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顺大洋饲料有限公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安顺大洋饲料有限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从未领兵打仗,却立有大功的特殊将军?
我今天想说的是在北宋非常有名的大将——王德用。
《宋史》却有如下记载:“德用将家子,习知军中情伪,善以恩抚下,故多得士心。虽屡临边境,未尝亲矢石、督攻战,而名闻四夷,闾阎妇女小儿,皆呼德用曰‘黑王相公’。”
事实上,王德用是有领兵打仗过的,那是在他非常年轻的时候。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宋军李继隆、丁罕、范廷召、王超、张守恩等五路出击党项首领李继迁(西夏景宗李元昊的祖父),时年仅十七岁的王德用随父亲王超出征。关于此役,以《宋史·王德用传》记载较详:
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王)超帅兵六万出绥、夏,(王)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德用曰:“归师迫险必乱。”乃领兵距夏州五十里,绝其归路,下令曰:“乱行者斩!”一军肃然,超亦为之按辔。继迁蹑其后,左右望见队伍甚严整,莫敢近。
作为一位十七岁的“将家子”,王德用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军事素质。他不仅作为先锋直面李继迁军,还部署各部,使宋军安全撤回。此役堪称是王德用的“成名之役”,尤其是在其余诸路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比较。回师后,王超也颇为感慨,摸着王德用的背说:“王氏有子矣。”
此后,王德用的仕途起起伏伏,不仅当过地方官员(巡检、团练使、观察使等),还得到宋仁宗赏识,以武将身份入主枢密院。他让人敬佩的地方是,不管是处理政务、缉捕盗贼、守卫宫室,还是指布军队,王德用都能做的很好。
而且他也通晓世事,不似狄青般“愚钝”,所以他即使是遭到“莫须有”的诬陷(长得像宋太祖赵匡胤),也能安然处之。类似的情况下,狄青却惊惧交加,病发逝世。对比二者处世的优劣,的确是高下立判。
仁宗庆历年间,宋辽间发生土地争执,王德用受到起用,出守前线。他迅速就职,练兵备粮,使军心大振,为后来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即“庆历增币”、“重熙増币”事件)。此后曾再次任节度使、同平章事等职,晚年以七十九岁高龄安逝。
如此一位奇人,可谓是宋朝的福将,正如《宋史》编者所说:“至于精神折冲,名闻四夷,矫矫虎臣,则德用其有焉”,王德用虽然少有临阵作战,但其威名已足以威慑敌国。
号称“龙潭三杰”之一的中共“特工之王”开国上将李克农(1899年9月15月~1962年2月9日)!
李克农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55名开国上将之一,曾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却“既没有带过一天兵,也没有打过一次仗”。
毛主席对李克农的历史功勋曾给予了高度评价:“若是没有克农同志,恩来和我都有可能不在了,中国的历史也将要改写了,他是咱们共产党的保护者啊!”
李克农不仅在血雨腥风的情报战线上为我党,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是于1951年受毛主席之命,拖着重病之躯,赴朝鲜的开城参与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确切点讲,毛主席是这场历时两年零十九天艰难谈判的决策者,而李克农则是坐镇一线的指挥者。
在我们的认知中,唯有战功赫赫的人才可以当上大将军,因为“将军”指的就是那些上阵杀敌的英雄,可是在在中国,却有这么几位将军,一生中从未领兵打战、上阵杀敌,却被封上将,下面羽评就列举几位将军,看看有没有你知道的呢?
一:赵尔陆1905.6.4~1967.2.2
赵尔陆,山西人,高中毕业后就投身革命,参加过南昌起义,之后就一直从事后勤工作,因为上级领导认为赵尔陆在后勤更适合,他有经营天赋。
(赵尔陆上将)
但是赵尔陆年纪轻轻,他认为以他的年纪正是上阵杀敌的时候,还找主席反映,但是被主席一顿话,醍醐灌顶,说后勤才是打战的重中之重,古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想而知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在后勤部长这一职担任了好多年,也跟随部队打了无数次战,一直负责前线士兵的后勤补给,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赵尔陆被派去苏联访问,也就是这次去苏联让赵尔陆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苏联嘴里老说援助中国武器,但是每次给的都是用的不用的,可以说连说明书都有残缺。
在自己回国后就开始找专家一起研究科技方面,尤其是武器的发展,还整顿兵工厂,提高整体质量,即使生病了也不忘投身到卫星和核武器研究工作中。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然而正是这废寝忘食的精神,在一天夜里,工作人员找他的时候发现他躺在床上,手里的烟都烧到手指上都没任何反应。
后来总理强制要求他休息,确实休息了,只是长眠于地下。
赵尔陆发起指挥雁北战役、参与指挥解放华北战役和广西战役,直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虽然从来没有上阵杀敌,但是功劳却丝毫不比一些开国将领低。
二:杨志成1903-1967
杨志成将军就是开国上将,一个单亲家庭,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父亲就被人害死了,后来杨志成长大后特别勤奋孝顺,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杨志成打过战,但是还是很小的时候。
因为受伤所以不能参加战斗,而是调到后勤开始工作,杨志成一到后勤就发现的军队竟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军装,这怎么行?于是他请后勤的人和同乡朋友们帮忙,很快就制作了一批统一的服装。
(杨志成上将)
据说当年毛主席总是自己挨饿将食物发给士兵,杨志成知道后就一直帮毛主席找吃的,没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还请了杨志成夫妇一起吃饭。
杨志成认为自己一生中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后勤工作,也是最让毛主席满意的,他从来没出过纰漏,直到1955年被封为开国上将。
三:李克农1899.9.15~1962.2.9
李克农上将,安徽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人,他同样没有带兵打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克农上将是早期隐蔽战线斗争的光辉代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是一直在默默为革命做贡献,周总理将钱壮飞、胡底以及李克农称为情报部门的"龙潭三杰"。李克农凭借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多次深入龙潭虎穴,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连毛主席都说他是中国的大特务,为祖国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李克农上将)
【羽评郡主,欢迎关注、评论、点赞】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李克农大将(经好友指正,李克农是上将,特致歉!)外,我介绍一位红色御医,红军华佗傅连璋中将。
傅连璋是福建长汀人,1925年任汀州教会开办的福音医院院长。1927年,南昌起义军南撤路经长汀,陈庚、徐特立等数百伤病员在此救治。1929年,红四军进入闽西,傅连璋为毛泽东,朱德等红军将士治疗。
中华苏维埃成立后,傅连璋任中央红军医院院长,开办医疗护理培训班,培养红军自己的医护人员,毛泽东更是和傅连璋结下深厚友情。在毛泽东遭受排斥生病期间,多次住在福音医院疗养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红军长征前,傅连璋将医院珍贵药品仪器全部打包随队出征,在极其艰难的长征途中,尽最大可能抢救伤病员,被誉为红色华佗。到达陕北后,傅连璋任红军医疗处和中央医院负责人,主要为党和军队领导人提供医疗保健,又被誉为红色御医。新中国成立后,傅连璋任卫生部副部长,军委卫生部部长等要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傅连璋是人民军队医学的创立者,从未带兵打战,但是为新中国立下奇功。可惜他在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文革后得到平反。
从未领兵打仗,却立有大功的特殊将军有很多,大家都说了一些比较出名的,我说一位大家不太了解的吧!
我今天讲的这一位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王诤将军。
王诤,原名为吴人鉴,1928年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毕业之后被调至第十八师张辉瓒部任中尉报务员,第一次反围剿之后,王诤被红军俘虏,经过教育之后加入了红军。王诤这个名字就是毛主席给改的,1934年王诤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除了需要能征善战的将军,还需要情报的来源和处理。
1931年红一方面军组建了无线电队,王诤任大队长。王诤加入红军后,他的无线电队成为了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几次反围剿的斗争中,王诤的无线电总是能截获和破译国民党军的重要情报。除此之外,王诤还获取了张果涛另立中央的消息。王诤立刻将此此消息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对王诤说:“王诤同志,这就好!非常之好哟!你为党中央、为工农红军又立下大功,历史将永远铭记你的功绩!”
1955年王诤同志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得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八一勋章。王诤将军从未上前线作战,但是王诤将军的贡献和上将李克农一样并不低于在前线拼杀的将军。“王诤同志是有功的,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顺大洋饲料有限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顺大洋饲料有限公司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