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怀化正邦饲料有限公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怀化正邦饲料有限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官位是如何分等级的?
谢谢邀请!古代官位分几个等级。我们经常看戏,县令为七品芝麻官,还有八品九品。一品当朝相爷,封疆大吏,直隶总督,二品军机大臣,巡府大人,三品四品带刀护卫。在朝庭上以品论资排辈,四品五品根本《轮不到你说话的地方》。何妨是七品芝麻官的话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1、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四者
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宋朝列衔,凡阶高官卑称
“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
则勋、阶、爵随之,无复叙劳、叙功之意
2、清代,实行的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散阶制度,自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阶。
3、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工师 掌管制銎魑锏墓僭、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4、秦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
司法官员。
5、汉、三国时期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中郎将统领皇帝
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
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以上所述来自百度摘取,所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古代官位是如何分等级的?
答:古代官位分等级,这里只讲以周朝为例。
后人都知道是分封制,分封制是爵位,爵位可以长子继承,相当于中国有段时间叫顶替父母制,有点雷同。共分公、侯、伯、子、 男五等。
还有一种叫官职,现在叫职务,这是实职,有实际的权力。以天子身边的官员为例:天子的“三公”周朝是司马、司徒、司空;后来渐渐地演变成太师、太傅、太保,这些是后话不提。三公相当于公、侯;天子的卿相当于伯;天子的大夫相当于子、男;天子的士叫“元士”,等同于附庸国。
其享受是:天子的禄田可得方圆一千里;公、侯禄田可得方圆一百里;伯禄田可得方圆七十里;子、男禄田可得方圆五十里;不到五十里的,不能朝见天子了。只能朝见于所属地大一些的诸侯,这种情况就叫附庸国。
仅仅知道这一块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最底层民众的生活,才能有所鉴别,有所了解。
当时每个农夫租100亩田,根据田地的肥沃程度也分五级,最好的农夫可以养活九口人;依次类推:九、八、七、六、五,最差的可以养活五口人。一般一公里等于1500亩田,二里等于一公里,也就是说:
子、男:50里=25公里=25*1500亩=有37500/100=375个农夫;
伯:70里=35公里,525个农夫;
公、侯:100里=50公里,有750个农夫;
天子:1000里=500公里,有7500个农夫。
就算是最低可养活的农夫,一人以养活五口人计算,子、男级别,可以养活的人口为375*5=1875人口,换句话说,一个子、男级别的国君,要1875口人供养。
一个天子需要37500口人供养;公、侯需要3750口人供养;伯需要2625口人供养。两相比较,心里就会有概念,就讲这些。敬奉!
简单的回答一下吧。
首先是先秦。先秦主要是依靠爵位,诸侯间采用“公侯伯子男”的顺序,诸侯国采取“卿、大夫、士”的等级,但具有排他性。此种特性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才发生了改变。
春秋战国是我国大分裂时期,特别是战国,也是制度大变革时期,普通人可以凭借战功获得爵位,虽然此时的爵位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但爵位所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先秦多。再者原本属于先秦时期的吏也崛起了,也就是官僚制度也逐步形成。自此至东汉,中央政府的官员以秩来确定官位高低,看历史剧《汉武大帝》时,二千石,千石,六百石等就是表示官员的等级。
自东汉以下,官员管理采用“品官”的方式,事实上各个朝代设置存在着差别,但主要是在如何细化品级上。原因是东汉末年,曹魏集团用汉朝的一套官名笼络了部分人士,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官称,比如武官多了很多将军称号,文官多了中书监等官称。于是曹魏新朝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何将混乱的官职排列出高低。得益于两汉时期群臣拜见皇帝,以朝位的先后顺序代表地位尊贵,比如尚书令、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号称“三独坐”,就是依靠朝位的特殊排位而获得尊贵地位,最终曹魏创造出了品官制度。当然汉朝的秩禄制度并没有消失,与品官制度一起并行到南朝,最后才被取代。
秦朝:军功爵位与郡县制
汉朝:三公九卿制与州牧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南北朝:分封制与府兵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与节度使制
五代十国:地方藩镇与贡举制
宋朝:三司制与知州制
元朝:四等阶级与行省制
明朝:内阁制与巡查制
清朝:九品十八级与总督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怀化正邦饲料有限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怀化正邦饲料有限公司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