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粉碎粒度控制-猪饲料粉碎粒度,一般要求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14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猪饲料粉碎粒度控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猪饲料粉碎粒度控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猪料硬度控制在什么范围为最佳?

乳猪料硬度在1.8-3.2之间为宜,中大猪料低于5就没问题.考虑到猪的适口性,和颗粒料的含粉问题,最好控制在2.5-4.5,一般来说,饲料原料粉碎粒度越细,在调质过程中淀粉越容易糊化,在颗粒料中的粘结作用越强,颗粒越不容易破碎,硬度越大,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不同的动物的 生产性能和环模孔径的大小,粉碎粒度要求作适当的调整,

小麦粉碎喂猪正确方法?

小麦喂肉猪时,用压片机压成片状比粉碎效果好,但要记住不要熟喂,谷类饲料熟喂会破坏维生素,降低氨基酸的有效率。

过去养猪催肥阶段猪生长重点是长脂肪,而今养猪重点不是长脂肪,而是长肌肉。因此,如果大量喂蛋白质饲料如豆饼或花生饼,猪在胃肠道内必须把蛋白质含氮部分脱去,其他不含氮的部分才能转化为脂肪,但脱氮要多消耗能量。 

另外,豆饼或花生饼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喂后能使猪的脂肪变软且发黄,降低了肉的品质。另外,饼类饲料的市场售价比其他饲料高得多,多用会提高饲养成本,也是一种浪费。

用作粉料时不能粉碎太细,过细的小麦因为太粘而影响采食量,在母猪阶段还容易造成胃溃疡等不良影响。小麦喂猪,加工后适宜粒度为700~900微米,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

小麦粉碎喂猪的正确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磨粉机:磨粉机的选择应根据养猪场的规模和需要粉碎的小麦量来确定。一般来说,小规模的养猪场可以选择手动或电动的小型磨粉机进行粉碎,而大规模养猪场则需要使用大型机械磨粉机。

2.清洗磨粉机:在使用磨粉机之前,需要将其清洗干净,以避免污染小麦粉。

3.将小麦加入磨粉机进行粉碎:将小麦逐步加入磨粉机中,注意适当控制加入的量,以免超过磨粉机的承载能力。

4.收集小麦粉:将磨出的小麦粉收集起来,注意使用干净的容器进行收集,避免污染。

5.喂食猪:将小麦粉适量地喂食给猪,注意控制喂食量,以免造成浪费或过多的喂食对猪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粉喂食给猪时,应该根据猪的年龄、体重、日粮组成等因素来确定喂食量和喂食频率,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还需要再加工,才能喂猪。

   小麦粉碎后,还要按比例加入鱼粉,骨粉,味素(俗称料精),油脂,和大量的谷糠,最后用机器挤压成颗粒状,这就是成品饲料。

  成品饲料可以喂猪,也可以销售。

猪各个阶段粉饲料该用多大的筛网?

100斤以上的中猪可以用1.5的筛片,养猪自配粮一定要做到饲料粒度适当,各阶段猪只选择合适的筛网筛孔直径。

其中保育猪1.0 mm,小猪1.2 mm,中猪1.5 mm,大猪1.8-2.0mm,如果大猪和母猪使用过小的筛片,出来饲料过小,长期食用会造成母猪和肉猪的胃溃疡,所以各阶段的猪,自配粮,就要用固定的筛片

扬子颗粒饲料机调试方法?

1、首先要了解颗粒饲料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并了解工艺流程中每一个具体设备的功能;

2、调试前应逐一检查某个具体设备的运转情况,并了解与所用制粒机模孔相匹配的粉碎机的粉碎粒度,原料粒度要细,但不宜过细,最好粗、中、细适,建议理想的粒度分布如下:

A、3.35mm以上的粒度≤1%;

B、2.0mm以上的粒度≤5%;

C、1.0mm以上的粒度约20%≥>;

D、0.5mm以上的粒度约30%左右;

E、0.25mm以下的粒度不得低于20%;

F、0.25mm以上的粒度约24%左右;

3、调试前要先洗仓,清除安装时留下的石块及焊渣等杂物;

4、调试前要检查所用的蒸汽管道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减压功能及疏水功能,以保证制粒时所需的干燥饱和的调质蒸汽,并能保证减压阀后始终有0.058-0.4MPA的蒸汽;

5、 开动制粒机前应调节压辊与环模之间距离,一般为转动环模时压辊似转非转(即压辊与环模间距为0.1~0.4MM最佳),千万不能使环模与压辊间距调得过小,导致直接摩擦,这样不但会加快环模与压辊的摩损,而且会降低生产时的单位产量;

6、开动制粒设备时不应使喂料量瞬间到达最大,应一边加入少许物料,一边加入少许蒸汽大约5-10分钟时才使喂料量达到理想值(即正常生产时电机电流值为额定电流值的85~95%)。

饲料含粉率比较高如何降低?

1、饲料含粉率比较高降低方法配方:一般来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低饲料,其制粒加工容易,反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则使其制粒后不易成型,颗粒松散,粉化率偏高。综合考虑饲料质量,配方是前提,在满足营养配比的情况下应尽量考虑制粒难易程度。以使综合品质得到保证。

 2、粉碎工序:饲料粉碎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制粒质量,颗粒越小,其单位重量物料表面积越大,造粒时粘结性越好,造粒质量越高,反之则影响造粒质量,但粉碎粒度过小则造成粉碎工序成本增加,部分营养素破坏,如何根据综合品质要求和成本控制选择不同物料粉碎粒度,是给造粒工序打好基础的关键。

  建议:畜禽饲料造粒前粉料粒度:16目以上。水产饲料造粒前粉料粒度:40目以上。

 3、制粒工序:

  ①首先调质是关键,如果调质不充分,则直接影响造粒质量;其因素主要包括调质时间、蒸汽压力、蒸汽温度等,其结果主要指标反映在调质水份和调质温度上。调质水份过低或过高、调质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对造粒质量有较大影响,尤其过低均会使饲料颗粒造粒不紧密,颗粒破损率和粉化率增高,不仅影响颗粒质量,因筛分后反复制粒,使加工成本增高,一部份营养素损失。

  建议:调质水份控制在15—17%。温度:70—90℃(入机蒸汽应减压至220—500kpa,入机蒸汽温度控制在115—125℃左右)。

  ②制粒机制粒质量的因素包括:

  根据不同品种选择不同规格环模,某些蛋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要求选用加厚型环模。

  操作时压辊与环模间隙物料流量,物料出机温度的调控都对制粒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颗粒粒径与粒长的选择也值得考虑。

  出料温度建议控制在76—92℃左右(出机温度过低尤其造成饲料熟化不足,颗粒硬度降低)。

4、冷却工序:本工序如因物料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过快均会造成颗粒爆腰,造成饲料表面不规则、易断裂,从而加大粉化率。

5、振动分级筛:

  如果分级筛料层过厚,或分布不均匀,易造成筛分不完全,从而使成品中粉料增加。

  冷却器下料过快极易造成分级筛料层过厚,特别是粒径≤Φ2.5mm时。

6、成品打包工序:

  由于成品仓一般从厂房顶层分级筛下一直延伸至底层,落差大,则要求成品打包工序应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成品仓至少将成品储至1/3以上才开始打包,以避免饲料从高处落下摔碎造成成品中粉料增加。特别是对于自身粉化率较高的物料更需如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猪饲料粉碎粒度控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猪饲料粉碎粒度控制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粒度 粉碎 饲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