润分配关系)。底价是指经销商到饲料厂拿货的实际价格,开票价顾名思义是饲料厂给客户开单的价格,两者有3-5元/包的差距,返利是指当经销商达到一定销售量时厂家给予的优惠,一般在0.5-2元/包不等。运输成本就因各地具体情况而异。价格体系如果相差太大,很难做下去,一般与竞争对手保持在1-2块/包即可。
第四,本地区和周边饲料原料分布情况。如果是在玉米产区建饲料厂可降低成本,如果本地饲料原料缺乏的话就要考虑运输成本了。
市场调查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点,当然开厂还有许多方方面面要注意到。
经历了4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行业扩张和整合多个阶段,饲料产量持续增长,现在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和过渡期的整合后期。 亚洲是全球第一大生产饲料地区,中国是最大的饲料生产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饲料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饲料产业为2.9亿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饲料和美国饲料产量占全球的35%。是饲料行业两大巨头,但二者产品购物节不同,中国的饲料生产于产品猪料和肉鸡料,而美国是猪料肉鸡料反式料。现阶段国内环保趋势带来养殖业整合。以及居民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趋势,对饲料行业的整合形成了倒逼机制,预计到2020年饲料企业数量还将再减2000家到3000家,大多被淘汰的企业将会是南方水网地,去年产5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而腾出4000到6000万吨的市场,将会被具备良好客户基础和产品优势的优质企业瓜分深耕多年的行业龙头将受益。
饲料行业现在已经明显产能过剩了。2019年的非洲猪瘟给行业带来的是雪上加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全部都进入养殖了,没有哪个单纯的饲料厂了,或者自己养或者开展公司加农户。2.饲料行业目前赊销还是很严重的,但是行业里面的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在和银行合作,推行产融贷,既给银行找了客户又减轻了饲料厂的资金压力,但是中小企业没有这样的资源,资金占用很大的。饲料本身的毛利并不高,要想赚的多久必须加快周转,资金占用太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3.现在新生产线投资很大,这两年技术更新很快,新生产线用人越来越少,前几天参观了一条生产线,3个人就可以把产品生产出来,这样产品的生产费用就很低,市场就有竞争力,但是生产线很贵。4.目前饲料行业来说配方技术关系着产品成本,这方面中小企业没太大优势。5.原料采购这几年市场变化很大,尤其是期货和进口原料这一块,中小企业也没优势。总体来说饲料行业目前产能过剩,大家为了抢市场已经把毛利杀的很低了。个人认为如果现在作为行业的进入者是不划算的,如果实在要做可以考虑租生产线或者代加工,产品也一定要有特色或者小众化的产品。
现阶段的饲料企业已经处在产能不减数量减少的衰退期,只有具有相当基础或者专业性很强的饲料企业才有长久的发展前景。总体来说,今年饲料企业和之前相比,前景仍然不乐观,具体原因如下。
1.ASF影响继续存在
ASF持续一年多,生猪、母猪存栏大幅度下降,去年养猪及相关成为了热词。一直攀升的高猪价虽然得到抑制,到现在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下降,说明整体还是缺猪,生猪生产的恢复在逐渐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在此期间的生猪生产恢复中,养猪巨头的增长速度和数量是最快的,规模猪场复产总体上是迟缓的,绝大多数散养户经不起折腾减少非常多。养猪巨头通常有自己的饲料厂提供饲料,以猪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有关停的情况。
到了今年,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多大改变,一直要到生猪产能恢复到以往的正常情况时才有改观,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饲料企业去年就开始转变思路,调整饲料产品结构,向禽、牛羊和水产等转变。
据粗略了解,去年在云南的肉禽饲养增长了一定比例,有些饲料厂调整产品结构或许会有一定改观,并非所有调整结构后都有比较理想的结果。总体饲料需求量有限,饲料企业最初定位和优势不同,因此不能根本改变一些饲料企业的困境,尤其是以猪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
2.2020开年的影响
目前大家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防控上,大多数老百姓都在家过了一个安静的春节。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很多行业,包括对农牧企业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就以我们所在的大理来说,开始启动公共卫生一级措施。客栈酒店开始停止接待,公共聚会、村里聚会等受到限制,餐饮业也在其中。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公共商业的餐饮业暂时对食材需要量会减少,包括肉类等畜产品。
餐饮业对食材需要量的大量减少,这个减少数量虽然还无法确定,对养殖业会有一个暂时的抑制作用,间接对饲料企业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控制和消停后才会消除这种一定数量内的影响。
3.改变常规思维才有前景
今年针对以猪饲料为主的大多数饲料企业来说,仍然是个坚守寒冬的时期,除了调整产品结构外,还需要有些新的思路才能有新的出路。
道理容易做起来困难,但商业的本质是优胜劣汰,永远是适者生存。今天第一天我到河南一家台企学习考察,近年来一直是以猪饲料为主,在大多数同类型的饲料企业销量逐渐下降甚至有关停的状态下,这家企业却逐月保持猪饲料的增量。
这种状态实属难得,但是也有其能够保持增量的法宝,具体也就不再详细述说了。以此说明,任何困难时期,总有少数企业逆势而上,饲料企业亦是如此,不断改变固定思维打破常规,遇到问题时才能有突破的可能。
加强内部管理,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越小领域的垂直化、专业化经营,或许才是将来饲料企业长久生存的不变法则。
草木七舍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有点多。
首先讲市场,你那边的市场有多大,你才清楚,建议你做一个商业调查。通过你们当地的经销商了解饲料销售量,销售结构等。
其次讲配方,根据市场调查结果作出决策,制造相应的产品。配方不懂的话就不好搞了。
再次讲原料,生产饲料需要各种原料。豆粕,玉米,次粉等等原料。还得购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料等,还得针对动物拉稀等病症加入相应添加剂。所以原料能不能顺利采购的到,成本高不高,这些都要做系统性的调查。
再次讲生产,购买相应的设备,在招聘熟练工人。。。。。。。算了。简化点说吧
我觉得,你说你们县没饲料厂,你建一个,唯一的优势是成品运费优势。你的核心竞争力仅仅是运费便宜点,而已。是内行还可以考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全国饲料会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全国饲料会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